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周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書。心理學領域的經典著作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目前出到第十版,我讀的是第八版,譯名為《向“偽心理學”說不》(顯而易見的糟糕翻譯)。本來上周說好要這周寫完讀書筆記發出來的,但是由于我懶,還沒看完這本書,只好先寫一部分發出來。
本書的作者,Keith E. Stanovich是論文引用率最高的50位發展心理學家之一,這本書也被300多所高校的心理學系用做教材。而出到第十版的書通常都十分經典,所以推薦一下這本書。這是我2012年以來看過的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提起心理學,你會想到什么?多數人腦子里想到的會是九型人格、色彩性格、媒體上的性格測試一類的東西。那么提起心理學家你會想到誰?弗洛伊德對吧。可以說,媒體和弗洛伊德,定義了大眾心目當中的“心理學”。這種“心理學”,我稱之為地攤心理學,特點是常常出沒于路邊地攤和垃圾公眾號上,主要內容是一派胡言,給作為科學的心理學蒙上一層又一層又一層的陰影。也(部分)造成了大眾對心理學的嚴重誤解。今天,似乎人人都能談上幾句心理學,但是作為科學的真正的心理學卻蹲在墻角因為無人搭理而整天哭泣。
但是,事實上,弗洛伊德的那一套并沒有像人們所想象的那么值得信任。在美國最大的兩個心理學組織,美國心理學會(APA) ,美國心理協會(APS)中,認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會員比例都不足10%。換句話說,弗洛伊德已經被心理學界拋棄了。如果還把弗洛伊德那一套等同于心理學,其荒謬程度大致相當于把西方18世紀的放血當成西方現代醫學的主要治療手段。
精神分析的理論看起來完備和精致,幾乎可以簡單地解釋人們的一切行為,對初學者也十分友好。這是無數心理學愛好者墜入精神分析坑的一個原因。可惜這個理論已經被實驗證明是錯的,而且理論的建立并不依靠實驗,而是依靠個例研究。這決定了精神分析無法成為科學,自然也不能算作作為科學的心理學的一部分。心理學是有關行為的,以數據為基礎的科學研究。而弗洛伊德的(以及衍生的垃圾理論)廣為人知,使得大眾對心理學有嚴重的誤解,這對現代心理學來說是一個慘劇。
這本書里我學到的一個從沒有想到過的事實是:心理學是松散的,分支眾多。它并沒有一個宏大的理論框架把心理學的所有分支統一起來(按照作者的說法,進化心理學有希望增強心理學的統一性)。作者的本意是要借此說明為什么松散的心理學并不會影響心理學是一門科學,但我覺得這一點并不需要說明。
作者還探討了為什么“心理學不是科學”的觀點是那樣的廣為接受。他列了兩點原因
1.偽心理學的利益考慮(比如樂嘉的色彩性格之類的)
2.一些人不愿意看到心理學侵蝕“常識”所統治的領域。
第一點過于顯而易見,而第二點則非常值得考慮一下。比如說經濟學里的“理性人”假設,幾乎奠定了經濟學的基礎,然而諷刺的是,社會心理學家Daniel Kahneman 由于推翻了這一實際上是錯誤的假設,而獲得了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顯然全世界的經濟學家都不太愿意接受這種被外行打腫臉的情況……
(本文是《向“偽心理學”說不》第八版 第一章前半部分的讀書筆記,剩余部分我會慢慢寫,或者慢慢不寫)
如果你認為我的文章有價值,你可以分享這篇文章,也可以關注我(謝謝!),我會在這里持續更新我閱讀時的思考和見解,希望我們都能在這里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