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讀書筆記包括
第五章:意識
第六章:學習類型
第七章:記憶
第五章意識
主題:理解意識的不同狀態能夠幫助我們提升自我意識和個人效能
?意識狀態——覺察的多面性
意識:指人對外界的感覺和知覺的心理覺察以及對思想、記憶和情感等心理過程的覺察
通過對大腦和行為的客觀研究來幫助人們理解思與意識,是心理學史上里程碑式的突破
意識改變狀態
清醒的意識狀態:正常的、警惕的意識狀態
意識改變狀態(ASC):與正常覺醒狀態下的意識有明顯不同的意識狀態改變
自我意識的增強正是意識改變狀態的一個重要特點
可導致意識改變狀態的因素:感覺超負荷(如暴怒、狂歡節聚會、搖滾演唱會),單調刺激(如長途駕駛中的''高速公路催眠現象''),異常身體狀況(如高燒、換氣過度、脫水、睡眠缺失、瀕死體驗),感覺輸入受限以及許多其他可能的狀況
?睡眠——美妙的境地
睡眠需要
先天生物節律:生物活動周期,如睡眠和覺醒周期
睡眠剝奪(睡眠缺失):缺乏所需睡眠
睡眠缺失的典型反應是雙手顫抖、眼瞼下垂、注意力渙散、易怒、目光呆滯、疼痛敏感性升高和全身不適
嗜睡:白天過度的睡眠
嗜睡是青少年中常見的問題,其原因是青春期生理上的快速變化使得睡眠的需求增加,而青少年睡眠的時間和質量都降低了
微睡眠狀態:時有時無地出現類似睡眠中的腦電波的狀態
睡眠能夠調節體溫和免疫系統,可以保持能量,有助于身體的發育和修整,使大腦和軀體保持健康
睡眠的修復理論:睡眠期間身體和大腦活動和新陳代謝的降低有利于能量的儲存,并延長壽命
睡眠剝奪精神病:由于睡眠缺乏導致的精神和情緒功能的嚴重破壞,主要表現為喪失與現實世界的聯系能力,典型反應包括精神錯亂、定向障礙、妄想和幻覺
?睡眠階段——夜間的云霄飛車
睡眠與覺醒,一個系統包含大腦回路和化學遞質,作用是促進睡眠;另一個系統中的腦細胞網絡能針對抑制睡眠的化學遞質做出反應
睡眠的四個階段
腦電圖儀(EEG):探測、放大和記錄腦電活動的儀器
B波:小而快的腦電波,在清醒和警覺時出現
a波:大而慢的腦電波,在放松和睡眠時出現
睡眠階段:不同的睡眠深度水平,可根據不同的腦電波模式和行為變化識別
第1階段
淺層睡眠:睡眠第4階段,腦電波幅度小,不規則,伴有部分a波
心率會進一步降低,呼吸更不規律,全身肌肉放松,可發生入睡抽動
第2階段
睡眠紡錘波:人睡眠時出現的腦電波活動的獨特波形,由丘腦產生,是睡眠與覺醒的真正分界
體溫單進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