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感悟三下鄉,青春筑夢行#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表過。
2017年7月9日,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協會博愛江淮環保行赴淮南水質調研暑期實踐正式開始。隊員們從蕪湖和各地出發前往此次活動地點:淮南市。此次活動的目的是針對安徽淮南市孤堆回族鄉與古溝回族鄉 7 個村落的水質情況以及回族水文化展開深入調研,利用水質檢測、問卷調研、回民訪談、廣場宣傳、知識科普等活動方式,了解當地水質,探索回族獨具特色的水文化,了解水在回族生活與宗教中的獨特地位。在此次活動中我們將不僅僅對水質進行檢測,還要對發現的污染口進行取證、上報、揭發等措施,推動河流等水資源的保護工作。在對水資源進行調研時,同時重點對當地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等進行研究記錄,了解回族的水文化。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的時間是2017年7月9日至2017年7月17日,實習單位是淮南市環境保護監測站,隸屬于環保局,與暑期社會實踐的宗旨高度吻合,在MyH2O與淮南市環境保護監測站的設備和技術支持下,我們展開了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此次社會實踐地點為分布在兩個回族鄉:古溝回族鄉和孤堆回族鄉的七個村子(古溝村、太平村、溝北村、孤堆村、大洼村、黃老圩村和蔡圩村)。
我們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進行此次暑期實踐的主要手段就是對村民家的水進行水質調研檢測,根據COD、TDS、PH、氨氮、氟化物和硝酸鹽等數據綜合分析村民家的飲用水質情況。經過七個村子的水質調研檢測和問卷調查,我們發現農村村民絕大多數的飲用水為自家打的井水,少部分為自來水,村民們的飲用水常識比較豐富,不會直接飲用井水或者自來水,而是煮沸后再飲用。
我們再進行水質檢測后遇到過部分村民家飲用水部分指標含量超標,如硝酸鹽、TDS等含量過高,在查閱相關的資料后,我們將一些飲用水指標過高的原因和處理辦法告訴村民。
在進行過九天的暑期社會實踐后,我們了解到了關于飲用水的一些較為專業的知識和對于一些問題的處理方法。而且在對于七個村子的水質調研后,我們基本了解到淮南市部分區域農村的飲用水的基本情況和問題等。對于此次社會實踐,我抱有極大的希望,希望可以將本地的農村飲用水的情況告訴他們,發揮一點當代大學生的積極奉獻作用和宣傳對于水資源保護的倡導和帶頭作用。當然,此次社會實踐沒有辜負隊員們和學校、MyH2O項目組的期望,我們行走在烈日之中,探尋著水質變化,詢問村民,關心水質狀況,對于有污染的水體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而不是假大空的實施方法,希望在我們的微薄之力下,村民及各個群體能夠關注飲用水質,提高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