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在DISC雙證班
遇見很多值得我學習的人
感恩望娣大師姐, Yuki館長大大在感恩之夜組的收獲局
因此
我想了想我最近有哪些收獲?有哪些變化?
許久沒見的小伙伴看見我說:你瘦了,比以前精神狀態好很多,看起來不再憔悴,不再油膩了。
變化當然是多方面的原因
我就談一談運動帶給我的一些變化,一些感受。
我想我們養成一個習慣的第一步是
讓堅持失去它的意義
回想以前公司心血來潮的舉辦運動會......? ? 我報了男子1500米的比賽,我們都不知道自己處在什么樣的水平,唯一能夠比的就是跟時間賽跑。
我開始看一些長跑比賽的視頻,看一看他們需要花多少時間,學一學怎么樣訓練以及怎么制定比賽的策略。我們領導是個運動愛好者,隔三差五的拉我們去訓練,希望取得好成績。
那段時間自己起從未起過的早起,為了適應這種運動狀態,調動我多年沒有劇烈運動的身體,每天變著花樣去堅持跑六公里以上 。一切都是為了比賽。
就這樣堅持了一個多月,這過程真不是一件很愉悅的事情。
比賽完那一刻,忽然像是卸去了所有的壓力,世界變得安靜了。而我此時并不知道它就是一小偷,悄悄的偷走了接下來跑步的動力。
之后我再跑了幾天,我發現我感受不到跑步的任何意義,只有跑完后身體帶給我的疲憊。就像一個氣球不斷膨脹忽然有一天被扎破了,破滅之后,提不起一點重來的勇氣。
雖然,我感覺到我結實的瘦了一些,小肚子也下去了一些。但是,在這種小激動過后,漸漸的我感覺小肚子又回到飽滿狀態時,我亦毫無悔意。
如果是為了養成習慣,堅持就是一個悖論。
當你失去堅持背后所支撐的意義,你從一開始為自己構建的堡壘一下子就坍塌了,不堪一擊。
春去秋來,周而復始 哈......
我斷斷續續的開始跑步了
原因就是覺得坐了一整天很懵逼。
我沒有看完過任何一本如何養成習慣的書,我沒有聽完過任何一個養成習慣的課,我沒有進任何一個養成習慣的打卡營。
甚至,我沒有做任何的計劃(我懶),來要求自己跑多少天才能養成習慣,每天要跑多長的時間,要跑多少公里。
回頭想想,如果有了這樣的計劃,我可能就是每天望著計劃淚崩的場面。
我完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模式在散養自己。
跑二三十分鐘我都覺得很累,我就不跑了
下雨天啊,我就不跑了
沒有任何的負罪
就這樣一來二去的
我開始嫌棄這個公園太小,繞來繞去的都是這一丁點地方,每天重復著一樣的風景,感覺特無聊,我要看不下去了
總之有各種各樣的念頭蹦跶出來找存在感。
于是我就多走幾百米,繞著蓮花山腳跑啊跑,結果跑的時間也更長了,距離也更遠了。運動完后我能感受到大汗淋漓之后火熱火熱的暢快感,也有了征服一座山腳的成就感。
跑步時間長了
我其實也擔心過量運動會不會帶來損傷
我也就沒有堅持每天跑
我記得我買了個小米手環來測試自己跑步時的心率變化,下載了小米的app,發現里面有21天的跑步計劃,還有機會抽跑鞋。
看到跑鞋我就躍躍欲試。小激動過后,我覺得連續跑21天簡直不可思議,好有壓力,習慣性的選擇逃避。我想我根本堅持不了,之前我也沒有連續的跑過,更不用說長時間連續跑,我想到的更多是疲憊的場景。
但為了跑鞋,我還是堅持著跑了四五天,我就把小米app卸載了。
什么情況?有天我沒跑
我就想,我買手環只是為了測試我的心率的。雖然APP里記錄著我跑了多長的距離,用了多長的時間,有著神一樣的速度。
開始有點新鮮感,當這一切我都熟悉了之后,覺得留著占空間,就把它卸了。
這段小插曲,如今回想起來發現連續跑個四五天或是到達某個點,一定會有一層瓶頸或是阻礙 讓你停下來,可它并沒有因此妨礙我隔天再跑的節奏。
就這樣...
偶然間 我發現連著跑了一個星期了,似乎也沒有帶給我太多的疲憊。在這過程中好像觸摸到某種感覺,越來越清晰。
我感受到運動之后的愉悅,帶給身體的輕松。打破了每天心情的狀態,又回歸到源點,重新調配,從0到1往愉悅的方向邁進了一步。
我期待著 這種感受持續在跑。
于是 我突然發現我幾乎天天都在跑
而我總是能夠在其中獲得即時的正面反饋
這種感受也得到不斷的強化
中間也會因為一些原因沒有跑
對此我沒有苛責自己,也沒有嚴格的去要求自己彌補些什么。
這些 并沒有影響我養成跑步這個習慣
我哪天不運動一下,身體會很誠實的鬧別扭,會不舒服,會不自在。
處在這種狀態,你不會因為一天兩天連著幾天沒有運動而懊惱,揪心自己堅持不了,是不是慢慢的就放棄了。
這時候你不再是用自己的意念發號施令,強迫自己去運動。
而是由心而動。
我想這就是習慣。
其實? 無論我們做了什么 它們都會帶給我們感受...
區別在于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感受到痛苦,你就會想到堅持。
堅持這個字眼也變得越來越沉重
它太容易讓我們聯想到痛苦、疲憊、放棄。
在此,與其說堅持不如換一種說法叫體驗。
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體驗不一樣的旅程。
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
在這種體驗中,你真切的去感受到它帶給你生命的那份愉悅,給堅持找到一個出口,一個理由接收那份愉悅。
而我感受到跑步后帶給我的愉悅,身體被打開的那種輕松感。
持續重復的感受這種感受,不斷強化這種感受,這種量的積累才會產生質的變化。
在這里量的積累它不是單純行為的重復,也不是時間的堆積,而是能量的累積達到一定程度才會達到質變的結果。這股能量會加持你的行為,突破身體的倦怠。
以前聽人說21天根本養不成一個習慣,覺得好有道理,怎么也要100天才夠嘛。
就這樣,我們在這種思維模式當中越陷越深,陷入這種為了堅持而堅持的狀態。
你可能說,你不是為了堅持而堅持。
可當你看到21天,看到100天的時候,惡補再多的道理也是蒼白的,人們很難從這種狀態當中抽離出來,很容易給自己造成壓力。
而這時候身體的疲憊又不斷的侵蝕著你,這些感受也不斷的得到強化。
最終,不斷的得到滋養 把你打敗。
或許這就是在低水平的思維方式中低水平的重復,思維框架給我們造成的困擾,依然還需要從轉換我們的注意力開始。
回顧整個過程...
我并沒有覺得我是在堅持
堅持這個字眼已經太沉重了
如果是這樣,我覺得我會跑不動。
如果是這樣,請在堅持中多一絲懈怠,放過自己。
與其說堅持,不如說是體驗。
在體驗中覺察到正面的意義。
個人淺見,不必堅持。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