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文,練習(20)
三白不是沈三白。
-1-
沈三白,長洲人氏,操吳儂軟語,整天和他媳婦你儂我儂的,所以整出了一本《浮生六記》。這破玩意兒讓幾代人為它操心。
沈三白出生清白,爹是幕僚,算是詩書傳家。可到了他這,不學無術,連個功名都懶得去考。拿到現在來說,瓜娃子一枚。
在他那個時代,不考功名意味著沒有未來。書讀得再多,也就能混到他爹那個份——做個幕僚。也許是他爹四處做幕僚,沒有機會管教他,才造成三白同學的如此局面。
三白同學連個紈绔子弟都算不上。不知道在他內心深處,是否對他爹存在著某種怨恨。
沒功名,意味著沒職業。哪怕只是個窮酸秀才,也是屬于有功名在身。再不濟,到私塾教書,也能有口飯吃。可三白同志呢,壓根沒參加科舉考試,連個毛都沒有他的份。所以,他只能靠賣點畫,換口吃的。
幸虧這小子還能畫畫,要不然真連飯都吃不到口。這不,畫不好賣,又跑去做買賣,也許他想發筆財,從此和他媳婦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做買賣吧,又沒有西門大官人那般本事,他只好再轉行,走他爹的路——做幕僚。
這么一路兜轉,年紀也來了,吃飯仍然有問題,在社會上自然就談不上地位可言。所以,沈三白同學是那個時代典型的三無人員——無功名,無職業,無地位。
聽說這小子吃喝嫖都來,不知道賭不賭,也許想賭,只是沒錢。小子命不錯,有個好媳婦,讓他快活了不少年月,不然這輩子更難混。他為了感謝媳婦,就把跟媳婦在一起的事情,外加其它事情一一記錄下來——成書。
可是,記的這些玩意兒,登不上大雅之堂,壓根沒有哪位出版商愿意接茬。明擺著沒人愿意買了看嘛,虧本的生意誰做。所以,他這玩意兒只能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
時間過去七十年,還沒改朝,只是三白同志的骨頭都已化為塵土。某人在市面發現他的手抄本,覺得有點意思——大概本朝還沒有哪位作家無聊到把自己跟媳婦的事情寫成書的。
其實,歷朝歷代也沒第四個人寫這類不入流的東西。有功名的人都為朝廷操碎了心,眼里哪有這些個東西;布衣們可能想寫,他們卻沒這本事。三白同志的玩意兒真要出版,還不知道能把它安到經、史、子、集四部中的哪一部。我當個家吧,丟到集部!
哪怕到如今,圖書分類法已經非常完善,也不好給他這玩意兒規定個文體:稱小說肯定不合適,這個會造成政治上的不正確;(這個問題后面再談)聰明的后人們,機智地取了個不犯錯且響亮的名字——自傳性散文。
好吧!大伙都安心,包括不知是在天堂,還是在地獄的三白同志。書可以正式出版了吧,卻少了兩篇。三白同志又有些著急的,卻沒法從地下爬出來。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