不知道從何時起,讀書這件事塞滿了我幾乎所有的業余生活,它像極了一個忠誠的陪伴者,每個蟲鳴鳥語的青石臺階上,每一個失意落寞的午后,每一個夜雨紛飛的臺燈下,任世事多煩擾,我獨愛這縈繞指尖的墨香。
如果非要給這曼妙的讀書時光找一個不足的話,我想那應該就是選書,隨著出書門檻的一再被降低,越來越多參差不齊的書涌入市場,一些優秀的作品慢慢的被埋沒,這就給選書帶來了一些苦惱,叔本華先生曾說:閱讀好書的前提之一就是不要讀 “壞書”。一本優秀的好書,是作者智慧的結晶,啟迪思考、滋養靈魂!而一本“壞書”除了消耗掉你本就來之不易的一整個午后時光,同時也給你的認知升級帶來不必要走的彎路,那何為“壞書”,于我而言,大可分為以下三類:
1、沒有嚴格的科學考證,僅憑作者一己之想,做出漏洞百出的推理論證。
2、別家著作的“搬運工”,東拼西湊、毫無邏輯的隨意堆砌。
3、無病呻吟,傳播負能量。
另外那些公認的好書也需要我們花時間去辨別哪些更適合你,跟大家分享幾點我選書的方法:
1、首先確立讀書類型,然后就去各個網站上尋找這類書的推薦,把那些幾個網站的推薦列表中重合度最高的那些書記下來。
2、把這些書放在豆瓣等書評網上,從中篩選選出排名前十的書,通常到這里,這些書的質量已經有一些保障了。
3、然后再把那些加印、再版次數較多的選出來。
4、如果非要在這些書中之選出一兩本,那就去網上看一下試讀,如果試讀部分無法給你帶來認知沖擊或無法打動你的話,果斷放棄。
用這一系列的流程下來,所剩書本,定會是適合你的上乘讀本,至少我屢試不爽!從剛才的介紹中應該不難看出,我今天想推薦的就是邏輯類書籍,這類書被稱為“通識”,因為它不受行業和專業領域的局限,能帶領我們更好的看清這個世界的運行機理,理清概念,洞察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這類書籍也給我們辨別一個人的聰明程度帶來了一些參考,我想應該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看他腦袋里有多少清晰、準確、必要的概念。
很少有重要的概念是我們能夠直接在詞典上看明白意思的,都需要我們深層次的洞察、探究其背后的運行邏輯,這就需要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而一些優秀的思辨類文章在幫你闡明基本概念的同時,讓你觸類旁通,擁有更強的思考、辨別能力。
我是從去年上半年才真正意義上開始接觸這類邏輯類書籍,從開始晦澀的咬牙堅持,到后來一個個概念被刷新的興奮感,我開始迷戀上這種認知不斷升級的狀態,每次想明白一些事情時,都似渾噩間一盆冰水的透徹和清涼,整個世界都跟著一起變得更加明亮起來,經過一年多的學習,現已研讀完了30余本邏輯類書籍、手寫4本讀書筆記!這帶來的最直接的體現莫過于每次與人討論問題,更能快速的提出有見地的意見,工作自然也會變得更加得心應手,而這份成長帶來的快樂又將成為我不斷學習和探索的動力!
2、看他腦袋里那些清晰、準確、必要的概念之間有多少清晰、準確的聯系。
理清概念只是成長的第一步,還需要打通概念之間的聯系,達到“融會貫通”得地步,那么何為融會貫通,就是兩個看似不想關的節點產生了意想不到的聯結,而這個聯結創造了一個更加清晰、準確的概念,讓人豁然開朗,對事物之間的聯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就在兩周之前,我不顧身邊人處于各種原因的反對,毅然決然扛著繁重的工作報名了成人平面設計培訓班,每晚下班后踩著單車去5公里之外的地方上課,歸來已是深夜,疲憊的身體下裝著的卻是一個熱切盼望成長的心,我深信平面設計將是打通我寫作這條經脈的另一個節點,它讓我更懂得欣賞這個世界的美、發現并創造快樂、更精致的表達自我!運用邏輯學的認知提升,找準自己每個時期的“節點”,也是達到“融會貫通”的另一個重要前提。
李笑來老師把七年比作一輩子,回想起來,畢業剛好七年之久,“今生”的努力讓我徹頭徹尾的變成了另外一種”生物“,慶幸這一路有那么多優秀的著作相伴,與智者劃時空、時代的對話交流,正如培根所說——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的把珍貴的貨物送給一代又一代,但愿不久的將來我能參與到這些“珍貴貨物”的制造中,而非只做一個被施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