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據說被《小戲骨紅樓夢》刷屏了,本人一直自詡不追潮流,卻也因為在微博上看了幾張動圖,就被徹徹底底的征服了,向好友借了個VIP把全集看完了。小孩子們的顏值自是極好,更讓我驚訝的是,這樣一部看似兒戲的電視劇,竟然將原著《紅樓夢》還原得如此巧妙,將對于87版《紅樓夢》的敬意表達得如此徹底。
對于很多人來說,是因為有了87版《紅樓夢》,那些書中描寫的人物才有了實體,這些實體深深映入我們的心中,從此,再走不進別人。之后李少紅版的《紅樓夢》雖然捧紅了很多的如今的小鮮花小鮮肉,但大家卻很難將他們的形象與紅樓人物聯系在一起。從選角到妝容、衣著,李少紅版《紅樓夢》都與87版相差太多,想要顛覆而不成,是我認為這版《紅樓夢》電視劇最大的失敗。
這一點,與《小戲骨紅樓夢》截然相反,后者能夠成功,我想,是因為它從來沒有想過要取代我們心中的那些紅樓夢中人,反而是以87版紅樓人物的方式,帶我們重溫了那千古一夢。
?1、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紅樓夢》
高中的課本中,節選了《林黛玉進賈府》的片段,老師稍稍給我們講解了一些細節:賈母問林黛玉可曾讀過什么書,林黛玉的回答是剛讀過《四書》,并問姐妹們都讀什么書,賈母道,哪里讀過什么書,只略識得幾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此時的林黛玉已經意識到自己方才的言語有失,賈府的女孩子們都只略識得幾個字,自己如何能說已讀過《四書》呢?!于是在賈寶玉問林黛玉,可有讀過什么書的時候,林黛玉的回答已經變成了,未曾讀過。
這一段看似簡單家常的談話,竟包含林黛玉如此流轉的心緒,細細思之,不禁讓人莞爾。不經意者,自然讀不出其中之味,一旦有人提點,就宛如穿越重山進入桃花源,豁然開朗。我對于《紅樓夢》的喜愛,便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于是在高中繁重的課業間,仍然花錢買了一本盜版的《紅樓夢》原著來看。彼時劉心武講解《紅樓夢》正在《百家講壇》熱播,沒有辦法看電視,就跑到新華書店,將劉心武解讀《紅樓夢》的書籍看了個夠。如是看了三四遍,對于《紅樓夢》的很多橋段和句子都已經爛熟于心,甚是滿足。
這般做法的壞處就是,自從看了《紅樓夢》,便再看不下去別的小說,只覺得語言乏味,普通的小說,哪怕有精彩的劇情,但是對于文字的運用沒有亮點,實在很難下咽。到后來大熱的電視劇《甄嬛傳》,因為古色古香的語言而大受追捧,我依然不以為然,心想,在《紅樓夢》面前,那樣的句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2、劇集雖少,重要的細節,一個都不少
既是87版《紅樓夢》的忠實粉絲,如今又說喜歡《小戲骨紅樓夢》,不知道會不會被說是多情,特別是在《小戲骨紅樓夢》將原著《紅樓夢》長達一百二十回的劇情縮減到九集的情況下。但是我依然覺得,喜歡《小戲骨紅樓夢》與喜歡87版《紅樓夢》和《紅樓夢》原著并不沖突。《小戲骨紅樓夢》劇集雖少,但是重要的細節,一個都不少,本劇導演在劇本改編上的用心,一點都不少。
前面說過,林黛玉初進賈府,對于自己可曾讀過什么書這一問題前后有兩個截然不同的回答。之所以有這樣的變化,是因為彼時黛玉父母雙亡,寄居在賈府,因此處處小心翼翼、唯恐說錯一句話、走錯一步路,讓別人笑話了去,因此這個細節是相當重要的。
元妃省親是重頭戲,而那句“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也在看似不經意間流露出其輝煌的外表下,步步驚心的困苦。元妃是賈府至關重要的一個人物,正是因為元妃省親,才做的這個大觀園,而元妃初春才選鳳藻宮,三春后英年早逝,也是紅學爭論不休的一個命題。有觀點說,元妃身系賈府安危,而元妃本身,也是政治斗爭的產品,因此才有了那見不得人的去處一說。
妙玉是劉心武認為十二釵中最被低估的一位,所謂度恨菩提是也。而本劇在簡短的篇幅中,就特意有妙玉進大觀園的介紹,九集的劇情中,寶黛釵等重要人物進園尚且沒有專門的介紹,妙玉得此待遇,可見非同一般。
在劉姥姥進大觀園中,省略了很多的情節,但是發生在妙玉住處的情節卻有詳細描述,不僅有妙玉深知賈母喝不慣六安茶,特意奉上老君眉,更有妙玉讓寶玉用自己慣常使的綠玉斗喝茶,斥黛玉不識雨水和雪水竟是個大俗人等,如此下來,對妙玉的重視可見一斑。
還有兩個重要情節,劇中也有體現,這里要放在一起對比才好,首先是寶釵一心希望寶玉讀書上進,而寶玉聽不慣她的大道理,轉身就走;再是史湘云也勸寶玉要上進,被寶玉懟了回去,并表示,林妹妹從來不說這樣的話,要是如此,早和她生分了。
寶釵和湘云做了同樣的事情,寶玉的態度卻并不相同,因為寶釵說的是真心話,而湘云不過是鸚鵡學舌,學寶釵說話而已。這兩個細節,既突出了湘云的性格,與寶釵自是不同,又為寶黛的愛情,做了鋪墊。因為寶玉懟湘云的一番話,也被屋子外面的黛玉聽見了。黛玉聽見之后,默默的去了,心想,我早先便認他是個知己,今日看來,果真是個知己。
?3、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結局
張愛玲曾說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有刺,三恨紅樓未完。當是道出了很多人的心里話。
更頭疼的應該是電視劇的編劇,因為高鶚后續的《紅樓夢》對于眾人都有一個結局,但是這些結局普遍被認為不符合曹雪芹的主旨,而眾人的結局到底應該如何,也始終沒有一個定論。一般的做法,就是按照高鶚的續作去拍,畢竟現在流傳版本的《紅樓夢》就是高鶚續作,在群眾中也最有基礎,李少紅也親承她拍攝的《紅樓夢》就是完全按照書來。
如此處理,無可厚非,但是未免覺得遺憾。拍攝一次《紅樓夢》,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不管是人力、物力還是財力,都消耗巨大,如果在結尾處不能給出一個妥善的處理,實在是很大的浪費。
87版的《紅樓夢》結尾處,結合了很多專家觀點,為寶黛的愛情增加了濃墨重彩的描寫。雖然不一定符合每個觀眾的設想,但至少體現了創作者的態度。
在這一點上,《小戲骨紅樓夢》給出了一個近乎完美的處理。我們都知道,現在流傳的《紅樓夢》為高鶚所續,但是曹雪芹在創作之初,就已經將主要人物的的結局考慮好了,并且在第五回寶玉夢游太虛幻境中,將他們的命運暗藏在了《金陵十二釵》的司名冊中。
在沒有辦法看到曹雪芹版結尾的情況下,這些人物的判詞當是最貼近曹雪芹對于人物命運的最終安排的。于是《小戲骨紅樓夢》在結尾處,為每一個主要人物按照判詞拍攝了一個簡短的片段,既讓觀眾明白了人物的結局,又留有想象的余地,更重要的,是尊重了曹雪芹的原意。
總而言之,一部《小戲骨紅樓夢》看起來很舒服,也有思考也有感動。事實上,在電視劇一開篇,看到“向87版電視劇《紅樓夢》致敬”幾個字的時候,我就已經暗自歡喜。一直覺得,心懷敬畏去做一件事,結果當不會太差。若非得找一些瑕疵,自然也可以找到,但是瑕不掩瑜,單就短篇國產電視劇的品質來說,本劇實屬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