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里的故事不知是否與愛情有關,但正如卷首語所說的一句話一樣,“它是鑿破人們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br>
這本書,是一個關于知識分子與文盲,法律從業者與罪犯,青壯年與垂老者的一次深入對話的故事。然而無論我們在年齡、知識乃至社會地位方面有多大的差距,我們都終將一樣,渾然難分。
書中的女主人公漢娜,是一個不認識字,但對文字、書籍卻又極其渴望的成年女性?!爸灰娝哪抗鈷咴诿恳慌琵R著天花板的書架上,就像是在翻閱書頁一樣?!睙o疑,漢娜對知識是渴望的,對書頁里的世界是向往的,但是一個致命的弱點讓她對那個世界的探索止步,甚至走向犯罪——文盲。
因為漢娜不識字所以在每次性愛之前她都要求“我”朗讀一段文字,因為不識字她在最后的法庭上無力地辯解著。
更為致命的是,她時刻掩飾著弱點,害怕它被公之于眾,所以她在與“我”交往的過程中躲躲閃閃、出言傷人、假面偽裝……所以她要離開西門子公司而去做納粹看守員,所以她在法庭上拒絕邀請專家來鑒定筆記而因此承認自己莫須有的罪名。
可能我們都會因漢娜的這一行為而感到不解,甚至大聲質問她“難道那些空虛的自尊心比自由,比無罪地繼續活在世界上更重要嗎?”其實細細想來,漢娜式的心里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就小的方面而言,我們在聽許多人談到一個自己不明白的新名詞時,往往的表現是應和著、點著頭,不懂裝懂地說著“嗯嗯,你說的對,我覺得也是樣。”還是立即停下來問“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啊?”我想,多數人會是前者吧!
從沉默的螺旋理論來看,當我們聽到一種被大多數人認同的說法時,我們即使有不一樣的觀點,常常也會閉口不言,為的是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從而不至于被孤立。
所以漢娜式的心里存在于我們中間幾乎每個人的身上,所不同的是,因她所處的時期,她的表現可能更為激烈。
或許,把我們每個人都放在一個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國家,我們的生命旅途也會有不一樣的軌跡。
幸運的是,最后男主人公米夏在很平常的一天,突然明白了一個事實“漢娜不能寫也不會讀”,于是他不斷地給漢娜寄去朗誦錄音,漢娜也因此學會了認字、讀文,認識到了自己之前行為的不合理之處,并表示道歉,且用自己僅有的積蓄為此做出補贖。
米夏推動著漢娜認識了一個新的知識境界,真正看到一些事實,從而擺脫愚昧。
而漢娜,那個所謂的文盲,也用自己的方式鼓勵著米夏,去面對一些事,有自信地對待一些人“自從遇到漢娜以后,我的獨立性正日漸增長?!?/p>
但是米夏卻始終不愿意在同學面前承認漢娜,因為他與漢娜的這層關系是與其他同學不一樣的,和漢娜回避自己不識字的這個現實一樣,米夏也回避著公開自己與漢娜的這層特殊的關系,為的就是免于被孤立。
所以,從某些方面看,米夏與漢娜又是一樣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漢娜與米夏的集合體現,面對不同階層的人,拿出不同的態度,同時又回避著不同的認為可能因其而被孤立的問題。這兩種因素在我們體內矛盾著,戰斗著,同時也在無形中推動者我們。
我們每個人都若漢娜與米夏一般,表面上有不可跨越的鴻溝,其實,我們在某種程度上講,都是一樣的,當命運之手將我們推在一起時,我們都將融合,難以分開。
我們都一樣,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上演著各自的人生,但終將會合為一體,渾然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