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第三次到亞青,轉業辭職背包到現在有四年時間了,時常會有朋友問到“最近怎么樣”,我都是回答“還行”。要問難不難,說實話,難!但是我始終相信,做自己,堅持自己喜歡的,其他的就留給時間,總有一天,現在的堅持會顯現其意義。
“在亞青寺修行的僧侶,遠比我們艱苦的多,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你能去到那里是你的福分。”當我跟在色達佛學院修行的朋友釋圓凈提起將要去亞青寺拜訪的事情時,她的眼神中流露出羨慕的神情。她已在色達佛學院修行了兩年,之前是北京某大學就讀的學生。
色達佛學院究竟有什么力量使她做出如此的選擇?而她心中向往的亞青寺又會是怎樣的一番場景?透過她修行的木屋向窗外望去,遍山的紅房子在突如其來的暴雨中顯得朦朧迷幻,各式各樣的越野車搭載著來自全國各地的信徒和游客,將本已泥濘不堪的道路擠的水泄不通。我不由得擔心亞青寺會不會也已被游客所占據,變了模樣?請給信仰留下一片凈土。
這些年,走過很多地方,于是就想去更多的地方。一直不喜歡城市,是因為缺少一種叫做歸屬感的東西,所以老想往外跑。也許并不是所有遠方都有想象的遼闊,但每一個夢想的遠方都始終是一次抵擋不住的誘惑。
或許是上了一點年紀,開始厭倦漂泊,當回歸安定,卻又心累于固定的模式重復生活,兩者之間需要得到平衡。在這個略顯尷尬的快奔三的年紀,本應做一個沉穩的人,偏偏喜歡上了流浪的生活。其實仔細想想,好像也沒什么不對,畢竟生活沒有特定的一種形態,對于幸福而言,每個人的感知點也不同,重要的是自己覺得舒服就好。
以前總是特別羨慕那些能把興趣變成工作的人,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跡天涯。盡管自己現在還不能如當初所愿想那樣更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時間,但至少我已經朝著向往的生活一步步看齊。
經歷一場離別,積淀一段成長,不再回憶過去,也不再擔心未來,用與世界和解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愿你我都能帶著最微薄的行李和最豐盛的自己在世間流浪……
攝影帶來的感受,不只是拍攝出佳作后的欣喜,更多是在按下快門那一時刻的滿足。拍攝出佳作固然美好,但也只是結果;按下快門卻是一個過程的結束,是收獲經歷。而這一時刻像是一種儀式,一個期待許久、經過精心準備的場景降臨時,迎接它的儀式。在儀式前所做的一切——挫折、失敗、積累和等待,都是為這一時刻所做的準備。按下快門,一切定格。定格眼前的畫面、定格經歷的過程、定格心里的滿足。
關于此次川西自駕的攝影器材
相機:5D3 X100T? 精靈3A
鏡頭:16-35mm f/4 50mm f/1.8 STM 70-200mm f/2.8
曼富圖Befree 品色T8 B+W CPL+ND1000 耐司100mmV3+GND0.9
關于攝影器材有人這樣對我說:“遇到喜歡的東西就買吧,貴點就貴點,我們已經很難遇到喜歡的人,何必還難為自己不去買喜歡的東西。畢竟遇到喜歡的人,他也不一定喜歡你,但遇到喜歡的東西,只要你出錢,它就屬于你。就算喜歡的人屬于你了,也會離開你,但是你買到喜歡的東西,不僅不會離開,陪你一輩子,別人還會羨慕你。”
風馬紙片,又稱隆達,藏傳佛教向山神、護法祈禱時,撒向空中的各色小紙片,印有吉祥圖紋和經文。紅色代表太陽,白色代表祥云,黃色代表大地,藍色代表天空,綠色代表水、叢林。在高山上拋灑隆達有很好的祈福效果,我去藏區一般都會準備隆達,經過埡口時往天上奮力撒去,讓一切隨風而去。
學佛的小僧人總是獨立的讓人心疼,一方面要進入深奧的佛理世界,另一方面要操持自己的衣食住行,慶幸的是高原的陽光依然給了他們一顆愛笑的心。
在亞青寺放飛,航拍的魅力在于,會讓你看到一個你從沒見到的角度。你會發現,原來你是多么的渺小。
我們都曾經幻想過自己是一只飛在天上的雄鷹,沖上云霄,在白云之上、藍天之下展翅飛翔,俯視蒼生大地。
蔣陽龍多加參尊者(喇嘛阿秋仁波切),建于公元1985年,在四川省白玉縣昌臺區阿察鄉境內,創建了第二銅色德山亞青鄔金禪修圣處——亞青寺。主傳寧瑪巴龍欽、龍薩兩種傳承的大圓滿實修教法(耳傳竅訣) —— 極密心滴部之徹卻、脫嘎 ,嚴格要求弟子閉關實修。喇嘛阿秋仁波切為藏漢各省數萬人傳授大圓滿法之殊勝引導。有眾多弟子顯現出成就之兆:圓寂后遺體出現五彩舍利、彩虹貫空、遺骨成水晶及自生佛像等。亞青寺授記中,未來將有眾多弟子虹化而去。
亞青寺現常住有兩萬余僧尼,覺姆(藏語女尊者以稱呼尼姑)為主,是藏區很有影響的大寺廟。小盒子房,從數千間到二萬多間,是修行者們自己建立的。
昌曲河圍成一個小島,此島是世界最大的覺姆區,島外是扎巴(男僧)區。
不同于色達五明佛學院依山而建,亞青寺的大部分修行者的房屋是繞河而建。
航拍就能看出,它和色達之間到達有什么不一樣了。
夜里亞青開始飄雪一直到清晨,早期時天色陰沉。踩著泥濘的路來的連接城內外的橋頭,一座橋連接城內城外兩個世界,對于這些修行者來說,究竟哪個是世外?
一位老者從橋上遲緩走來,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清晰的痕跡,不知道他已經在此修行多少年,也許,這里也是他終身修行的地方。過了橋頭,眼前密密麻麻的小房子堆積在一起,環境極差,這就是這些修行者生活、修行的所在。沿著城最外圍有一條水泥路外人可以行走,我也不知道外人是否能走進去,只是想走到城內的寺廟去看一看,就一個人亂入走進這個修行者的世界。
修行的覺姆穿行在這個世外的城中,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修行,需要多少的忍耐和承受力,這也是來自她們心中信仰的力量吧!
據當地藏民介紹,最近正趕上亞青寺的修行者們上山修行,每年只有21天,喇嘛和覺姆早晨上山,在山背后的山坳中進行密宗法式,場面極為壯觀。于是趕在下午修行者們下山前到山坡上等待。
在上山待了兩個多小時,太陽開始西沉,修行者們開始結隊下山。對面的山頭是一隊8000多人的喇嘛隊伍,我在這邊山頭等著覺姆隊伍出現。當近兩萬名修行覺姆緩緩向你走來,從你身邊擦肩而過,這樣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此刻除了視覺上感受場面的的壯觀外,修行者信仰對內心的震撼會讓你熱淚盈眶!
夕陽斜下,覺姆們唱著佛曲慢慢消失在山腳下,忽然發覺,這里雖然條件極艱苦,但內心的信仰讓他們快樂。這些修行者不止有藏族,也有來自各地的漢人,在信仰的指引下匯聚到這里,讓亞青成為一處修行的世外圣地。
當色達五明佛學院被越來越多的游客侵襲,被越來越多修建中的酒店賓館所包圍,這里,在亞青鄔金禪林,還保留著一份原始和純凈,它躲在人們的視線之外,用對信仰的虔誠建立起這樣一座信仰之城。
覺姆區面積約0.15平方公里,三面環水,聚集了萬多覺姆。
允許在覺姆區生活的男性只有未成年的男孩子,他們都是跟隨姐姐或者其他女性親戚來此出家。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在眾女性的關懷下,比在其他寺院的小僧人要多一份溫暖。
出入覺姆們所住的“小島”主要有兩座橋,一座連接大經堂,一座連接修行山。每次聽完講課后,覺姆們只能浩浩蕩蕩地從其中的一座小橋回到島上。
木屋密集,通道不暢,一旦發生火災,消防車輛無法進入撲救,易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甘孜州消防部門將建“一縱三橫”消防通道。整個消防通道改造將搬遷覺姆房533間,新規劃安置區0.5平方公里。
在亞青修行的規矩非常嚴格,其中一條就是“天黑后不能進商店”,所以每天傍晚最熱鬧的地方,就是幾個賣蔬菜瓜果的商店。雖然這里人均密度大、住房簡陋、條件艱苦,但是寺廟方面還是盡力保證覺姆們能吃到新鮮蔬菜。
由于地處偏遠苦寒,在亞青,最難解決的是醫療問題。雖然寺廟也曾外派多人外出學醫,但由于藥品缺乏、醫療設備簡陋,治療病患最常見的處理方法就是掛生理鹽水,還得讓本人用小棍支著,自助治療,嚴重的病難以醫治。
來亞青修行的覺姆大多很年輕,和內地的大學生一樣,不少人不大會料理自己的生活。下課之后,覺姆們去到島上的餐館里炒個菜下飯也是常有的事。寺廟給每位覺姆每月發放300元左右的“念經錢”(其它的要親人供應),覺姆們若不能合理安排好生活,修行也難以完成。
“每個月學院會給我們生活費的,我喜歡喝可樂,但是太貴了,我要省著點喝。”在生活區的小商店遇到一名正在買可樂的小覺姆,閑聊得知亞青寺的學院會每個月給僧侶發300元左右學費,用以購買生活必需品。在生活區內,有小商店和飯店,僧侶們每天下課后可以在這里購買到日常用品以及水果蔬菜。而寺院則會安排她們做一些誦經的工作,這在學院算是不錯的差事,據了解有些貧苦的僧侶一天的生活費才幾塊錢,過的異常清貧。即使在溫度最高的七八月的清晨,這里的溫度也只有幾度,僧侶們背著水桶從冰冷的昌曲河中搖起一天所需的生活用水,這是她們的希望,也是她們的生活。
站在山頂,整座亞青寺一覽無遺。學院現在常駐兩萬余僧尼,以河為界分為扎巴(出家男眾)、覺姆(出家女眾)兩區,共八個洲。僧舍區與寺廟有吊橋相連,每日僧侶往返昌區河兩岸。在山頂不時會遇到僧侶漫步上山,盤坐在崖邊,休息冥想。“我們有時間就會上來坐坐,這里是我們的家,我父母也來看過我,在這里并不孤單。”僧侶才旺笑著告訴我。的確,亞青寺的生活雖然清貧,條件艱苦,但這里的信徒并不孤獨,他們的家人也會來看望他們,修行并不代表著與世隔絕,相反的,修行對于他們而言充滿了希望。
夜幕降臨,河谷逐漸被僧舍的點點燈火照亮,蒼穹逐漸褪去白日中的色彩,變成藏藍。天空中漸漸升起幾顆明亮的星,這對于喜歡攝影的我而言是件極好的事情,預示著一場銀河的盛宴即將上演。當最后一縷暮光從天際處褪去,銀河漸漸升起,亞青寺的夜空璀璨而又藍的深邃。僧舍的燈光映襯著漫天的繁星,遠端云層中不時電閃雷鳴。
亞青的晨光,透過疏密無序的云層,斑斑點點地散落在河谷之間。當第一縷陽光照耀在蓮師雕像的金身之上,灑落在廟宇學院之間時,殊勝之情無以言表,唯有頂禮膜拜。“這里每天的清晨,陽光都會先照到蓮師雕像上,這是老師特意選地方建的!”看到我們被清晨亞青寺的日出驚艷的不時發出贊嘆聲,前往山上修行的僧侶自豪地告訴我。而后她便獨自一人爬上半山腰,選擇一處草甸,靜靜地盤坐冥想。他的身影與眼前幽靜的場景相融一體,不得不感嘆,此情此景,太美。
在亞青寺的幾日里,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冥想修行的僧侶,無論是學堂內,山坡上或是河谷旁。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只要愿意,就可以坐下來冥想。我不是信徒,無法體會他們的心境。但每當遇到這些靜心禪修的僧侶時,總是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敬重感,從他們身邊走過時,也總會刻意放慢腳步,壓低聲音,生怕驚擾了他們的修行。每每看到他們專注的冥想禪修時,不禁自問:一個人,一輩子能有幾件事情是發自內心為自己而做,為自己喜愛的事情而做?在我們看來異常艱苦的環境和枯燥乏味的生活,卻正是他們所安于現狀的生活。我們總是很自然地將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到事物上,認為所有的人都應該如自己一般,所有的事物都應該合乎社會的一般道理。我們卻從沒仔細想過,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標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在亞青寺的殿堂,日出后的陽光透過學院的窗戶斜射進殿堂,形成一道道光線。在相對黑暗的寺廟里,光暗反差格外分明,選一處安靜的角落席地而坐,十分愜意。寺廟內隨處可見三三兩兩的僧侶席地而坐,休息閑談。多數情況下,與她們溝通都會被允許拍攝。
在學院四周的山坡以及僧眾區的屋頂上可以看到無數寬高在一米左右的簡易木棚,這些便是亞青寺僧侶冬季白天修行的場所。一座座矮小的木棚,代表著堅韌與執著。每當短暫的夏季來臨時,僧侶們抓緊時間整理修復這些木棚。當寒冬來臨的時候,從清晨直至日落,僧侶們將在木屋中打坐不進一粒糧食,修行百日。這種近乎苦行僧似的修行,常人無法理解,然而亞青寺的僧侶卻用行動在證明著信仰的力量有多么強大!
亞青寺,彷佛在孤寂中盛開的蓮花,跟色達相比,我更喜歡這里的本真。在這里,陽光是溫暖的梵音灑落在每一名信徒的身上。當我穿行在看似無序的僧舍之中,每每與僧侶擦肩而過,彼此都會報以微笑,做一次后會無期的告別。我想這就是我來亞青寺所尋找的東西,一種不同于我所生長的環境,同時又真實存在的世界。在這里,人們是友善的,動物是自由的,天空是藏藍的,水是清澈的,一切事物都在自然的軌跡中恰到好處地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位置。
真實的才是最好。
亞青寺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昌臺區阿察鄉境內。相較于色達佛學院,更不易到達,僧侶修行學習條件也更為艱苦。亞青寺與色達佛學院不同,建在四面環山的草原濕地上,有數萬間修行者居住的小木屋,被金沙江支流昌曲河包圍的學院每當清晨或黃昏時分,炊煙裊裊,河水被陽光染成金色,遠方傳來頌經的梵音,猶如天籟之聲。
亞青寺最大的特點便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冥想修行的僧侶,無論是學堂內,山坡上或是河谷旁。
清晨,在山坡上修行的僧侶,孤獨的身影,內心卻是何其的強大。
在亞青寺的殿堂內,日出后的陽光透過學院的窗戶斜射進殿堂內,形成一 道道光線,在相對黑暗的寺廟內,光暗反差格外分明,選一處安靜的角落席地而坐,待最好的光線照射進來。在寺廟內,不時會有僧侶三三兩兩的席地而坐,休息閑談。多數情況下,與他們溝通都會允許拍攝。個人感覺亞青寺的僧侶要比色達學院的友善很多,這也是因為亞青地處偏遠,不容易達到,所以游客也相對色達少了很多,并沒有對當地僧侶的學習生活構成影響。
在亞青寺,野狗是一大特色,數量眾多,有些極其兇惡,聽說出現過咬傷游客的事情,但我們并沒有遇到。奇怪的是,這些野狗無論多兇,從沒見它們對僧侶吼叫。在川西高原上,僧侶與信徒把動物當做朋友,平等對待,和諧相容。
亞青寺 ,彷佛在孤寂中盛開的蓮花,跟色達相比,我更喜歡這里的本真。在這里,陽光是溫暖的梵音灑落在每一名信徒的身上,穿行在看似無序的僧舍之中,與僧侶擦肩而過,轉身微笑,做一次后會無期的告別。晨曦中,望著延伸至遠方的身影,期待在遠方的遠方遇見更好的自己
在色達遇到一個僧侶,我嘗試問他對于我們這些旅行者的印象時他很直接的告訴我印象并不好。“這幾年來的人越來越多了,學院里都亂的很”他有些不滿的回答我,同時,他也無奈地表示因為外來的人多了,名氣大了,政府從各個方面也更重視這里,這對他們來說也是個好事情。
僧侶的話,很能代表兩座佛學院的現狀,游客信徒僧侶越來越多,相對的也就更加喧囂,不利于僧侶的靜修。在這方面,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有責任。我曾經追問自己,這樣的秘境到底該不該被人發現被人宣傳?如果永遠的不被人所發現會不會變得更好??我覺得我是陷入了一個誤區,一個地方的好壞不在于是否隱秘,而在于合理的規劃和保護。對于當今的世界,很難再有真正桃花源般的秘境,被外界所認識所了解本身并不可怕也不危險,相反如果通過外界合理的宣傳和保護,還會使原本相對落后的生活環境得到質的提高。真正令這些僧侶不安的是少數外來者魯莽的種種做法對學院僧眾生活造成的破壞和困擾。
我希望,有朝一日,在色達或是亞青,又或者藏區的任何地方,僧侶們可以自由自在的誦經,信徒們可以無拘無束的禮佛,而我們,這些外來的游客同樣可以盡情的玩耍。讓寧瑪的紅輝可以在川西高原綻放得更加絢爛!做到這些其實并不難,開明的環境,以及彼此相互的尊重。
林語堂先生說:中國人得意時信儒教,失意時信道教、佛教,而在教義與己相背時,中國人會說,“人定勝天”。中國人的信仰危機在于:經常改變信仰。
現在中國最大的問題便是沒有信仰,什么都敢做。而藏區就像這浮躁世界里的一汪清潭,亞青寺里成千上萬絳紅的身影,孤獨卻又堅定。
有人覺得這里貧窮、落后,僧眾愚昧無知。但在我心中,信仰的力量比壯麗的自然風光更讓人震撼,僧眾堅定的眼神、對佛法的崇敬、極簡的生活,這些都讓人心生溫暖。
你之砒霜,我之熊掌,一千個人眼中便有一千個亞青寺,無數的形容都不及親眼所見。
我希望有朝一日,在色達或是亞青,又或者藏區的任何地方,僧侶們可以自由自在地誦經,信徒們可以無拘無束地禮佛,而你們這些游客同樣可以盡情地玩耍。這一天一定會來到的,請給信仰留下一片凈土。
亞青,感恩再次與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