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日記星球357號星寶寶清遠仙人掌,我正在參加日記星球第14期21天蛻變之旅,這是我的第35篇原創日記~
前段時間,新聞里說現在的職校生收入遠超本科生,并列舉了幾個真實的案例。于是評論區便有很多人回復:學習和掌握一門專長或技術,對于孩子將來謀生和擇業,大有裨益,及早讓不愛讀書的孩子入讀職校,或許更有“出路”。
然而我想說,十六七歲正是孩子學習認識自我的時期,他也許會迷茫甚至迷失,家長的引導是必要的,但過早地為他選定一種職業,把他框定在一個小圈圈內,豈不是斬斷了其它的無限種可能?要是某一天他真正地認清了自己,發現志不在此,而求學的最佳時期已過,他還有能力跳出這個圈子嗎?
青少年讀書和求學的目的,絕不能僅僅是為了謀生、為了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他們擔負的是國家強大和社會進步的重任。學校老師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家長的引導更是至關重要。如果不是因為孩子本身強烈的興趣愛好,真的不必過早地讓孩子為了“謀生”而選擇職校。
事實上,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懂得學習的使命和意義,最好是從小學抓起,等到十六七歲都為時已晚。因為應試教育的大環境,會讓文化基礎薄弱的孩子感覺被淘汰,從而選擇自我放棄。
除了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還需要學習和具備以下能力——面對挫折的能力;愛的能力;認識生命的多元價值;正確的世界觀;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如此,才能使生命更加的豐富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