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再迷戀首頁了,說出這句話,不是賭氣,也不是自憐,而是真的突然釋懷了。
在簡書這個平臺,首頁象征著文章的高標準高質(zhì)量,是最具挑戰(zhàn)性的專題,首頁拒稿官們也讓人又愛又恨。
通過首頁,意味著你的文章可以獲得最大限度的曝光度,繼而被更多人關注到。比之從前,經(jīng)過改版后的簡書,變得人性化多了,專題更加精細化,相當于私人定制。即便通不過首頁,還可以在其他專題投稿,閱讀量也不至于太過慘淡。
從時間的跨度來講,我來簡書已經(jīng)快兩年了;但從文章的數(shù)量來說,篇章寥寥。記得最初來簡書,是一個文友推薦的,他說有一個平臺挺不錯的,你去那里寫吧。
于是,在某個心血來潮的夜晚,嘗試著注冊了賬號,發(fā)表了第一篇文章。只是不懂得投稿,沒有認真去閱讀各個專題的投稿要求,憑感覺胡亂投了幾個專題,有的歪打正著通過了,有的被秒拒。
之后連接發(fā)了幾篇文章,第一時間投稿給首頁,都被無情拒之門外,閱讀量慘淡。但我這個人很固執(zhí),盡管一再被拒,還是不屈不饒地投稿,既沒有像很多作者那樣先去研究首頁的文章,取得一些真經(jīng)再加以改進,也沒有發(fā)簡信給編委詢問原因,從而對癥下藥。只是寫完了就不管不顧的拿去投,管他三七二十一。
盡管首頁對我一直很冷淡,但我依然不卑不亢的投,幾乎每一次都預感會被拒,還是不為所動。直到那篇《各自安好,才是晴天》出現(xiàn),才被首頁翻了回牌子。
那天編輯發(fā)布完,習慣性的先投稿給首頁,再順帶著投稿給其他專題,像往常一樣不抱什么希望,僅僅是完成了一項任務的感覺。
驚喜總是來的猝不及防,第二天中午,正在座位上打盹時,微信收到消息提示:您投稿的文章已被加入首頁專題,我們尊重每一位用心創(chuàng)作的作者……
我有點不敢相信,揉了揉眼睛,仔細確認了好幾遍,居然,真的,通過了!欣喜若狂!小心臟激動的快要飛奔出胸膛的感覺,瞬間睡意全無,清醒的不得了,忍不住發(fā)朋友圈昭告天下,我的文章終于通過首頁啦!
等到吃晚飯的時候,消息不斷,手機滴滴響個不停。每隔幾分鐘就收到幾個提示,誰誰誰關注了你,誰誰誰喜歡了您的作品,誰誰誰評論了您的文章。原來上首頁的感覺這么爽,尤其是看到我的文章和人氣作者入江之鯨的文章挨在一起時,心里快要美死了!
人的欲望總是無窮盡的,上了一次首頁,就想上第二次,第三次……只是,在那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投稿給首頁依然被拒,自己感覺寫的還不錯,可無論如何就是入不了編委的法眼。
有一天,閑的無聊,就跑去以前常駐的文學網(wǎng)站翻看以前寫的文章,有好多都沒復制到簡書呢。于是,挑選了一篇較為優(yōu)秀的文章,同步到簡書,仍舊投稿給首頁,沒想到獲得了首頁青睞。
滿懷期待的等待著如上次那般熱烈的回應,結果過了很久,閱讀量只停留在兩百左右,很是冷寂,心中不由地感到一陣失落。我這才知道,原來上了首頁,并不見得一定有很高的閱讀量。
鑒于那篇文章的題材是短篇小說,題目也不吸引人,很快被打入冷宮也就見怪不怪了。不過,中間只隔了一篇文章之后,很快就又上了一篇首頁。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我特意把標題從原來的《手寫信的溫度》改為《寫封信給我,可好?》,可沒想到的是,閱讀量慘到撲街,剛過百,還不如一些沒有上首頁的文章。
雖然如此,但我心里燃起了一股希望的火苗,可以連接上首頁,是不是意味著我的文章登上首頁會是家常便飯了呢?還沒等我自戀夠,接下來現(xiàn)實就啪啪打臉了,從那以后,直到今天,我的文章再也沒有一篇登上過首頁。
我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文筆不但沒有進步,反而退步了呢?分明不是啊,好些一直關注我的讀者,都時不時留言告訴我說感受到了我文筆的進步來著。而且,我參加過幾個寫作班,專業(yè)的老師也給予過點評,對我的文筆表示肯定和鼓勵。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呢?
看著一些認識的文友,文章頻頻登上首頁,收獲眾多喜歡和評論,距離簽約作者越來越近;甚至有文友已出了書,內(nèi)心既羨慕又焦灼。
幾乎每一次發(fā)布完文章,我都保持著相同的姿勢,抱著手機魂不守舍,時不時的打開簡書,看看閱讀量有沒有增加,有沒有人點贊和評論。如果有,心情立刻晴空萬里,若是沒有,陰云密布。
久而久之,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注意力完全被渴望獲得外界認可的欲望裹挾,而花在閱讀和寫作上的時間愈來愈少。常??床贿M書,翻幾頁就撂一邊去了,也靜不下心來認真構思一篇文章。
這是一個寫作空前興盛的好時代,卻也是一個充滿焦慮感的快節(jié)奏時代。很多人喜歡看速成的,功利性的文章,都想走捷徑。各種線上速成班層出不窮,來勢兇猛,知識變現(xiàn)越來越容易。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沖擊下,紙媒每況愈下,電媒欣欣向榮。很多傳統(tǒng)作家也紛紛轉(zhuǎn)移陣地。
到處都在講寫出爆文的技巧,如何取標題,如何快速寫出十萬加閱讀量的文章等等,于是乎,很多作者在標題上狠下功夫,以閱讀量的高低作為衡量一篇文章成功與否的標志。這樣的風氣導致文章內(nèi)容同質(zhì)化現(xiàn)象嚴重,看看現(xiàn)在公眾號文章的打開率就知道了。
前段時間,很多自媒體大號被封,尤其是自媒體一姐咪蒙被禁言,引發(fā)了眾多網(wǎng)友的熱烈討論。都說自媒體的紅利期已過,很多新手作者表示前景堪憂。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好些大號被封或者被禁言,是不是從另一側(cè)面說明了,自媒體將迎來新一輪洗牌,讓文學回歸到本來的樣子。盡管每天新增的公眾號成千上萬,但想要長久的生存下來,還是要靠實力說話。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潛心修煉內(nèi)功,積蓄能量,他人的嚴冬,也許就是你的暖春呢。
一個很投緣的文友,她也開了公眾號,在簡書上曾呆過一段時間,但是人氣一直很低,文章閱讀量寥寥。其實她發(fā)布出來的那些文章,絕大部分都是在紙媒上發(fā)表了的,有個別的篇章甚至是發(fā)表在一些高水準的雜志上,拿了不菲稿費的。
她專注的方向比較冷門,最擅長的是影評,寫的題材較為嚴肅。她曾因為低人氣心灰意冷,垂頭喪氣,猶豫是不是也該追熱點,迎合大眾的口味寫一寫情感雞湯文,可最后,她依然選擇堅守自我,就寫她最鐘愛的影評,哪怕沒有讀者。
她說在電媒上發(fā)表了文章,免不了要做宣傳,而自己不善于經(jīng)營人際關系,不愿拉下臉來求關注求轉(zhuǎn)發(fā)以提高閱讀量。相對來說,她更喜歡紙媒,只要編輯采用了,她只等著收稿費單就好了,無需費力宣傳。
她還說,如果想要在寫作上有長遠的發(fā)展,最好還是不要丟掉紙媒,紙媒的門檻更高,更為嚴肅,對文筆的提升更有益處;而電媒上,閱讀量其實是會迷惑人的,容易讓人產(chǎn)生一種膨脹和虛榮感。
的確如此,不管傳播的媒介如何發(fā)展,文學的本質(zhì)始終如一,為心靈服務,為靈魂服務。如果按照時下的標準,很多名家的作品,僅在標題這一項上就是不合格的。比如楊絳先生的散文集《我們仨》,你寫你們仨的事,跟讀者有什么關系呢?你能給讀者帶來什么樣的利益訴求呢?
再比如散文大家林清玄的文章,很多題目,諸如《水月河歌》、《野姜花》、《買了半山百合》,那就更沒有吸引力了,如果他還沒有成名,估計是沒有多少點擊率的吧。
可是為什么這些作品卻能成為經(jīng)典,長久不衰呢?而那些所謂的熱文,爆文,看了很多卻是過后就忘?
想起上了首頁的那三篇文章,每一篇在寫的時候,都是完全投入其中,盡情的釋放著內(nèi)心流動的情緒,沒有經(jīng)過特意的設計和構思,只是自然的流淌。沒有想過取悅誰,也沒想過要投稿,只是認真的表達了,僅此而已。
再想想在沒有開通公眾號之前,我秘密的在文學網(wǎng)站寫文,那里是一個很安全的地帶,沒有任何熟人知道我,都是陌生人,我放心寫下自己最最真實的心里路程。沒有想過展示出來,更沒有想過以此收獲名利。我真是喜歡那個時候的自己,那個時候的純粹。
現(xiàn)在的我,有了更多更強烈的欲望,不想只寫給自己看,想讓更多人看,想出書,想成為一位作家??墒?,這份野心,給了我動力,卻也給了我阻礙。我被外界的人和事,奪去了寶貴了注意力,而忘了停下來認真的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
最近,反思了很多,不再過分關注文章的閱讀量,也不再頻繁的拿起手機刷朋友圈,而對于首頁,我不再迷戀了。盡管我依然想自己的文章登上首頁,收獲很多的關注。但我,真的不迷戀了。
寫作的道路很漫長,經(jīng)受的誘惑和考驗也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可以一直保有一顆單純的心,寫自己喜歡的,感動自己的,就是值得的。接下來,我準備認真的去閱讀經(jīng)典作品,多出去走一走,也向紙媒進軍,不再將視線局限在某一個平臺。
當你的積累足夠充分,才華足夠耀眼,屬于你的平臺會很多。不問收獲,只管默默耕耘,相信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