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貓szq
? ? ? ? ? ? ? ? ? ? ? ? ? ? 一
最初讀史鐵生,是在高中課本上。那時我不過十五六歲,正處在迷茫的青春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同學關系也處理的一塌糊涂,憂郁的我整日尋死覓活。
就在這個時候,我認識了史鐵生,確切的說是《我與地壇》節選。在這篇文章里,我看到他的平靜和落寞,智慧和迷茫。
他的文字樸素又熱烈,時而悲愴、時而歡快,時而婉轉、時而蒼涼,像一支樂曲激蕩著我的心魂。
他說:“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他像一個智者娓娓道來,我貪戀著這文字,似一種求生的本能。
我感受到語言的力量,開始追求一些華麗的辭藻,在作文本上,塑造一個個夢幻的世界。不同的是,這個世界充斥著鋼筋混凝土的冰冷。
我的語文老師讀了我的文章后,覺得我很有才華,她對我說:“人生一半是享樂,一半是苦難,你先走完難過的日子,剩下的就都是好日子。”
第二天,歷史老師也找我談心,班主任也找我閑聊。我一下子成了老師關注的對象,他們總是夸獎我。現在想來,他們是怕我輕生。他們不知道的是,我在相遇史鐵生后,就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 ? ? ? ? ? ? ? ? ? ? ? ? ? ? 二
上了大學后,我有更多的機會去讀史鐵生的作品。長篇如《我的丁一之旅》《病隙碎筆》,更多的是一些文集《活著的事》《寫作的事》《記憶與印象》。
我感嘆他受困于輪椅之上,思想又天馬行空。他的文字在波瀾不驚的外表下又極具有穿透力。
在《我與地壇》里,他這樣寫道:
但是太陽,它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它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散布烈烈朝輝之時。那一天,我也將沉靜著走下山去,扶著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處山洼里,勢必會跑上來一個歡蹦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
當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嗎?
這文字充滿悖論,看似有一種神秘主義的色彩。畫面感極強,朝陽、落日、老人、孩子盡在眼前。我在這些文字里沉默,又于無聲處驚醒,仿佛看到了生命的真諦。
夕陽,旭日是白天的兩端,老人和孩子是人生的兩頭,一個代表希望,一個散發著落寞。
我們慶幸生,厭惡死。但是把視線挪開、放大,正是夕陽西下成全了旭日東升,正是老人遲暮彰顯了孩子的活力。天道循環,生生不息。
此刻,我已學會如何隱藏自己的鋒芒,平靜的和別人相處。我想用有限的錢做更多有意義的事,于是我計劃每天用一塊錢來解決晚餐,省下的錢用來買書。奇怪的是自從我開始這個計劃后,我總是覺得特別餓。在很長一段時間,我不得不多花5毛來填飽肚子。
事實上,你永遠也不知道之后的生活會怎么樣。如果你非要去算命窺探天機,那么命運必定會在某個節點上轉彎。
? ? ? ? ? ? ? ? ? ? ? ? ? ? 三
大學畢業后,我考上了特崗教師,順利的從城市回到了農村。我開始有自己的錢了,這下我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大衣,美食,化妝品,快到我的碗里來吧!
第一次發工資,一下子發了半年的錢,8000多塊。我一下子從被窩里爬了起來,激動的跟我媽說:“媽,我發工資了,我們上街吧!”
我沉浸在物質的快感里,直到現實將我敲醒。
我爸在一次體檢中發現了癌癥。
檢查結果出來那天,1米83,將近200斤的老爸縮靠在床頭,目視著空氣對我和我媽說:“我的小命要不保了。”
緊接著就是住院、手術、化療、植入離子,西醫所有的手段上了一遍后,醫生對我媽說:“回家吧,想吃點什么就吃點什么,活不過三個月了。”
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當初我的不想活是多么矯情。
? ? ? ? ? ? ? ? ? ? ? ? ? ? ? 四
爸爸去世后,我又開始懷疑命運。
他不抽煙不喝酒,沒有什么不良嗜好,怎么會得了癌癥呢?他耿直善良,村里人有什么困難都去找他,怎么就讓他得了癌癥呢?我剛剛訂婚,弟弟準備出國,一切都剛剛好,他怎么就要走了呢?
無意識的翻開《我與地壇》,看他在文中這樣寫道:
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我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地,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到一點兒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
不知道命運是什么,才知道什么是命運。
生死像一道墻,它立在那向你宣示結果,而你要做的就是接受它。
我閉上眼睛,想起爸爸在臨終前說,他不怕死,就是怕疼。然后他吃了午飯后,就一覺睡去,分外平靜,這或許就是上帝的仁慈。
我的老爸去世時才四十九歲,三年后的今天,當我再次翻看《我與地壇》,發現史鐵生的母親去世時也是四十九歲。
原來多年前的相遇,竟是早有的安排。這不是別的,這是我的罪孽和福祉。
我是老貓,命運從不受賄,唯有信者能逆風而行。
此文不是對史鐵生風格定位的分析,卻是我在經過沉淀后對他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作品分析請移步相遇史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