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陜西人。
我生在咸陽,但我很長一段時間在西安。
西安是一座美麗的城市,雖然這美麗隨著經濟發展而漸漸消失。
我其實更喜歡稱它為長安。
因為長安承載著太多的榮耀,我讀一些有關唐朝故事時,我總被這座城而吸引。
唐朝是真正的萬國來朝,真正的泱泱大國風姿。能朝見的都來了,沒朝見的是來不了。而大唐的胸懷,也如它的領土那般廣闊寬容。
長安就是唐朝的國都,幾乎所有的風流都在這里發生,所有的輝煌都在這里成就。
我愛這座古老的城,我更愛這座城里的人們。
可能在中國古代史上,沒有一個朝代能如唐朝的民眾一般自信。國度長安的人們更甚。
這座城的人們能接納所有異國人,能包容任何民族。
突厥人,朝鮮人,日本人,波斯人,藏族,女真……
他們淳樸而豪勇,他們真誠而大氣,他們開放而智慧。
這里不禁女官,這里不恐懼胡人,這里有文士可上馬提刀,這里有武人出將入相,這里有異國進士,這里有庶士風流,這里有可汗獻舞,這里有李白脫靴……
無數歷史人物在這里成名,無數精彩事件在這里演繹。
我時常幻想,如果我能穿越,那么我一定要去唐朝,去長安。
騎一匹白馬,著一葫蘆酒,走過平整熱鬧的大街,看各色的人物,看各類的風俗。
我會在一家門前有歪脖子柳樹的酒家停下,將馬拴好,進入和這個時代的人長談,聽他們講這里的故事。
2
現代的西安亦是我所愛。
在所有的城市里,我獨愛西安的厚重,西安的安靜。
我經常漫步在古城墻的下面,看著那磚石砌成的墻面。歷一千多年的風雨,它雖然斑駁,但卻干凈。雖然滄桑,卻留存著文明。
城墻周邊很寬闊,不遠處就是護城河,河兩邊是樹木。
道路就在樹木和城墻之間,青石筑成,行走在上面,便似行走在時光的河流中。周圍沒有太多人,沒有喧鬧,抬頭就是藍天白云,清風拂面,不管有怎樣的煩躁,立時便心靜了下來。
至于其它的大小雁塔,鐘樓,芙蓉園等,我雖無緣進去,但每看到它們外面的形色,亦覺心喜安樂。
西安人們亦有風姿。
也許是源自血脈的遺傳,秦朝人的執拗樸實,唐朝的大氣雍容,漢朝的尚武豪烈,都或多或少的在現代西安人身上得以體現。
俗語有言西安男人,稱之為“楞娃”。
何為“楞”,望詞生意,便是不知變通,一根筋,感情用事。
這或許在不了解的人看來,是貶義。但在陜西人口中,其實多是褒揚。
因為“楞”,所以珍惜感情,重然諾。
現代生活中,傳統的文化漸漸沒落,西方的思想大行其道。
有不好的,有好的。
特別是這些年商業經濟領域的大潮下,促使人們接受的更快。
契約精神,拜金思想,攀比心理,社會上種種光怪陸離的現象相繼出現。
人們的隔閡開始增大,互不信任,互相提防。
在借錢要立字據的現在,我見過許多西安人,仍是口頭約定。
在家家戶戶對門不識的現在,西安人很多還熱情相待陌生人。
在人們斤斤計較錢財時,西安人還是保留著最后一絲溫情。
這是我親身感受到的,在北京,不論你在那個超市商店買東西,它的價格都精確到了一毛錢。
但在西安,不論在那個超市商店,它的價格一般都是精確到五毛,不夠五毛的免了,比五毛多的給五毛。
商人這般,一般人更甚。
對比之下,我喜歡這樣大氣的西安人。
我曾經歷過一件事,那年從西安離開時,我欠了一百多塊的房租,房東知道我那段時間困難,直接告訴我別給了,他說你也不容易,我也不缺你那點錢。
很直接,但也很豪氣。
當然,不盡是好的,基于這種感性的思維方式,西安人也有許多毛病,比如大男子主義,好面子,這些都是有的。
但正是因此,我愈喜歡西安人,我愛這些有人情味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