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去年發生的一件事情。但最近這事兒總在腦子里打轉,揮之不去。接下來進入講故事模式。
去年,我在一家西餐廳工作。這是前年剛起步的店面。老板原本也是公司里的職員。
他與人合資,賣了房子得到資金,一下子開了兩家不同性質的公司,一是健身房,二是加盟西餐廳。
起初,工作時長雖有12小時之久,但一月工資加上提成可以達到三千。作為一個服務員,能在三線城市拿到這樣的工資,個人認為已經是不錯了。那時候的員工還是第一批,何謂第一批。即是店面開張要培訓的員工。他們,是被老板花了錢去學習的。后來,餐廳開業,大忙特忙,在顧客穩定之后,我就進入了這家店工作。沒有體驗過新開業的那種恐怖氛圍,我深感欣慰。
我們的老板,平時喜歡送客人吃的,看起來十分大方。沒有任何征兆的,挑幾個菜單上的菜品送出去,完全看心情。總是搞各種活動,為了增加健身房的收入,經常打出餐廳的優惠券送給健身房的客戶,因此,這家餐廳的月收入并不是那么可觀,有一半的財產是送出去的。再加上人力資源與設備資源的輸出,一個月下來,收入漸漸減少。此時,他做了大家都會去做的事。減薪+裁員+減少產品成本消耗。
其實,早在他減薪之前,就已經有第一批的員工辭職了。有一位因不能交保險,有兩位是因為工資太少。但主要原因是,她們不滿于老板,抱怨。后來就發生了減薪。不滿再次充斥著所有的員工。老板有時會去后廚,偶爾的走動,不經意間,我發現了菜品的減量,發現了現在的食品已經不那么好吃了。
老板喜歡表面的好看,總是讓我們在食品的外觀上多加裝飾,看起來入眼了,他也罷休了。一開會,就希望我們員工好好團結,把這里當作家。每次聽他那么講,我都覺得可笑,破壞我們團結的不正是你么。他有時會去其他同品牌加盟的餐廳吃飯,回來后再數落我們的不是。你們看看他們,這里好那里也好,你再看看你們。后來,以員工經常遲到為由,辭退了一名廚師。
餐廳服務員,是流動性最大的。
有一次他出門,去了一個商場,似乎是高消費的地方。回來后,就給我們看他的戰利品,兩三件衣服加褲子,合計三千多。我當時就說了:三千多,我們一個月的工資都沒這幾條衣服值錢。隨后,他一件一件的打開衣服,給我們看它的式樣,還說,我買的都是便宜的,還有比這更貴的呢。我們的領班拿過來摸了摸,覺得這衣服面料就這樣,不值得那么多錢。店長解釋了,這買的是個牌子。一說牌子,老板似乎起了勁。拿起一件類似于運動服款式的外套,給我們說,你們找找他的牌子在哪里。
我向來對那種衣服品牌不感興趣,完全不知道這是什么牌子,老板說了,我也忘了。領班毫不避諱的說,這件衣服丑。后來,他開心的說:你們知道我為什么喜歡它嗎,因為它的logo并不起眼,穿它沒有那么大牌的感覺。很樸素。有些牌子的logo很隱蔽,就在袖口,不仔細找是不會發現的。我聽完,馬上走開,不參與話題了。
后來,我在某一時,發現了那種隱蔽logo衣服的廣告,難道,現在流行這個嗎,是我落伍了嗎。
隨后,我的腦子里冒出了一個詞匯:虛榮心。
虛榮心體現在兩個方面:內在與外在。當外在>內在時,一個人的表現即會處處浮夸,時時刻刻都在表現自己。這是100%的虛榮。當外在=內在時,我們是不容易發現虛榮心這個東西的,因為這樣的狀態,即是正常的狀態。當外在 <內在時,很好,至少表面看上去很單純。
虛榮是一種主觀意識,不分男女,是人都會有那么一點情懷。關鍵看你怎么兜住它。外在因素的影響也很重要,就好比某人向你炫耀自己一身的高奢產品,你要么聽聽作罷,要么和對方在心里比較一番,要么就真的與對方比個高低。虛榮與自尊也是搭邊的,虛榮的大小或多或少會降低抬高自己的自尊心,從而引起精神上的愉悅。
我們的老板買了高消費的產品,得到了大家同樣的答案,那就是不值得。也許,他正滿足于這樣的狀態。正因為別人對這件事不肯定,所以才覺得這樣有價值。
另外,在表面下文章,如何不是虛榮的外在表現。就像老板把菜式弄的花里胡哨,店面掛了各種稀罕玩意兒。就連頭頂的空間也掛滿了各種廣告紙。雖說這是營銷策略,但刻意為之,天天讓我們去做,總覺得有些過了。
一個人擁有太大的壓力,而無處釋放,就會在潛意識里放松狀態,從而松懈與人相處的把控,從而得意忘形。
也有人看了所謂的心靈雞湯,覺得,在努力完后,應該獎勵自己一下。
于是,有些人或多或少的從這里拿走一些僥幸心理。我是獎勵我自己的,所以買什么都無所謂。這樣,就發生了在外人看來買了很貴的東西。
但是,有了虛榮這個詞。才有可能產生讓我們向上的能量,才能帶來一個看起來完滿的世界。
我們不必把虛榮這個詞想的那么壞。有這個情懷,我們才是完整的個體。
雖然,它表現的舉止有些空洞,令人生疑,但有些人也是需要靠它行使自己存在的意義。
男人真的虛榮嗎?
辯證的看問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