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課088|《成功與運氣》解讀5:富而好禮》
今天是第二次聽到這段話: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不驕,何如?
子曰:可也。不若貧而樂,富而好禮也。
是聽樊登老師講的。不太能理解其中的精髓,需要慢慢去理解踐行吧。或者說我可以貧而樂,至于富而好禮,得到時候再說這件事。
成功了就驕橫是人的本能,可我卻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本能,我當然希望自己屬于“富而好禮”這一邊的,希望事實如同期望的那樣。
分錢實驗之前看過,如果沒有限制,一定是決策者會分到錢的大部分,這讓我想到分餅干的實驗,隨機選中的組長也會心安理得地拿走最后一塊餅干,人的心理預期在實驗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富而好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體會得到的--不論認為這句話有多么地重要,認知和實踐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發揮巨大威力,這也就是王陽明所說的知行合一。記得我原來寫過一段論證知比行更重要的文字,現在想來,我之所以認為知比行重要是對現在的我來說,知的提升比行的提升更容易。對于我自身來講,先提高認知,再加強實踐是很不錯的選擇。無論是知行哪一個在前,都是為了促進二者更好地合一。
因此說到富而有禮,對于沒有實現財富自由的人來說,認真理解這句話,自己一旦富有立馬就可以實踐;對于已經實現財富自由的人來說,理解并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