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抽空對自己的寫作情況做了一下統(tǒng)計和總結(jié)。自打去年7月1號寫微信公眾號和簡書以來,斷斷續(xù)續(xù)寫了近8個月,其中有整整3個月忙于其他事情未寫一字,累計寫作文章57篇,計13萬多字。
至于效果如何?大多數(shù)人肯定關(guān)心的是閱讀量、粉絲數(shù)、點贊數(shù)這些硬指標。但我看著那些單薄得像一張吹彈可破的紙一般的數(shù)字,心都涼了半截。作為一個曾自詡“作家”的作者,曾經(jīng)在傳統(tǒng)媒體風光一時的作者,在新媒體領(lǐng)域里遭遇了滑鐵盧……
但我并不氣餒,相反的是多了些自責。因為,我深知自己最大的不足,就是寫的太少。新媒體領(lǐng)域與傳統(tǒng)媒體大相徑庭,這里拼的不再是你的文筆或功力,拼的是你的勤奮和堅持;這里拼的也不再是你的文章品質(zhì)或立意深刻,拼的是你的閱讀量高下和能否追捧熱點。
于是,我告誡自己:空杯心態(tài),過去的成績一筆勾銷,從0開始,看你能走多遠?很明顯的,我的努力遠遠不夠。“不夠,不夠,還不夠!”我想起了陳建斌在《一年級》節(jié)目里對學員們的咆哮。是的,做新媒體的,你才寫13萬字,你沒有堅持日更,遠遠不夠!
試想想,如果你寫了30萬字會有什么樣的效果?50萬字呢?80萬字呢?100萬字呢?當然,如果你寫了100萬字,還沒能寫出一點名堂來,那對不起了,說明你真的沒有寫作天賦,還是改行吧!
同時,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我不再迷戀文章上首頁了。迄今為止,我在簡書寫了50多篇文章,有10多篇上了首頁。這個成績實在一般般,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即使上了首頁,也不一定就說明你的文章寫的非常好,也并不一定就能給你帶來非常高的閱讀量。
歸納起來一句話:文章上了首頁,看起來很美,然并卵。
一
以前,在傳統(tǒng)媒體,我們的判斷標準很簡單,能讓文章發(fā)表就是唯一目標和方向。一來,文章能發(fā)表就一定有優(yōu)點,二來,文章能發(fā)表才能收獲一定的稿費。但在新媒體領(lǐng)域,這樣的規(guī)則再次被打破,首先基本上沒有稿費,其次文章好壞判定過于模糊,再者也不一定會帶來很多的閱讀量和粉絲數(shù)。
我認真分析了一下新媒體幾個有代表性的平臺。比如說,微信公眾號,大部分受寵的文章多為心靈雞湯類、兩性情感類和時事熱點類;今日頭條,大部分首頁推薦文章為金庸武俠、歷史軼聞、娛樂八卦類;而簡書呢,能上首頁的多為干貨類、技巧類的文章。
也就是說,在這個功利的新媒體世界里,人們的心理普遍充滿著浮躁,大多數(shù)人追求的不過是能“快速成功”“快速發(fā)財”“快速成名”的“術(shù)”,卻忘了能真正能讓一個人成長成熟和安身立命的“道”。
二
我之所以對上首頁這事變得坦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比如說,有些微信公眾號大號(指粉絲數(shù)10萬以上)的作者,她們的文章搬到簡書上來,卻不一定同樣能受歡迎,不僅閱讀量低下,甚至連首頁都上不了;同樣的,一些簡書簽約作者的文章,搬到微信公眾號上,也不一定會受歡迎,閱讀量低下,轉(zhuǎn)發(fā)率不高。
這種事情翻來覆去也都一個樣。比如說,你在簡書上很受歡迎的文章,搬到微信公眾號上,閱讀量卻區(qū)指可數(shù);你在微信公眾號上被叫好點贊的文章,搬到簡書上,卻基本無人問津。
這是為什么呢?雖然我知道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傳播渠道,甚至連受眾也不相同,但是對于廣大寫作者,特別是一些新手,就難免會困惑了?那我的文章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我這樣寫到底是在進步還是退步?
沒有標準!新媒體寫作,也許帶給寫作者最大的困惑就是沒有標準!你說閱讀量10萬+百萬+的文章就一定是好文章嗎?信不信,你的文章寫的再爛,只要放到百萬粉絲的平臺上,分分鐘破10萬+都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是,哪怕是莫言寫的文章,如果放到一個幾百幾千粉絲上的平臺上,文章閱讀量想要破10萬+,那是比登天還要難。
三
慶幸的是,新媒體領(lǐng)域里還是有不少冷靜的“清醒者”。比如說,我在簡書上看到過韓大爺?shù)碾s貨鋪寫的一篇文章,標題叫做《我建議你去讀一讀那些閱讀量不高的文章》。看完之后,我就暗想著:這位兄弟是真有才華的,至少他的文學修養(yǎng)很高。
我所粗淺認為的“文學修養(yǎng)”,大抵就是那種真正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操守,不為流言所動,不為名利所困,潛心刻苦寫作,以求心靈的慰藉。
或者,簡單兩字來概括,叫做“格局”。一個人要想在寫作上取得非凡的成績,重要的還要看這個人的“格局”。
你別看現(xiàn)在什么IP熱、自媒體熱,什么網(wǎng)絡(luò)小說很火、朋友圈爆款文之類的,這些東西都是紅極一時的,經(jīng)不起時間考驗的。什么是真正的寫作?就是看你的作品能否真正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十年后、百年后、千年后,你寫的作品還有人在看,還能打動人、感染人,這才是真正的寫作。
韓大爺?shù)碾s貨鋪有一段話說得好:我建議你去讀一讀那些閱讀量不高的文字,去做一做很少有人做的事……是的,人是群體性動物,希望和大流保持一致,很怕被“大多數(shù)”瞧不起或孤立,但放下這些執(zhí)念,正是你邁向人格獨立與自由的第一步,也是必經(jīng)一步。
四
有讀者給我私信問我說,前段時間看你的文章字數(shù)不是到了15萬嗎,怎么突然又降了?
是的,因為我把之前發(fā)的那些“回鍋肉”的文章全部刪除了,大概有3萬多字。我就想認真看看,我重新寫作,認認真真從0開始之后,到底會怎么樣?
我不想再拿過去的成績來欺騙自己,麻醉自己。我想告訴自己:真正的強者,即使被人踩到泥土里,他也能像小草一樣頑強地破土而出。況且,人生豪邁,不過是從頭再來。要有推倒重來的勇氣和決心,雖然歲月不饒人,但成功沒有太晚的開始。
你還記得自己寫作的初心嗎?你還記得自己是怎么走上寫作之路的嗎?難道就是為了上首頁?難道就是為了閱讀量?難道就是為拉粉絲?難道就是為了每月賺5萬10萬?……
我想起了“寫作是寂寞的人在歌唱”的這句溫暖的話,想起了在寂靜的深夜,一個人獨自在燈光下電腦前拼命碼字的曾經(jīng)的自己,想起了陳忠實先生擲地有聲“寫一本死時可以墊棺作枕的書”的吶喊……
我不再迷戀文章上首頁了。如果你真的熱愛寫作,比起心靈的慰藉,比起靈魂的歌唱,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自由撰稿人危笑天,2017年,愿陪你一起讀50本書籍,看50部電影,聽50首歌曲,寫50個人物。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簡信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