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朋友咨詢我關于職業的選擇時,通常我會分享給他們我的樓層理論。
我覺得職業選擇就像爬樓,如果你今天在2樓,你的下一份工作至少要上1個樓層,如果到5樓、10樓更好。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普通的民營軟件公司。工作了兩年多,我決定辭職。當時我的下一個目標是微軟,那個時代技術行業的頭號公司。
在辭職6個月之后,我得到了微軟的面試機會。在最后一輪,大老板問我為什么想要來微軟,我跟他說:“在工作的時候我覺得面臨很多問題,但好像又找不到好的解決方法。我想到這個行業里最出色的公司看一下,看他們是怎么運作的。”
這是很真實的想法。
我覺得見識這個東西,很多時候不是努力可以彌補的。那些在5樓的人,即使是躺著,視野也比2樓跳起來要高。
進入微軟之后僅僅一周,我就強烈的感受到,我的選擇是無比的正確。關于這方面的感受,參見我在知乎中的這個回答:目前為止,你從你的老板或者上級那學到的最受用的一句話是什么?他(她)讓你最佩服的品質又是什么?
樓層越高,你就越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質。反過來,大多數人看上去換了幾份工作,其實以前在1樓,現在還是在1樓。公司還是同樣類型的公司,老板還是同樣水準的老板,做的事情還是同樣性質的事情,豬隊友還是笑呵呵的耷拉著兩個大耳朵,然后貌似就可以看到自己50歲的樣子了.......
那些在10樓的人,和在1樓的人,最大區別是什么呢?
不是具體的知識和信息,而是整體的思維方式。
比如大多數人跟客戶溝通會關注“說什么”,而牛逼的人會指出”最重要的不是你說什么,而是你能給客戶什么好處“。這種思維方式上的熏陶,很多時候足以決定你的職業高度。
至于”在哪個館子的川菜好吃“,這個巴菲特老師比吃貨們差多了。
向所有的人學習,向頂級的人學習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