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單曲循環(huán)上司音兒小姐姐的那首《青蛇》,文案配上那番意境,怎一個“美”字了得。
當然,關于“青蛇”,我最開始想到的是白素貞那個版本。和法海、許仙的愛恨情仇。
我很喜歡古風歌,例如還有銀臨的《錦鯉抄》之類。然后發(fā)現(xiàn)了很多古風歌的哀婉凄迷在于是“人妖戀”,愛而不得的情意繾綣婉轉動人。
雖然我們生活中應該都是希望有一個大團圓的美好結局,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具有“悲劇美”的東西更扣人心弦。比如文學作品《紅樓夢》之類。
似乎愛情是人類生活中一個永恒的主題,這些故事大多難逃一個“情”字。我記得我基礎寫作課的那位老師吐槽過一件事情。
他說他申請開辦一個校本課程,說講《詩經》,結果并不吸引人。后來他多加了幾個字,“講詩經中的愛情故事”,結果來報名上他課的人絡繹不絕。
不過“愛情”在“人生四大喜”中也占四分之一呀。
人生四大喜: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久旱逢甘霖,他鄉(xiāng)遇故知。
很多“人妖戀”的故事,有狐貍和書生,青蛇和小和尚之類。大多是彼岸桃花因果渡,三生石上知迷途。很多都沒有結果。
他似無意穿堂風/偏偏孤倨引山洪
她想那樣守著的/是他的快樂
她難過的/是他的悲傷
她嘆息的是/他有佳人在側
無法許她/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飲
相思淚/留人醉
那她呢/她又是誰
可否愿意/在菩提前/在青燈旁
一心向佛/不生半分塵念
讓陣陣佛鈴/寂滅心神于這金鑾大殿
從那以后/她憂傷她的憂傷/她快樂她的快樂/囚禁了她的靈魂
愛恨成過往/往事隨流水/不回頭
但其實這些悲涼的故事還可以有一些別的深意。
比如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俗名“鬼狐傳”。
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shù)量最多,它們表現(xiàn)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
《聊齋志異》里面有一只叫“小翠”的小狐貍令人愛憐有加,我很喜歡她。雖然是“人妖戀”,可這感動并不來源于是因為兩個年輕人愛情的凄美,而是有恩必報的情誼。
一只狐貍,受到那么一點點并沒有過多用心的恩德,還想著要報答呢。而像受到人家再造之恩的王太常,對恩人打碎了他的一個破瓶子卻痛哭流涕。對比之下,多么鄙陋呀!
小翠聰明美麗可愛,為母報恩,看似貪玩,實則在王家盡心盡力,替他們躲過了不少大禍。甚至治好了元豐的癡傻。
后來又知這報恩是有年限,也不貽誤王家香火傳承,還替元豐找好了良配。
她雖為靈狐,可卻比人類更加重情重義,即便一直被誤解,也不過多辯解,而是讓時間去證明真相。
而作者塑造這個如一塊無暇美玉的“小翠”形象,實則就是用來寄托美好理想的。無論是對希望遇上一個如此佳人還是遇見擁有這些美好品質的人。
“人妖戀”中的“妖”一般都是美艷不可方物的形象。不過我們談論更多的是那些癡情的,苦苦不可相守的悲情女子形象。人們喜歡這些故事,所以在某一種程度上也可以讓作者塑造的有所寄托的作品形象得到廣泛流傳。或許,這也是很多文人喜歡以“美人”自比想要達到的某種效果吧。
憐惜美人實際上就是憐惜自己。比如屈原就喜歡以“香草美人”自比。
《離騷》最后說:既莫足與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可見“美政”是屈原的向往,也是他的政治原則。《離騷》整篇可見香草美人的詩句,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又如:芳與澤其糅有兮,惟昭質其猶未虧;再如: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其實他們這么寫確實也是有道理的。畢竟文人嘛,“直抒胸臆”搞不好要殺頭的,更別說傳播了。再說,很多時候,甚至連你的含蓄沒有什么“叛逆”的意思人家還要給你搞點“文字獄”呢。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太直白的文字也沒什么美感,讓你傳播也沒有受眾群體的市場。
放在當今社會,作家們創(chuàng)作作品也是一樣的道理。很多好的文學作品就在于它的主旨深刻,需要我們用心去品去悟。如果你看一部凸顯“人性善惡”的作品,你應該也會喜歡那種要么是通過故事,要么是通過理性分析之類來讓我們信服的作品吧。
如果一個人只會在那邊空喊“人性好善良”、“人性好惡毒”,其實語言是蒼白無力的。就算是這位作者本身就是文風犀利的話,那么他的遣詞造句也應該是具有感染力的。不然真不覺得只會喊喊口號的作者會有什么特別大的受眾群體市場。
還有可能是因為“距離產生美”吧,畢竟那種“美艷不可方物”的大多存在于文學作品的想象里。想象又總是能隔著一層朦朧的美感。而文人又最是喜歡找精神寄托的。不過就算不是寫作者,就是讀者讀來可能也會被感染,去喜歡上那么一個即便是虛構的人物。
只是她們大多的結局都很凄慘。
有的說是因為“人妖殊途”,本身就不能在一起。就像作者自己不能和自己的信念理想在一起一樣,也是不能被這世俗容忍的。世俗的風刀霜劍對他們說:“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可是有的“人妖殊途”在一起過,感覺很多戲本子里的橋段很像一首叫《白狐》的歌的故事背景。曾經被一個樵夫所救,千年輪回一直在苦苦找尋那個人的轉世。然后找到了轉世為書生的那個人,陪伴他考取功名,在他身邊紅袖添香。
只是很多結局要么是書生遭遇什么不測白狐寧可舍命相救成全愛人,亦或是書生金榜題名之后“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
世間安得雙全法?大抵如此。
只是這“負心”,這“世俗的風刀霜劍”難道不能用來感嘆這世事無常嗎?你付出的努力不一定會有回報的。
就像現(xiàn)在我們流行的一些“毒雞湯”。
其實“毒雞湯”我個人覺得流行是因為我們的性格里都帶有點“自黑”體質,或許也是“心靈雞湯”看多了,看點反話覺得很有意思。不過很多“毒雞湯”它毒就毒在很多東西說得很現(xiàn)實,我們即便口頭上不說,心里面很多東西還是可能會承認有這樣的事情的。
所以,就當是普羅大眾們的“自嘲”嘍。
“不要看別人表面上一帆風順,實際上,他們背地里,也是一帆風順。”
小狐貍歷經劫難,千年輪回想要相守的愛人卻在金榜題名之后被公主一眼相中,被皇帝請去做駙馬了。小狐貍還不是人類,怎么跟公主比?公主可是從小錦衣玉食,她表面上背地里都是一帆風順的。
你要說那個書生負心的話也一半一半吧。誰又是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呢?也許他只是寂寞缺少陪伴,也許他更看重自己的錦繡前程。而女子,總是癡情。但這世間的桎梏也不是那么輕易可以打破的。現(xiàn)實總是殘酷,但也是需要我們去認真認清的。
“喜歡一個人就去表白,萬一成備胎了呢。”
如果是這種心甘情愿去為書生紅袖添香,甚至是甘愿伏低做小的小狐貍,愛得熱烈感人。一片癡心的表白沒想到成了人家的備胎。還是上面說的,她的存在或許只是別人打消寂寞用的罷了。
可是,往往很多時候又是她自己倒貼上去的。這個虧吃的,其實很有點“啞巴吃黃連”的味道。因為很多時候,她們無依無靠,把眼前的人當成了自己唯一的避風港。
“漂亮有用,善良有用,但還得有錢。”
這是拿小狐貍和公主對比,公主也漂亮,但或許沒有小狐貍那么純真的善良,只是關鍵是人家享有無上的尊榮啊。有錢有權有勢,就這一點小狐貍就完敗了。不過書生選擇混跡在名利場上,純真的絕對的善良或許也沒啥用,大概也活不過三集。說不定他要學習的還是那些要阿諛奉承的嘴臉呢。至于漂亮嘛,美女嘛,到底還是多的是。即便小狐貍是絕色,但看多了,也習慣了。
“這段日子迷惘又黑暗,撐過去了會有下一個黑暗等著你。”
你說我陪伴他考取功名,這段日子是難熬的,可是我們看得到希望啊。只要他考上了功名就可以娶我了,他也是這么說的。
然后我們都說人活著有希望有動力多好啊,信仰高于天,情比金堅,至死不渝。
然后你是等到了他考取功名的一天,等他向你兌現(xiàn)諾言了,結果你的結局比那段“所謂的黑暗時光”更糟,直接被遺棄了唄。
如果你拿這兩段時間對比對比,說不定你覺得還不如永遠不要走出前一段“黑暗”,能夠一直在前一段“黑暗”里麻痹自我反倒比之后來的心痛好多了啊。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前任的喜帖,你聽過的情話不都是為上床做鋪墊的嗎?撩你還不是因為看你的樣子就知道你很容易睡。”
現(xiàn)在好了,小狐貍喜歡的人跑去跟公主過好日子了。或許她當年那副楚楚可憐的樣子引起過愛憐,不過看看小姑娘沒有什么經驗,就是天生長著一副很好騙的樣子。就有可能利用她的單純無知“騙炮”,滿足一己私欲罷了。然后人家還愿意死心塌地地跟著那個書生,天地良心。
“有的人是來愛你的,有的人就是來給你上課的。”
你覺得你只要一片真心地對待他了,他就會一片真心地回報你了嗎?小狐貍太天真了,沒辦法,在人間留不住的。就當吃一塹長一智吧,歸去來兮還是找一個真正愛你懂你的人吧。
追求不同,真的只能與君殊途不同歸。更何況,這些身份門第觀念不可能不考慮。再說圣旨也是難違啊,圣旨代表了“絕對服從”。除非書生愿意,倒是可以隱姓埋名,去一個沒人知道的地方,不過風險也大的。再說人家有榮華富貴不要,傻嘍?
有些人教會你成長,有些人給你溫暖。總是這樣的。
不過雖然這“人妖戀”經常這么狗血虐心,但還是希望生活中每個人都可以被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