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時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一個三線城市的兩個年輕人小A和小B,同在一個公司工作。小A很積極,老板給他的很多困難的任務他都當挑戰和學習去做,小B很老油條,覺得老板老是給那么多工作,工資又那么少,真是剝削鬼!
公司接了很多外地的項目要做,老板需要一個人去負責,就問他們兩個誰愿意去做,小A覺得這挺好,能多去外面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不但能積累經驗,項目還能賺點錢,只是不知道小B怎么想,畢竟他是老員工,老板看重他,他有經驗也需要賺點錢養家,如果他想去就先讓他;不料小B很快就跟老板表態說,自己身體虛胖,不適合長途奔波,最近還在吃藥,就不負責這個項目了。私下底,他跟小A說,我就不喜歡出差,多累啊,老板又摳,還是清閑點好,你想去你就去吧。于是,小A負責了項目,跑了很多城市。
小A獲得經驗后跳槽了,后來又去了大城市,幾年后獲得很好的發展,工資漲了十幾倍,事業生活都很不錯。小B在公司混了兩年,老板實在看不下去,炒了他,他又陸續換了幾份工作,依然沒有什么起色,平平淡淡地結婚生孩子,日子過得挺慘淡。
今天資訊空前發達,我們每天看了很多文字的、視頻的,或勵志或溫情或火爆或刺激,像這樣的平凡又有些小勵志的職場故事你一定也看了不少,但卻不知你有什么收獲和成長呢?
我們都很想獲得豐盛富足精彩的人生,不論是物質還是精神,我們都想實現自己的夢想,那么為什么有些人可以順風順水,展翅高飛,有些人就只能做咪蒙說的“low逼”,頻頻得不到幸運之神的青睞?
那些優秀的人究竟和你有什么不同?相信你也看到有文章發表觀點說“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在工作8小時之外拉開的”,而我的觀點是,不僅僅如此!確實,我們看待問題從來不能看表面,而解決問題更要從根源入手。那些成長得快,能夠成功的人究竟是怎么努力的呢?我今天跟大家分享這個最重要的關鍵點!
我們一般人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呢?一般人都知道管理上有個PDCA理論,很多人都是按照這個邏輯去執行,而實際上是不斷在結果—行動—結果上重復努力。
舉個例子,銷售小王今年要完成100萬的銷售額,他非常努力,到了10月份,他才完成了50萬,剩下2個月,怎么完成剩下一半的目標呢?!一般的做法就是找原因,分析我的方法怎么不行,用更有效的方法并加快效率去達成結果。目標業績完成了就很高興,覺得自己特厲害,信心十足,覺得下一年完成150萬都沒有問題。業績達不成呢?灰心喪氣,整個人都不好了!
但很有趣,我發現很多人沒察覺到自己在用同一類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有很多人經常栽倒在同一類問題上,然后在向我尋求支持時,不斷地希望我給好的方法。這種情況遇到多了之后我挺頭疼的,很多人只是想快速拿到一個解決辦法,并不想探究究竟發生了什么,問題的核心在哪里?這不是教練的工作方式和著眼點!
前兩天我發了篇文章《摔跤吧爸爸:你的人生策略是進攻還是防守?》,我們可以發現人內在信念的重要性,在今天,我進一步告訴大家,信念是很多問題的根源和核心。
講回上面的例子,小王10個月才做了50萬業績,除了挖掘外部市場的因素(這其實還是方法的層面),要看看小王自己本身是否有什么問題存在,也就是挖掘信念的部分。事情是人做出來的,那問題的回溯和探究也會在人身上找。那有可能是因為他信心不足,拖延消極,或是急躁冒進用錯了策略,或者是對公司有什么不滿等等影響了心態和情緒,在這種情況下,人一般會用不同的借口來掩飾自己,這是一種防御心理。理清真相,轉變態度,尋求方法,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以上只是舉例,并不是在宣揚成功學,如果你想變得更有自信,變得更加快樂,你同樣要在內在信念去改變。了解心理學和NLP的朋友都知道,這是一個內在驅動外在的過程,也就是為什么說是“境由心生”了,它其實并不“唯心主義”。
現在也有很多課程機構都在講什么“財富秘訣”,“金錢能量”等,很多都是由信念、潛意識來切入,成功學為什么被人詬病,是因為課程上講了很多正確的道理,拼命打雞血讓你亢奮,卻沒有更多實操的方法,激情不是實現成功的唯一條件,現實中你還需要配合對的環境、正確的方法和好的時機等等因素。
這就讓人覺得很“虛”,虛就對了,因為要變成“實”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鍛煉和改變,還不一定能成功,因為人的內在是很難被改變的,外在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內在的信念障礙要去除卻是很難,所以現在為什么很多文章要強調“自律”,“自我管理”,現在你或許也理解了。
那你如何運用這個方法來調整自己固有的信念,變得更好更優秀?!
用金錢的信念來舉例吧,這個大家比較感興趣。很多人喜歡吸引力定律,也是可以的,觀想畫面和代入場景與感受的方法是可取的,這里面的邏輯是,鍛煉你大腦的神經反應,就像鍛煉你的肌肉一樣(這里也同時揭示了一個大腦的秘密,100000小時的反復練習,能讓再難的技能轉變成你身體的自然反應),要特別注意的是,正念正行很重要!
從信念——行動——結果來逐級調節自己。
阻礙性的金錢信念:小富即安,我就是個屌絲,我不配擁有,錢是臟的罪惡的,錢好難賺,工作好辛苦,沒有就算了。。。。。。
調整后的金錢信念:錢是很好的工具,是很好的伙伴,我能用它來辦成很多事情;我值得擁有更好更多,賺錢是快樂的,我可以輕松地賺到錢。。。。。。
阻礙性的行動:看著障礙、困難、現狀去行動。如:老板給我5000塊工資我就干5000塊的事情;市場這么難做,我盡量爭取吧,做不好不全是我的責任!
調整后的行動:看著目標和想要的結果去行動。如:今年目標100萬,我的行動計劃是12345,前半年先把70%的目標完成,下半年我們就可以爭取突破了。
惡性的因果循環:哎,業績沒完成,算了,我就不是個干銷售的人,要不轉做技術去吧。。。傳統行業太難做了,看看能否換到互聯網行業去。。。結果會讓人不斷否認自己,或者陷入結果越來越差的惡性循環。
良性的因果循環:業績沒完成,來分析找到核心原因,不被困難嚇到,成功肯定有方法,方法肯定比困難多。然后你也會發現,差的時候也不會太慘,好的時候你也會很淡定,信心更加充足。
好的信念會優化你的結果,讓你的結果放大倍數收獲;而擁有好的結果,會強化你的信念,從而你進入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最后,請大家堅持練習洞察自己的負面信念,并加以調節改變,持續的改變,堅持正念和正行會讓你變得有力量,優秀的你指日可待,其實,到那時,你也不會覺得有多難!
哦,對了,上面那個故事,大家或許猜到了,那個小A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