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慢?被伐的城中樹】
士兒
路不停流,城無靜樹①,夜色零亂青燈②。
疏疏玉雨洗膩,清輝盈步,少女風平③。
掃月華生。喚無機鷗鷺,且不平鳴。
萬物開萌。料千花、蕩漾春城。
轉燭④任輪回,覆雨翻云手后⑤,醉暮霞明。
煙織四野,一帶寒山⑥,喜燕難逢。
塵污扇掩⑦,漫贏得、疏影星橫。
盡須彌、巢覆如粟,何來傲雪枝翁?⑧
新近的臺風還未大肆光臨前,山竹臺風來時沒有倒下的大樹,卻被無情地砍伐了。還出動了轟轟烈烈的吊車和挖掘機等大型武器。甚是惋惜也有點憤憤不平,莫非是綠化公司為了贏取利益,砍了大樹賣高價?說好了的城市森林呢?
終于給我逮到了一個綠化工人:“師傅,不覺得這么粗壯的大樹被砍伐了,多么可惜啊?”那位長著一張老實面孔的工人卻說出了一句讓我心服口服的話:“臺風要來了,不砍掉會傷害到人。”
是啊,在城市生活的樹就生長在“路不停流,城無靜樹”的環境中,有的甚至還被纏上電線,擔負著照亮城市的重責。為何最終落得個“夜色零亂青燈”的凄涼下場?本屬無害之人,為何就會成為了公害而被人“砍”而后快呢?
最近看到一則古代的文獻,說的是按《周易》,兌乃西方之卦,為少女,故“少女風” 者,西風也。還有一句非常有詩意的話也讓人印象深刻:“樹上已有少女微風,樹間又有陰鳥和鳴”。
也就是說即便要改變世界,開始帶來寒流和蕭殺的秋風,卻也有另外的一面,除了自然進入果實累累的秋季外,也一樣帶來和諧的畫風:“樹間又有陰鳥和鳴”!
不過,樹中的鳥兒會爭鳴些什么呢?畢竟經歷了和煦的春天和燥熱的夏日,這些鳥兒也該有發言權了。當然要“喚無機鷗鷺,且不平鳴”。就讓少女風吹得更爽一些吧,讓鳥兒們的不平音傳得更遠一些吧!畢竟“掃月華生”的西風也能讓中秋的月亮更加的明亮。
歷經收藏的冬天,積蓄力量內部改變,等到“萬物開萌”的季節,“料千花、蕩漾春城”,這是多么溫暖而貼心的四季更替啊。
可是,事情并不如我們大多數人所期待地朝著美好地方向發展。世事無常,偏偏就有類似臺風山竹一樣“覆雨翻云手后”,帶來了“煙織四野,一帶寒山”的迷茫和“喜燕難逢”的悲劇。
這時若是大樹能夠抵擋得住超級臺風的襲擊也無可厚非,偏偏卻成為了壓倒行人,傷害他人財產和人身安全的致命武器。
最終的下場可想而知,即便是有大愛的人,也只能看著那一個個殘留的樹樁和滿地的殘枝亂葉,只能“塵污扇掩”而去。
都說詩人是一個非常敏感的物種。也難怪有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潛意識下面隱藏著的是巨大的冰山,露出的只是其中的極小一部分而已。
非常奇怪的是,前幾天純粹就是有一股沖動寫我家街道旁被人工摧毀的大樹。有可能是因為深圳正在面臨著有一臺風的登陸,內心有感,一揮而就寫成了詞。
現在只希望將此詩文獻給追求和平自由的人士和守護和平自由的勇士!
箋? ? 注
①城無靜樹:源自晉朝郭璞的《幽思篇》:“林無靜樹,川無停流。”
②青燈: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天雨花》第二回:“不念我,少年春,空房獨守;不念我,紅顏女,一世青燈。”不平則鳴: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會發出不滿的呼聲。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③少女風:指西風。語出《三國志·魏志·管輅傳》“共為歡樂”裴松之 注引《管輅別傳》:“樹上已有少女微風,樹間又有陰鳥和鳴。”少女風,也指輕微和煦的風。宋王之道《秋興八首追和杜老》詩之七:“宦情藩似賢人酒,詩思清于少女風。”
④轉燭:風搖燭火。用以比喻世事變幻莫測。 唐 杜甫 《佳人》詩:“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鄭振鐸 《黃公俊之最后》:“世上事情如轉燭,人間哀樂苦迴輪。
⑤覆雨翻云手:比喻玩弄手段,反復無常。 明 何景明 《長安大道行》:“薰天灼地期長久,覆雨翻云亦隨手。” 也可比喻世事變幻莫測。
⑥一帶寒山:源自唐朝李白的《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山川一帶傷情切,平林漠漠煙遮。”
⑦塵污扇掩:源自《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下〈輕詆〉:“庾公權重,足傾王公。庾在石頭,王在冶城坐。大風揚塵,王以扇拂塵曰:‘元規塵污人!’”
⑧盡須彌、巢覆如粟,何來傲雪枝翁:源自宋朝辛棄疾《水調歌頭·題永豐楊少游提點一枝堂》:“萬事幾時足,日月自西東。無窮宇宙,人是一粟太倉中……休說須彌芥子,看取鹍鵬斥鷃,小大若為同。君欲論齊物,須訪一枝翁”。傲雪枝翁源自一枝翁:“一枝”用《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之意,極言其小。
備? ? 注
1、此詩詞押中華新韻,畢竟新時代需要使用一些新詞匯。按柳永的《長相思慢·畫鼓喧街》格式填詞,并已通過“詩詞吾愛網”的在線檢測。
2、圖攝自深圳羅湖某街道。
3、以上的解讀是在寫詩時的所思所想。一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看懂并喜歡上中華古典詩詞;二是為了哪一天自己再失憶時能夠看懂自己所寫的詩詞。因而,若只愿沉浸于詩詞世界的讀者可忽略不看。
4、不過,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啟示,而且每個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從多個出發點進行解讀,或許這正是寫中華古典詩詞的魅力所在。
5、自聽了余秋雨先生關于《秋雨書院:中國文化必修課》的講座后,不再糾結詩詞后面的白話文是該起名為”創作背景“還是”詩詞自評“。中華古典詩詞是思想的禮花,后面的白話文則是思想的禮花引發的歡宴。也就是說中華詩詞+現代散文就是士兒的個人標簽。
6、以詩為史,記錄生活的痕跡,見證蛻變的年代。艾略特在一九三0年為約翰遜博士的《倫敦》和《人生希望多空幻》兩首詩的合訂本作序時寫道:“不管人們愿意與否,他們的感受性是隨時代而變化的,但是只有天才人物才能改變表現的方式。很多二流的詩人之所以是二流的,就是因為他們缺少那種敏感和意識來發現他們與前一代人感覺不同,必須使用不同的詞匯。”——告誡自己既要有傳承也要有創新,更要有代表我們時代的語言。
7、詩人華茲華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詩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開心的人的更加快樂,好讓白天的陽光更明媚;教導年幼者及各年齡層有仁愛之心的人學會真正地觀察、思考和感受,讓他們在行動和心靈上更有德性。這就是它們的職責,我相信在我們作古多年后,它們仍會忠實地完成這個使命。”——以此共勉。
8、生活還有中華詩詞這個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