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爸爸和媽媽:
從本周開始,沒有特殊情況,我將一周寫一封家書,和你們分享我個人思想和行為的變化。
這周我希望談談我關于“權威”的思考。
什么是權威?權威不是某個特定的人,不是某個特定的知識,而是一種聲音,不停地告訴你應該如何的聲音。
這個聲音塑造了你,也限制了你。
這個聲音是小時候,爸爸媽媽告訴你:要懂禮貌,不要說臟話。
這個聲音是學校時,老師告訴你:要努力學習,上一個好大學。
這個聲音是工作時:領導告訴你你的工作回報已經是非常好的了,踏踏實實地干,不要好高騖遠。
有專家說,要早起,早起是成功人士的習慣;有專家說,晚睡的人更富有創意...
這個社會急于給出"成功"的方法論是因為這很有市場,一群迫切希望成功的人在尋找著捷徑和安全感。
每一條“人生真諦”都是有特定環境,適合特定人群的,如果真存在普世的真理,她產生在哪里?為什么基督教產生于西方,而佛教產生于東方?
所以,有時我們要說不要迷信權威。不迷信權威,如果“不迷信權威”是一種聲音的話,那么相信這句話,是不是迷信權威呢?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錯。問題的關鍵不是這個權威的聲音,而是這個來自外在的權威的聲音,是否經過個人的覺察和實踐,內化為內在的“相信”。所謂“知行合一”,在我看來就是這樣一個內化的過程。
不本能地順從,也不標新立異地抗拒,而是覺察,內化,用自己的實踐去驗證,這是我覺得與“權威”的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