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功定律
? ? ? 這里說的成功不是你自我感覺怎么樣,而是社會對你的認可。這并不是說自我感覺的成功都是幻覺,也不是說不重要,而是那種成功不好測量。這就好比說“你幸福嗎?”那個是非常主觀的東西,不在這本書的研究范圍之內。這本書研究的成功,是客觀的、可測量的東西。
? ? ? 科學理論,必須得可重復、可檢驗、有數據支持。成功有科學嗎?我們通常對成功這件事都有點感情用事,感慨的多,分析的少。明明是一個團隊完成的項目,為什么最后拿功勞的是其中一個人呢?明明兩個人的水平差不多,為什么一個總升職,另一個人始終原地踏步呢?這些事兒到底是反常,還是規律,是運氣,還是偶然中的必然。你不能光看個例。你需要大規模的,最好是全面的統計。
? ? ? 現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使得研究者能做一些極端的分析 ——
* 他們統計了有史以來所有的學術論文,分析每一個學者是怎么成長起來的;
* 他們拿到美國每周所有的圖書銷量數據,看看每一書是怎么暢銷的;
* 他們有全世界所有的博物館和藝術展覽館中的數據,這樣他們能知道現代每一個藝術家是如何發跡的。
? ? ? 這些數據的特點是全覆蓋無死角。可以說,他們知道一個領域內*所有的*成敗。然后他們找到了一些規律。他們對這些規律非常有信心,稱之為“成功定律”。定律的意思就是你不服不行,不管你喜不喜歡,世界就是這個樣子。? ? ?
二、業務表現與成功
1、成功取決于"用處",業務表現 ≠ 成功
? ? ? 一說中國的水稻專家,你馬上就能想到袁隆平……你可能就只知道一個袁隆平。但是在內行看來,中國有好幾個水稻專家不論是科研水平還是實際貢獻都超過袁隆平。這不是時代太愚蠢,這是定律。
? ? ? 巴拉巴西說,成功不是取決于你的業務表現,而是取決于你的業務表現對“社會網絡”的*用處*。
紅色男爵對德國的價值并不僅僅是擊落了80架敵機。德國宣傳機構需要用他這個形象去提振國民精神。紅色男爵出身好、有個性、高調熱愛戰斗,特別符合德國的需要。德國開足馬力宣傳,協約國這邊就會跟著報道這個敵情。可是方克就不行了,不但沒戰死還犯過政治錯誤,而且法國也沒有那個宣傳需求。也就是說,決定你成功的不是你的業務表現,而是別人對你業務表現的評價怎么樣。說白了,就是你的成功不是你的事,是我們 —— 也就是社會 —— 的事。業務表現跟成功通常是兩回事。成功不是由你的業務表現決定,而是由你的表現對社會網絡的用處決定。
? ? ? 咱們中國人都有個升學考試思維模式,默認成功是自己掙來的。我學習成績好,那就應該讓我上好大學。我努力了,就應該得到獎勵。但真實世界通常不是這樣。這個思維模式就和相信那些成功人士都有超強的業務表現一樣錯誤。成功都是別人給的,你的成功由我們決定。想明白這一點,你對很多事情就容易釋懷了。
2、特定領域業務表現驅動成功
? ? ? 但是,但是也別太悲觀!有時候業務表現的確就能決定成功。在某些特定的領域,業務表現的確驅動了成功。這些領域的特點是業務表現是*可測量*的。網球運動員的戰績,學生的分數,明明白白就擺在那里,這是最硬的東西。
? ? ? 科學的方法是,我們對比這樣的兩個學生:學生A剛好達到重點高中的錄取分數線,學生B只比錄取分數線低一分。他們原本的水平幾乎一樣,但是A去了省重點,B只能去市重點。那請問,這兩個學生將來考大學的時候,他們的成績會不會有顯著的差距呢?答案是完全沒區別。研究者統計了像A和B這兩個人高中畢業時的標準化考試的成績,結果是一樣的。不但省重點和市重點沒區別,市重點和區重點、區重點和普通高中,對于正好跨線的兩個人來說,都沒區別。那如此說來,重點高中并沒有提升你的成績 —— 是你提升了重點高中的成績。
? ? ? ? 這個結論有點違反常識。難道說重點高中不是師資力量更強、同學水平更高、在這個高水平環境里你才能學的更好嗎?這只能說我們低估了分數的重要性。在絕對的分數面前,環境因素沒有那么厲害。
3、不可測量的領域,網絡決定成功
? ? 那如果業務表現沒有那么清晰可測,是什么決定成功呢?答案是“網絡”。
? ? 咱們說一個最極端的例子,藝術品。一件藝術品到底好不好,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完全沒有客觀的測量標準。那藝術家都是怎么成功的呢?你可能聽說過各種傳聞和名人軼事。藝術的網絡好像是一個謎。有的人奮斗一輩子也沒摸到這個網絡的門道,有的人一出道就成了主流 —— 而二者的“藝術水平”可能根本沒區別。
? ? 當然我們承認藝術是有門檻的,不可能什么畫都賣一千萬美元。但是你也得承認,藝術品的價值判斷非常、非常主觀。藝術品的價格不是由“好壞”、而是由藝術的“網絡”決定的。而這個網絡到底怎么運作,連很多號稱的“圈內人”都看不懂。你的畫能賣多少錢,幾乎完全取決于你曾經在哪些畫廊和博物館里賣過或者展出過作品。研究者通過網絡分析,能跟蹤每一個畫家的作品從一個畫廊流轉到下一個畫廊,看看價格怎么變化。他們得到的關鍵結論是,想要成為超級明星,你的作品必須得在頂級的幾個樞紐式的畫廊和博物館里出現過。這些地方包括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古根海姆畫廊、高古軒畫廊,歐洲的泰特美術館、蓬皮杜中心和索菲亞皇后藝術中心等等。只要你的作品上過這幾個地方,你就一定是超級明星,你就會一直在這些頂級場館。如果沒有,那你就一定不是超級明星。而且請注意,頂級場館和那些二流、三流場館并不是一個升降級系統,不是說你拿了乙級聯賽冠軍就可以打中甲聯賽,拿了中甲冠軍就可以打中超。頂級和次級之間很少有交流。
? ? 那為什么頂級畫廊要搞得這么封閉呢?這里面有個生意經。藝術網絡由畫廊、博物館、收藏家和藝術家這四個元素組成。如果有收藏家花100萬美元買了你的畫作,你就進入了這個網絡。網絡會確保你始終留在這里,從此你就只屬于頂級畫廊。比如說,你的下一幅畫作很差勁,放到畫廊里很多天都沒賣出去,你猜會怎么樣?畫廊絕對不會給你降價。你降價了,前面那個花100萬的收藏家怎么辦?慣用的做法是安排網絡內的一個收藏家買下這幅畫。收藏家圈子互相抬轎子,也要保證你的身價只升不降,這符合所有人的利益。而且收藏家們會想辦法捧你。他們會安排你的畫作在頂級博物館展出,或者干脆捐獻一幅給博物館,這樣他手上你其他的作品都能升值。藝術網絡不是人情網也不是人脈網,而是個利益共同體。你的成功是這個網絡給的。這是一個只進不出的系統,又怎么可能讓人輕易進來呢?
? ? 面對這樣的網絡怎樣逆襲?這個規律是如此的明顯,以至于巴拉巴西他們可以只看一個藝術家出道的前五場展覽,就能準確預測他一輩子的成就。有些人可能是老師厲害,有些人是運氣好,一出道就在頂級網絡里。而如果前五場都在外圍的畫廊里流轉,這個人就沒什么大出息了。那有沒有一開始機會不好,從外圍起步,通過個人奮斗到了頂級的呢?答案是非常少。50萬個藝術家里,能從外圍逆襲的只有227個人。巴拉巴西對這227個人非常感興趣,追蹤了他們的奮斗路徑,發現他們有兩個共同的特點。第一,他們的動作都很快。想要逆襲,你必須在職業生涯的前10年內奮斗到一流畫廊。第二,他們完全知道網絡的重要性。他們會不知疲倦地到世界各個地方的畫廊轉場,想方設法露面,跟各種圈內人交往,期待能碰到一個上升的機會。身在外圍,你得非常、非常著急才行。
**
業務表現容易測量的看業務表現,業務表現無法測量的看網絡。這大概就是為什么武磊可以跟著徐根寶從乙級聯賽開始打,而章子怡必須一出道就是《臥虎藏龍》 —— 張藝謀還告訴她,給再多錢也別去拍電視劇。藝術網絡要靠聲望維持,而我們知道名校講的也是聲望。一個名校的畢業生,大學肯定希望他能找到一個好工作,不要砸了母校的牌子。那名校這個網絡,是更像藝術網絡呢?還是更像足球聯賽呢?人不是藝術品。如果你真行,你并不需要名校的加持。那名校的意義在哪呢?我們知道名校能讓人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名校還有高水平的校友網絡。但是,現在這個研究似乎說明,那些東西的作用并不大?
? ? 這個研究還有細節。統計分析表明,名校加持對你沒影響,需要兩個前提。
? ? 第一個前提是你得確實申請了名校。這個學生的硬指標達標,而且他申請了哈佛,只是哈佛沒錄取他,這沒關系,他將來還是能拿那么高的工資。敢申請,說明他認為他屬于名校。但是如果根本就沒申請,那就是眼界不夠高,野心不夠大。所以巴拉巴西總結說,名校 = 成績 + 野心。
? ? 第二個前提是你的家庭條件得說得過去。中產階層的子女只要硬指標達標,最后上沒上名校影響不大。名校加持最有用的,是黑人、墨西哥裔和來自家庭狀況比較差的學生,尤其是那些家族里的第一個大學生。說白了,上名校對眼界比較低的人最有用。美國社會總體比較公平,三流大學和一流大學的畢業生在職場上的機會相差不是很大。包括現在中國一線城市的公司,其實也不怎么看重名校。現代職場是一個相當開放的網絡。網絡對你沒用,前提是你已經在這個網絡之中。
? ? 總之,《成功公式》這本書總結的第一條定律是 ——如果業務表現可測量,業務表現驅動成功;如果業務表現不可測量,則是網絡驅動成功。
? ? 打網球和考高中,是業務表現充分可測的項目。藝術品是業務表現完全不可測的項目。大多數項目處在二者之間:表現和網絡都起作用。像名校這樣,有時候網絡看似不起作用,那可能只不過因為這個網絡足夠大,你身在其中而不自知。而如果網絡很小,你又胸懷大志,那就一定要一開始就瞄準那個頂級網絡!
三、高水平的競爭
1、金子與金子
? 老百姓們有句話叫“是金子總會發光”,經濟學家有句話叫“勝者通吃” —— 我發現這兩句話是矛盾的。勝者通吃,就是在一個領域中,最厲害的人會拿走絕大部分的蛋糕。可能第二名的表現只比第一名差那么一點點,但是你的成功是我們決定的,而我們只喜歡第一名。明星賺錢是這樣,產品占市場份額是這樣,科學家寫論文也是這樣:最厲害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可以是普通論文的幾百倍甚至幾千倍。第一名發的光非常、非常亮。如果是金子都會發光,那第二名、第三名難道就不是金子嗎?在勝者通吃的局面中他們能發光嗎?
? ? 每次聽人說品評紅酒的門道,我都忍不住會想到一些研究。所有研究的結論都是一致的:在品酒這個領域,根本就沒有什么真正的專家。那紅酒難道不是玄學嗎?品酒專家難道不都是忽悠人的嗎?
也不能這么說。好酒,你確實喝不出來。但是差酒,你就能喝出來。我喝過9美元一瓶的紅酒,的確不如30美元的好喝。這個關鍵在于,參加比賽的都是好酒,是金子和金子的競爭。金子和石頭容易區別,每個專家都可以從一堆金子里剔除一塊石頭 —— 但是金子和金子不好比。
? ? 業務表現一旦達到金子這個范疇,就會有兩個特點。第一,它是有上限的。人的技能通常都滿足“正態分布”,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人都在中間,高水平的人很少,而且他們比一般水平高不了太多。比如說賽跑,博爾特跑得再快,他的速度也不可能是我的5倍 —— 實際上他也就是我的兩倍左右。
這就意味著如果你的表現已經達到高水平,正在接近上限,你就很難再提高了。短跑世界紀錄提高一點點都非常困難。第二,這也就意味著高水平的競爭者的水平都差不多,很難區分。“脫穎而出”這個詞不適合高水平比賽。現代酒莊都已經把制作紅酒這門手藝發揮到極限了,每瓶酒都是好酒,誰能比對手高出一大截?
? 金子和金子,怎么比呢?如果業務表現的差距非常小,很難區分,這個時候比什么呢?
2.最公平的音樂比賽
? 再公平的音樂比賽統計結果依然非常明顯,也就是說評委們會不自覺地給第一天出場的選手打個低分,到第五天就容易打高分。你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結果決定名次的是你抽簽抽到的出場順序。為啥會這樣呢?首先因為演奏曲目是新的,評委剛聽頭兩遍的時候聽不出好聽不好聽,他還在適應這首曲子。音樂這個東西是你聽的次數越多就覺得越好聽。其次評委有風險的考慮。評委第一次打分肯定會留有余地,否則一上來就是高分,后面萬一有更強的選手怎么辦呢?還有,越往后,評委對比賽的判斷也會越敏感。這樣先上場的人就會有一個巨大的劣勢。凡是有裁判打分的比賽都是這樣。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允許裁判看完所有比賽之后可以修改前面的分數,但是目前音樂也好、體育也好,都沒有這個機制。
? ? 這個效應還專門有個名詞,叫“靠近偏誤( immediacy bias)”:我們總是對越靠近的東西感覺越強烈。生活中也到處都是這樣的例子。西班牙選拔法官有個口試環節,星期一的通過率只有50%,星期五則高達75%。如果你要參加什么選拔性的答辯或者面試,一定一定要盡量往后排。所以金子跟金子比,比的已經不是一般的業務表現了。
3.細節決定的成敗
? 出場順序是只能聽天由命的事情,在別的細節上,也許你還可以爭取一下。不知道你看過郎朗的表演沒有。他是公認全世界最好的鋼琴家之一,但是他的表演似乎不僅僅是音樂本身,他有一種充滿激情的肢體語言。那作為一個音樂家,你需要在動作和表情上下功夫嗎?答案是絕對需要。難道現在鋼琴比賽變成比視覺藝術了嗎?我們只能說高水平選手的演奏水平已經無法區分了,人們只能用音樂以外的東西區分他們。
? 巴拉巴西的一個朋友有一次招聘,因為職位很熱門,參加面試的每個人的簡歷都很漂亮,根本不知道選誰好……最后他選了一個人,是因為……那人當天穿了一雙粉色的襪子,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金子跟金子比,常常就是這種意想不到的細節決定成敗。也許是簡歷里的一段什么特殊的經歷,也許是衣著打扮,也許是聊天時的一個小玩笑,這些東西基本上跟工作能力沒啥關系。然而如果面試官知道來的人都不差,他還可能只看這種小細節。當所有對手都是金子的時候,你就需要找一些特別的點來突出自己。
? ? 第二條定律是 ——業務表現是有上限的,而成功是沒有上限的。
? ? 一旦大家的水平都接近上限,到了金子和金子比的程度,決定成敗的就很可能是一些細節,甚至干脆就是純屬偶然。但是到了這個層次,成敗的結果卻越發地重要。第一名只比別人領先一點點,他收獲的回報卻大很多很多。泰格·伍茲的收入是其他高爾夫選手收入的十倍、百倍甚至千倍,但是泰格·伍茲的水平并沒有比其他職業選手高出一大截,他只不過穩定性稍微好一點點而已。業務表現是正態分布,成功的回報卻是冪率分布。
? ? 我會隨便買瓶紅酒。我會盡可能晚出場。我會保留一點個人特色。我會把別人的勝負看淡一點。中國隊一遇到裁判“壓分”,有人就說不要抱怨裁判了,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強自己的實力,如果我們水平比對手高出一大截,那裁判想不公平也沒辦法。我看這些人純粹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 高水平比賽,你怎么可能比對手高出一大截呢?如果你在這場競爭中真是鶴立雞群、脫穎而出,那只能說明你走錯了賽場。這個地方不適合你,你應該去參加更高水平的競爭。
? 在金子對金子的比賽中,“公平”這個詞沒啥意義。差距已經微乎其微,裁判再怎么樣都無法保證絕對的公平。那既然是金子和金子比,我們當然可以說反正這些人選都挺好,選誰都可以。可是如果你是參選者,在這個勝者通吃的時代沒被選中的損失可就太大了。
? ? 那怎么辦呢?首先你得是金子。其次你需要一點特色,得讓人容易識別。如果這還不行,那你就只能多參加比賽 —— 一次運氣不好兩次不行,多參加幾次,也許終有出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