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時光,回不去的家園!

回不去的時光,回不去的家園!


題記:小的時候,家鄉那方山林,那片田野,那縷稻香,那座水庫,那汪清泉,那些貧苦而溫馨的記憶,在生命里,長長、久久,結成鄉愁,日夜糾纏。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這個村落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沒有滄桑的歷史,也沒有毓秀人杰……甚至連這里的主人都在千方百計地逃離。人生的輕舟疾馳而去,來不及領略沿途的獨特風光,卻在水流湍急中戛然而止,靜靜地端詳著這方逝去的家園……

四面的山,不是峰巒疊嶂,也不是高峰突兀,算不上巍峨峻拔,只是連綿起伏,像臥趴著的牛群,聳立著突兀的脊背,咀嚼著青草;又像躺臥著的老人,凝視著遠方。群山青翠,但不是名貴的喬木,也不是高壯的樹木,只是大片的青松,或成片的紅杉,抑或是滿山的山茶,夾雜著些許的白樺,匯成了翠綠的海洋,綠波漾漾。引來無數可愛的精靈:百靈鳥在紅杉上歌喉婉轉,黃鶯在青松中引吭高歌,鷓鴣在山茶叢里嘰嘰喳喳,云雀在白樺上吟誦;草叢中捉迷藏的是野兔,灌木叢里歡騰跳躍的是野豬,荊棘叢里展翅飛舞的是野雞;撥開草叢,大片大片的松菇排列著;鉆進灌木叢中,一簇簇的小竹筍挺立著;三月的映山紅,一團團,紅艷艷,粉嫩嫩,像錦繡點綴著山脊,五月的楊梅,紅遍了整個山頭,忍不住垂涎三尺;十一月的百香果在藤蔓上蕩秋千,引逗著多少貪吃的孩子。其實什么都不用做,只要置身其中,心就是富實的。

萬畝良田,不是一馬平川,而是高低起伏,錯落有致。沒有農家生態園的景致,也沒有現代田園化的精致。放眼望去,一律是平平整整,四四方方,這片地種得都是嫩綠的水稻,那片地全栽種芝麻,東頭花生抽芽,西頭紅薯藤蔓攀爬。清晨,露珠晶瑩剔透,生機勃勃;夜晚蛙聲陣陣,熱鬧非凡;五月,稻香飄飄;六月,稻穗彎彎,遍野金黃;豐收在望,一切水到渠成,幾份耕耘,幾份收獲!

那汪湖水,永遠是那樣的明澈溪流,孕育了祖祖輩輩。不驕不躁,不卑不亢,倒映著高塔,青山,綠樹,和白鶴,野鴨嬉戲;魚兒在這里隨心所欲地繁衍生殖,大的,小的,紅的,黑的,有的騰空躍起,有的猛扎水底,有的騰波戲浪。立春時節,它化成一條溪流,潺潺東去,灌溉田野,澆灌果樹,流進池塘;夏天,變成了孩子的樂園,嬉戲玩耍,海闊天空,生機盎然;清晨,成了浣女的世界,搗衣談笑,此起彼伏,經久不息。汩汩溪流,川流不息,滿溪的嘻嘻哈哈,滿溪的希望。

鄉親們,永遠是那樣的樸實,樸實中有幾份憨厚,憨厚攙和著些許的自私。他們的寒暄中,永遠沒有都市市民的世俗,更沒有丁點虛偽,他們永遠不會打趣道:“你變得漂亮了!”也不會“親愛的,我想你”之類的花言巧語。他們的日常用語是“吃飯了嗎?”

“身體還好吧?”“你回來了啊?”“你去哪?”“好久沒有見到你了”“在家多玩幾天”之類噓寒問暖的話語,多糟糕的心情遇到這些暖心窩的話語,都能夠心曠神怡。他們雖然也有些自私自利,但在天災人禍面前,永遠是泯然一笑,鼎力相助。紅白喜事,隨叫隨到,不遺余力,絕不含糊。他們永遠堅守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清晨,輕煙裊裊,傍晚,萬家燈火。望著那樸實的笑臉,聽著那熟悉的鄉音,那顆愁緒的心也會瞬間舒展開一朵盛開的蓮花。

兒時的那些過往,此刻在心靈深處,記憶猶新,歷歷在目。麥芽糖的甜蜜、糯米糍粑的濃香,回味那個味道,仍然唾咽欲滴;玩泥巴的樂趣、跳繩踢毽的快樂、捉迷藏的驚險、月光下的追逐,那么清晰又那么遙遠……雖然那段經歷著貧窮、落后、凄苦,但貧苦之中總有一些溫暖,讓心里充滿了溫馨與感動,讓饑餓難耐、卑微如芥草的生命,漸變得豐腴充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