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風聲》
【英】肯尼思·格雷厄姆
【圖書簡介】
《柳林風聲》是一部妙趣橫生、溫馨有愛的動物童話,講述的是幾個小動物居家度日、外出游玩兒、離家歷險,以及齊心協力奪回家園的故事。這里有膽小卻喜歡冒險、對朋友十分忠誠的鼴鼠莫爾,有熱情好客、寬容體貼又充滿浪漫詩趣的水鼠蘭特,有俠義持重、頗具領導風范又不喜社交的獾子班杰,還有虛榮浮夸、不斷追求新事物、喜歡冒險刺激的癩蛤蟆托德。他們在楊柳河岸、野樹林中演繹了一幕幕有樂同享、有難同當的美麗故事。
現在,帶上你的童心,踏上風景如畫的楊柳河岸,追隨鼴鼠莫爾的腳步,開啟驚險刺激又充滿溫情的旅程吧!
【圖書解讀】
鼠之遐思
陳均/文
從前,在英格蘭銀行有一個職員,叫做肯尼思·格雷厄姆。白天,他勤勤懇懇,做到了秘書這個“令人暈眩”的位置上。晚上,他回到家,書寫“心靈的最高虛構筆記”。他四十 歲才結婚,一年后有了孩子。又過了四年,他每天都在孩子睡覺前,給孩子講故事。這時他的思緒往往回到泰晤士河旁的故宅,想起霧氣籠蓋的童年,想起了四處出沒的小動物,這些當初給了他多少幻想!現在,他該給孩子們講些什么呢?
從前,有一只鼴鼠,它居住在簡陋的地洞里,整天忙著洗洗刷刷——在我們的想象中,可能就是那種土土的、愚鈍的英國鄉間農民。但當有一天,春天的光射進地層,一種“神圣精神”穿過它的身體。它仿佛聽到了不知名的召喚,再也不能停留,于是讓掃帚“滾蛋”,出門了。這一路,是多么平凡、多么神奇的遭遇!它遇到了水鼠——這位悠閑地在河邊曬太陽,間歇寫下調皮的歌謠和靈感的詩篇的隱士,再怎么看也有點像華茲華斯。這位水鼠先生終身離不開這條河流。唯一有一次,他被血液中“南方的激情”所激動,迷糊糊地離開家,但沒走幾步,就被鼴鼠拉住了。鼴鼠知道它的脾性,遞給它紙筆,它寫了一首詩,也就回到了現實。
1930年,英國上演了一個舞臺劇《蛤蟆大院里的蛤蟆》,演出后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成了圣誕節的保留節目——它就是格雷厄姆講的這個故事。格雷厄姆講鼴鼠和水老鼠在大雪天凍得要死,幸好找到了獾子溫暖的家;講獾子是一位沉穩、有威嚴的鄉間紳士,它保護鼴鼠和水鼠,還幫老朋友的孩子蛤蟆奪回蛤蟆大院。其中最迷人的是年輕的蛤蟆:當鼴鼠碰見它時,它正迷上游艇;不久之后,等到鼴鼠和水鼠去拜訪它,它開始喜歡駕著舒服的馬車兜風;然而兜風還沒完,蛤蟆又愛上了將他們撞倒的汽車,甚至神不守舍到了偷汽車的地步。后來蛤蟆因為偷汽車而被抓進了監獄,然后又是一番真正的、猶如奧德修斯的歷險記。當蛤蟆歷經千辛萬苦歸來,卻發現它漂亮的房子——蛤蟆府被黃鼠狼和臭鼬占了。于是蛤蟆、鼴鼠、狗獾、水老鼠聯合起來去奪回蛤蟆大院——這真是一場斗智斗勇、曲折又激烈的戰斗。孩子們肯定入迷了,這個虛榮的、愛吹牛的、喜新厭舊的蛤蟆,這個浪蕩子,簡直可愛死了!
透過這些小動物的外表,我們看到的實際上是一個個的人——是鼴鼠式的、水鼠式的、蛤蟆式的、獾子式的。或者說,在童話故事中活動的小動物,正是我們身上存在的——那是從我們身上跳下的鼴鼠、水鼠、獾子和蛤蟆。我們可以從它們的行動和言談中認出自己。在故事中,水鼠和鼴鼠可以自由地劃船游玩,蛤蟆可以買通監獄看守、駁船女人交談、和吉普賽人討價還價,但一眨眼,又被認出是蛤蟆。這一切仿佛就發生在生活中,但又不時地把生活拋開。這些小動物經歷的也正是孩子們的成長:鼴鼠在游歷中,從單調、瑣碎的農民變得閱歷豐富而富有勇氣;水鼠抵抗了遠方的誘惑,成為了悠游的田園詩人;蛤蟆從夸夸其談、愛時髦的“敗家子”變成了一位成熟、負責任的真正的鄉間紳士。
再回到從前,有一個英格蘭的銀行職員,他白天忙于八小時的“浪費才能”的公文,晚上回家寫被《波士頓晚報》掩蓋的“成熟的玉米”,寫“空心人”,寫“荒原”——當然,他不是格雷厄姆,他是艾略特,但也可能是史蒂文斯,或卡夫卡,或是其他的什么人。當他們身上的動物在現代“地洞”里憂心忡忡時,一種神圣的遐思也許會突然而至,就像遠古的鄉愁,飄浮在他們心頭:那是在遠方,在河流邊,在美麗的田園,長著山羊腳的潘神吹奏的美妙的樂曲,那是華茲華斯的、令鼴鼠和水老鼠們欣喜若狂的、拂過楊柳的風。
【讀書摘記】
1.假日里最舒心的不是休息,而是欣賞別人忙來忙去。
2.那是小男孩們的愚蠢玩意兒。我老早就不玩了。不折不扣,純粹是浪費時光。看到你們這些人把全副精力花在那種毫無意義的事情上,真叫我感到痛心,你們本該明白的。不,不,我已經找到了一樁真正的事業,這輩子應該從事的一種正經行當。我打算把我的余生奉獻給它。一想到過去那么多年頭浪費在無聊的瑣事上,我真是追悔莫及。
上面這段話,你猜猜是誰說的?是蛤蟆。沒錯,就是那只喜歡吹牛、炫耀、追求時髦的蛤蟆。當水鼠提到他前不久非常喜歡的劃船時,蛤蟆說出了這樣的話。言下之意是他早就不喜歡劃船了,他現在喜歡的是馬車。當然,我們有理由相信,過不了多久,他對馬車的喜歡很快就會被別的新奇玩意兒代替啦!因為他就是這么一種人:“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沒長性。很快就會開始弄點新玩意兒”。
不過,咱們如果仔細琢磨蛤蟆說的話,除了覺得好笑以外,還能琢磨出寫作技巧來。
這只愛炫耀的蛤蟆說了那么多,其實就是想讓朋友們知道:他有了別的、更有價值的愛好。為了讓朋友足夠知道這一點,他不惜把之前的愛好貶得很低,把現在的愛好抬得很高。他是怎么貶低的呢?說劃船這件事,是“小男孩們的愚蠢玩意兒”,是“浪費時光、毫無意義”,是“無聊的瑣事”,他為之前的喜歡劃船感到“痛心、追悔莫及”。他又是怎樣抬高眼下想做的事呢?說他找到了“一樁真正的事業”“這輩子應該從事的一種正經行當”,他打算“把余生奉獻給它”。想怎樣,故意夸大事實,運用夸張方法,就能把他眼下熱衷的事很好地凸顯出來啦!
我們在寫作時,如果能恰當運用夸張手法,同樣可以達到很好的表達效果呢!比如,面對老師發下的考卷,不同的同學的反應也不同:
張明的目光好似不經意似的,輕輕瞟一眼考卷上方那鮮紅的“100”,,又輕輕移開了,好像一粒芝麻落到水平入鏡的湖面一樣,沒有激起波瀾,但是如果細細辨認,就能察覺出一圈漣漪輕輕漾開去。王紅雙手攥緊試卷兩邊,雙臂平伸,瞇成一條縫的眼里放射出一道道亮光,射向試卷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直到把試卷“射”成夢寐已久的自行車——獎品。只有吳奇,抓緊試卷,趴在桌上,在抽屜里悄悄把試卷揉成一團。他的頭越埋越低,身越縮越彎,好像要把身子蜷成那團試卷的模樣似的。
上面這個例子,同樣是運用夸張的手法,把同學們面對考卷的不同表現形象地表現出來:張明的快樂隱藏,王紅的喜形于色,吳奇的痛不欲生,無不令人印象深刻。
小練筆:
用夸張手法,描寫課間同學活動的情景。
3.秘密對他總是有極大的吸引力,這是因為他從來保守不住任何秘密。每當他忠實地保證絕不泄密以后,他就把秘密告訴另一個動物。這種有罪的興奮感,是他最喜歡的。
賞析:
應用:
模仿:
練筆:
4.它是我的世界,我再也不需要別的什么了。它所沒有的東西都不值得有,它所不知道的東西都不值得知道。
5.等到有一天來不及了,你會覺得后悔,當你有他們這樣的朋友時,卻沒有重視他們!
賞析:
應用:
模仿:
練筆:
6.家!這就是所有一切呼喚的指向!那些愛撫的呼告,那些蕩漾在空中的充滿柔意的觸摸,那些看不見的小手冥冥之中推著他、拉著他,所有這一切都昭示著家的呼喚!
賞析:
應用:
模仿:
練筆:
7.當鼴鼠匆匆忙忙地走著,渴望重新回到家,置身于他熟悉和喜歡的東西中時,他清楚地看到,他是一只屬于耕地和樹籬的動物,跟犁溝、常到的牧場、晚上閑蕩的小路、經過栽培的園地不可分離地聯系在一起。大自然的嚴酷條件或者現實矛盾沖突,全都讓別人去受吧;他必須聰明點,必須守在他自己快活的圈子里,那里的趣事夠他受用一輩子的。
賞析:
應用:
模仿:
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