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好人

十幾年前,楊亞洲導演拍攝的電視劇《空鏡子》曾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慨其中兩姐妹的生活命運,也被好人好報的結局真真打動。彼時只是小高中生的我,內心投射到劇中妹妹孫燕,覺得快樂、善良、簡單真摯這些所謂的“好”是世界上最珍美的東西。

看過電視劇不久,我在父親的《當代電影》里翻到一篇影視評論,說《空鏡子》的結局是對好人的安慰,是一種善意的藝術的想象。我瞬間凝固,仿佛被揭開了生活最后的真相,訝異于人間竟是如此殘忍。記得電視劇主題歌就是一首好人好夢,原來好人好報就是一場好夢。

長大成人的過程中,不斷地遭遇著“好人有好報”或者“沒有好報”的思考。我漸漸發現,兩者的概率貌似差不多,或者說,對于很多類似的總結,其實就是信則有不信則無。其實這種命題無須辯論,可能只是每個人對生活概率的總結。即便是在生活中總結出“好人沒好報”的人,很多可能也是不愿意徹底相信和受制于這一點。

有個國外的故事,說一個懂事的小孩,不明白為什么自己和不聽話的小孩同樣做一件好事,自己被認為理所應當,而不懂事的小孩被表揚,是不是上帝不公平。大人們無言以對。后來想出一 個好的回答:因為成為一個好孩子本身就是獎賞。

有人說這是自我催眠的一劑良方。好人怎么界定?確實不好界定。中國也有一句古話可算作是一種回答,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這兩種解釋,隱約都有點功利,都在說當好人吧,總會有好處的,不在眼前也會在往后。

然而很多事到最后都沒有答案,這個話題也一樣。我們的故事只有在被人講述時,才會發生這樣的評判。很多時候做出某種選擇是最綜合的本能,而根本沒機會在那個時刻拷問自己:是不是要當一個好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