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刻,領導安排你去做一件事,然后,你就悶著頭開始做,等做完后,沒有達到領導的預期,領導質問你的時候,你會非常委曲的說,不是你讓我這樣做的嗎?
再比如說,當我們開始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先想的是做什么,也就是確立目標,等目標確立完了后,緊接著就開始去想怎么做這件事,然后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步驟,等做完了后,才發現結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
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呢?我明明已經想的很清楚了呀?完全按照領導的指示去做的,并且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先確定目標,然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為什么做出的結果卻不令人滿意呢。
導致這些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在開始做這件事的時候,你忘記了先問為什么。
西蒙.斯涅克寫了一本非常著名的暢銷書《從“為什么”開始》,他在這本書中提出了一個有巨大威力的法則——黃金圈法則。
那什么是黃金圈法則呢?
黃金圈法則是一種思維模式,它把思考和認識問題畫成三個圈:最外面的圈層是what層,也就是做什么,指的是事物的表象;中間的圈層是How層面,也就是怎么做,是實現目標路徑;最里邊圈層是Why層面,就是為什么做一件事。
絕大多數人的思考、行動和交流的方式,都是在最外面的What圈層,也就是從做什么的圈層開始。黃金圈法則的思考順序是“從內向外”,也就是按Why---How—What的順序思考。
黃金圈法則,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領袖都在用的思維模式。運用這個法則的人都能成功的影響別人,繼而取得了另人矚目的成績。
那么怎樣才能利用黃金圈的法則在職場中獲得領導的認可,繼而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呢?
我們先來舉一個例子。
明天公司要去校園去參加秋季校園招聘會,部門領導安排實習生小張去張貼海報。
第一種情況:
小張拿到海報后就到各大校園去張貼,把每張海報張貼出去,是小張接到的工作任務,把海報張貼完是小張工作的結果,很快小張就把領導交給他的海報張貼完了。
張二種情況:
如果用黃金圈法則來做這件事呢?
第一步,Why,先想想為什么要去張貼海報。
因為公司參加校園招聘會,張貼海報能吸引到更多的同學去參加公司的宣講會,來的同學越多,招聘到合適員工的機率就越大。
第二步,How,怎么做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
搞明白了貼海報這件事的目的后,接下來就要想如何貼海報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同學,只有把海報張貼在學生經常流動的地方,才會吸引大家注意。
那么,再往深層次想,比如我們主要招聘的專業是機械工程類的專業,那么,機械工程類專業的學生他們分布在哪里,把海報張貼到他們經常出入的地方,是不是更利于他們看到。
再或者,把海報送到學校招生就業處,讓招生就業處的老師們幫忙發給各需求專業的學生。
通過以上這幾個步驟,把目標層層鎖定,有的放矢,成功的勝算就會大很多。
第三步,What,做什么
如果Why和How都梳理清晰,那What圈層的做什么就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了。
以上這兩種情況 ,如果你是那個部門的領導,同樣一件事情,這兩個實習生你更喜歡哪個呢?
其實,第二種情況的實習生僅僅比第一種情況的實習生多問了一個為什么而已。
在職場中,我們總是會抱怨憑什么別人的工資 比我高,憑什么他被提拔了,憑什么他能快速的升職加薪,走向人生的巔峰,而我卻一直默默無聞。
有這樣一個故事:
雷輝和張遠是大學同學,他們畢業的時候進了同一家公司,三年過去了,雷輝已經成了部門主管,而張遠還是組員。張遠很不服氣,認為他的能力不比雷輝差,資歷也一樣。他去找經理,他的經理什么都沒說,就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張三和李四同時受雇于一家店鋪,拿同樣的薪水。一段時間后,張三青云直上,李四卻原地踏步。李四想不通,老板為何厚此薄彼?老板于是說:“李四,你現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賣土豆的嗎?”一會兒,李四回來匯報:“只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薄坝卸嗌?”老板又問。李四沒有問過,于是趕緊又跑到集上,然后回來告訴老板:“一共40袋土豆。”“價格呢?”“您沒有叫我打聽價格?!崩钏奈厣昝鳌?/p>
老板又把張三叫來:“張三,你現在去一下集市,看看今天早上有賣土豆的嗎?”張三也很快就從集市上回來了,他一口氣向老板匯報說:“今天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一共40袋,價格是兩毛五分錢一斤。我看了一下,這些土豆的質量不錯,價格也便宜,于是順便帶回來一個讓您看看?!?/p>
張三邊說邊從提包里拿出土豆,“我想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賺錢,根據我們以往的銷量,40袋土豆在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賣掉。而且,咱們全部買下還可以再適當優惠。所以,我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面等您回話呢……”
經理講完這個故事后,張遠再也沒說什么就走了。
其實,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張三之所以能夠在工作中升職加薪,受到老板的重用,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懂得做事之前先去思考為什么,弄清楚了做事情的目的,再去采取行動,然后再決定該做什么,他就是運用了黃金圈的思維模式,成功的達到了老板的預期。
在《從“為什么”開始》這本書中說到,我們大多數人思考問題的模式是從外到內,也就是先what,再how,最后才是why ,而黃金圈法則告訴我們,思考是有順序要求的,需要我們從內向外思考,要先從內思考why,再how ,最后才是what。
其實,只是思維方式做了稍微的改變,但是,做事的效果卻完全不一樣了。
黃金圈法則不僅可以運用到職場中,還可以運用到生活中,這本書的作者西蒙.斯涅克,因發現了“黃金圈法則”而成名,運用這個法則,無論個人、組織還是企業,都將獲得別人無法復制的競爭優勢。
所以,在職場中,做事之前,先用黃金圈的法則去思考,把這個法則用好,升職加薪將不再是一件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