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是雙生子實驗碰頭的第二個對象,我和她在TMC認識,都對演講有著熱愛,她一直給我的印象,有獨到見解,智慧,勇敢
有了上一次雙生子實驗的經歷,這一次約會前我問她,咱聊啥?她說,我們隨意些先熟悉對方,然后挑一個主題深入吧。
我說好,先熟悉再挑選深入,這像極了我們在coach演講人時初次溝通的場景,先老鼠打洞般廣泛了解對方可能的話題,當發現某個有意思的點后,深入挖掘,形成一個演講主題。
我又提議,我們也提前想好一個最近困擾自己的事或最近想做但一直沒做的事吧。她十分贊同。
過了會兒,她又發來一個活動鏈接,是云門舞集辦的 楊照的分享《大人和小孩,一起勇敢做自己》,我也想到了一個晚餐的好地方。就這樣,我們共創出了一個先輸入再彼此輸出的快樂下午。
有意思的點:
1.她居然曾經是一個不太敢表達自我觀點的人,為了克服,她加入 TMC刻意練習,還讀了很多類似書籍去完善自己,比如「內向者的優勢」。最難得的是,當她做到TMC小區長的位置,面對不擅長的演講類型,在臺上當眾被Fail掉,但,堅持。——我的內心戲:簡直了,樹要皮人要臉,當眾丟臉,好恐怖,看吧,我是怎么被臉皮限制了成長的!此處Mark下,1月份后回歸TMC,去丟臉,去做沒做過的事。
2.能折騰敢折騰;她是學經濟學的,但第一份實習工作跨界去了出版社,之所以能進去是因為做過校刊,后來發現出版社不是自己的真愛,所以正式工作時去當了老師,能錄取成為一名老師也和曾給孩子做過課外輔導有關。——我的內心戲是這樣的:老師不是需要資格證的嗎?這你也敢去面試?居然還成功。看吧,我是怎么被無知和怯懦限制了想象力的!另外,該折騰時就折騰,回看往日的折騰,技多不壓身,做一個隨時插拔的U盤。
3.觸動我們的一個問題,如果生命還剩最后一天,你會干嘛,還剩一年呢,10年或更長呢?
? 1天:我和她的回答都回歸了親情。或陪伴家人,或躲起來翻看舊物給活著的人寫封信。
——這個問題我們都見過,但是否用心回答了呢?從答案看,我們都知道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然而日常生活中我們又是怎么做的呢?是不是會說,我絕對不要死在工作上。現實呢?然后呢?
? 1年:我的答案是旅行看世界和幫助不擅長演講的人做一點點改變
她的答案是找一個伴侶旅行,然后她提醒我居然沒找個伴侶去,哈哈,我也想呢,不過生命就1年時間了,還是別拖累別人,讓別人難受不好
? 10年或更長:我們的答案都太不貪心了。無病痛的身體,親密的關系,有滿足感的工作,新鮮的事物和真誠的朋友。隨意拿出一項,都夠研究共修好久了。
4.關于困擾自己的事或最近想做但一直沒做的事
——之所以設置這一項,一方面是對雙生子催化實驗的探索,有痛點才會有需求,才能有探討共修的動力。另一方面,去年學的教練技術,就是在被教練者遇到困難時,通過教練的溝通,幫對方改善心智模式,發揮潛能解決問題的。所以,嘗試看能不能幫助別人。
目前我們約定一周內寫下一個目標,定下一些規則,然后嘗試互幫互助。
--------------------------------------
附上楊照分享的一些內容和晚餐
楊照分享:
1.林懷民的故事,林懷民是一個自身不太擅長舞蹈,但因熱愛舞蹈,從而創辦了臺灣第一個職業現代舞團《云門舞集》的人,他是享譽國際的臺灣編舞家。云門舞集的經典作品有《薪傳》,《流浪者之歌》,《水月》等,我翻看了下網絡圖片,已被種草,有機會一定要現場體驗
2.愿意付出什么代價和做自己是同時存在的,你想做自己,就得清楚會需要相應的付出。做自己需要勇敢。
晚餐【素味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