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一個朋友跟我抱怨臨到期末焦頭爛額的事情一大堆,可社團和班級又偏偏這個時候組織一些什么促進友誼的活動,她的計劃全被打破,她問我她該怎么辦?
聽完她的抱怨,我有點可笑,帶點玩味的語氣:有事情就別去了唄,什么叫怎么辦 。
她很認真的回答我說:其他人幾乎都去,就我沒去會不會讓人家覺得我不合群 太多事兒 。
我追問:可你不是說你都安排好了計劃嗎。
她無奈答道:那能怎么辦,只能改時間了,不然就熬夜加班加點, 總不能讓人家說閑話吧。
對此我半晌無言,既然如此也只能說一句:
熬夜傷身 多注意身體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不能去評價她的選擇是否正確,只是同樣的事情,換作我,我會說句:sorry 我有事 去不了。
好像對她而言別人似乎時時刻刻都在準備著說閑話,搞議論。活著都成為一件應該小心翼翼的事情,而左右她生活方式的竟然是所謂人言。
可是,人言就那么可畏嗎??
如果你已經進入職場,你是否會發現有一種難以言說的無法拒絕叫做單位組織。單位組織聚餐你得去, 除非他們吃海鮮恰好你海鮮過敏。單位組織旅游你得去,除非他們要爬山你恰好摔傷了腿。 不去就總會有幾個人明里暗里討論你:裝啥高冷 ?大家都去了,就你沒去。 到了校園中,也大同小異, 社團聚餐你得去,不然人家會說:大家都去了 就你沒去。班級活動你得去,不然人家還是會說:大家都去了,就你沒去。所有這一切活動都打著促進同學(社團成員)友誼的旗幟,可事實是就算一群人出去,一起活動的還是那種三五成群早已相熟的小團體。所以說如果你只是想打個照面 ,混個臉熟或者就僅僅是害怕一些無聊人士因為你沒參加集體活動把你當作一個不好相處太事的人,那請你還是省省吧。用這種自欺欺人的無效社交去犧牲自己的計劃Time真的不值得。
所以,大家都去,就我沒去,怎么了?
有人會跟我提什么集體榮譽感,什么服從組織,什么應付應付得了。首先請你真誠的告訴我你是否真的那么有集體榮譽感,更何況我覺得這和集體榮譽感沒一點關系,你哪次不都是不想去到極點但還勉強自己要熱情積極的參加。(真誠的積極分子除外)但是如果你的集體榮譽感只是表面功夫,你又何必自欺欺人。其次我向來不贊成為大家犧牲小家的英雄主義,何況你明明知道少你一個并無關痛癢,你怕的說到底就是人家一句閑話。至于應付,抱歉,我懶得,我也沒時間。為什么要花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無效社交上,多一點留給自己充電不是更有意義嗎。真的,別解釋了,你就是怕,就是怕別人說閑話,怕別人把你當做一個不合群的人。
對此我的意見:
1 你要那么合群干什么?世界那么多人口,你合的過來嗎?舉一個粗糙的的例子,我給你100分個性值,你每迎合一個人就減去0.1個性值 ,加0.1友好值。到你迎合了1000個人,恭喜你,友好值爆表, 你終于成為了一個friendly的人。 but 遺憾的是你也成為了一個沒有個性的人 (你又要提那些成功人士反駁我了嗎,反正我對于一個成功人士的定義標準是能力而不是合群與否)對于沒有能力的你,太合群=太沒個性太普通 。
2 你的能力多大 你的有效社交圈子就會有多大
就像腰纏萬貫的企業家是不會和身無分文還沒思想的乞丐做朋友的。
我身邊有這么一類人,總是愛跟人談論他們認識的人有多厲害,一打開朋友圈,看哪他們都能贊哪,似乎全世界都是他朋友。直到有一天突然他有一件事需要他所謂朋友的幫助,卻發現人家根本懶得搭理他。為了面子,他還會說一句:我可不是一個愛麻煩別人的人。
ok, fine!
你納悶為什么人家不搭理你,你問問你自己有什么本事讓人家搭理你。從小到大,我們都提倡互相幫助,所以幫助不是單向奉獻而是絕對互相的。能力對等達到的利益互換才是互相幫助長久存在的唯一保證。如果你真的有能力,你是不會怕去麻煩別人的,沒有一個人一生中會不需要他人的幫助,只是欠的人情你要有能力去還。
你要覺得我說的話太現實刻薄,你可以只憑著一腔熱血闖進馬云的辦公室請求一個億的投資,哦,不過,前提是你能打得過馬云所在辦公室樓下的保安。不然他憑什么見你?憑你對他的崇拜和熱愛?
所以,停止你的無效社交吧,去做一個別人會主動來找你當朋友的人,而這唯一途徑就是能力,絕不是你去幾次集體活動就可以換來的。
如果打破了自己的計劃,犧牲了自己的時間,最終換來的是一場無效社交。那他們都去了,就你沒去,又能怎樣?你本來就有事,你在朝著擁有有效社交的牛逼能力去努力,而這需要時間。
當然我也不提倡你太隨心所欲恣意妄為,明明沒事躺著刷劇睡覺,還說什么我很忙可能沒時間參加大家一起的活動,什么你表示遺憾你表示抱歉。
最后的最后
如果你還在為各種各樣的無效社交打破自己各種各樣的計劃,還在為人言可畏強迫自己合群到沒有一絲個性,那么我覺得你可能有問題
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楊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