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復盤?
《孟子》有言: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它的含義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系處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我們平時的做法卻往往與圣人背道而馳,其實有了問題,不應該怨天尤人,而是反躬自省。
復盤就是運用這種反躬自省的智慧,及時總結失敗的教訓,避免重復犯錯;以及成功的經驗,及時把經驗轉化成能力。
那為什么要復盤呢?
1、復盤讓失敗和成功都更有意義
一個人做事,除了要看結果,更重要的是要看做事的人能不能從“正確”中汲取經驗,在“錯誤”中吸取教訓。要做到這一點,就要首先學會認清“有意義的失敗”和“無意義的成功”。
所謂“有意義的失敗”,是說事情雖然搞砸了,但做錯事的人能從錯誤中學到經驗教訓,搞清楚失敗的真正原因,并找到改善措施,以此來避免犯同樣的錯誤。這種犯錯是有意義的,因為它是之后的成功的墊腳石。
“無意義的成功”指的是事情雖然做成功了,但并不知道為什么會成功,搞不清楚里面的關鍵因素和機理,不明白哪些是能力、哪些是運氣,顯然這樣的成功意義是不大的。
因此復盤最大的益處就是教會人們區分“有意義的失敗”和“無意義的成功”,最終的結果就是能夠讓失敗和成功都有意義。
2、傳承經驗,提升能力
聯想推行復盤,不僅是因為復盤有利于個人發展,還因為通過復盤得到的經驗教訓可以通過分享來進行傳承,讓個人的智慧變成組織共有的智慧,提升個人和整個組織的能力。
3、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我們都知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其實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時發現錯誤。不能及時發現錯誤也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會反思,同樣的錯誤自己犯無數次,不會分享經驗,自己犯過的錯團隊還要重復犯。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要用到復盤了,通過復盤,及時發現錯誤,總結經驗,分享經驗,最后徹底糾正錯誤。
聯想發展早期,規章和制度都不完善,他們就用復盤的理念,迅速建立和更新各項制度。具體是怎么做的呢?在做事的時候,首先看有沒有相應的制度或者規定,如果有,那就按規定辦事;如果沒有,就要自己想辦法去做。做完之后,快速復盤、總結,形成制度和規范。
如果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執行,有不合理之處,也可以進行復盤,提出修改建議,形成新的制度。通過復盤,就可以快速總結出規律,制定制度、流程和規范,并持續更新和改善。
到這里,我們已經知道了復盤的四大益處,對復盤也有了一些了解,但要做到正確的復盤還是不太容易。很多人對復盤有很多誤解或者是疑問,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幾個問題來幫大家解開誤解,讓大家對“復盤”有一個更深入準確的認知。
問題1:復盤是總結嗎?
復盤不是單純的總結。我們都知道,總結是對一定時期的工作或某件事情的梳理,每個人依據自己的習慣和悟性,對已經發生過的事件和行為進行描述、回顧,通常不會有固定的模板和結構,也不必分析出目標與事實產生差異的原因,更不需要非得總結出經驗。
但復盤具有明確的結構和要素,必須遵從特定的步驟進行操作,不僅要回顧目標和事實,還要分析出形成事實的原因,最后還要得出經驗和教訓。
問題2:可以對別人的事進行復盤嗎?
很多人都會問“我能不能對其他人的事進行復盤?”答案是不能。因為復盤的本質是每個人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進行總結和學習,只有你是最了解自己在整個過程中是如何思考和操作的,也只有你對自己的失誤或優點最有感悟。
回顧別人的事,那只能算是“研究案例”。雖然研究案例對我們的學習也有不容小覷的力量,但這中間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你不是當事人,你如何能100%還原當時的情景和當事人的思想呢?
問題3:“悔不當初”是復盤嗎?
很多人在一件事失敗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是“我當初要是不那么做就好了”,很多人覺得我腸子都悔青了,不就是對那件錯事有了深刻的認知了嗎?這還不算復盤嗎?答案是真不算。
真正的復盤是對成功的關鍵要素或失敗的根本原因進行分析,從中總結出經驗教訓,而不只是簡單地想一下。雖然我們不能否認簡單地事后回想也有價值,但如果沒有系統的分析,“要是那樣做就好了”很可能會成為一廂情愿的臆測,也許會有其他限制因素是我們根本沒有想到的。
問題4:復盤會不會影響我抬頭往前走呢?
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多人都在擔心的,因為復盤的核心就是回顧和總結已經發生過的事,這樣一直回頭看,難免會讓人產生只看到過去、看不到未來的想法。
其實這個問題是大可不必擔心的,因為復盤除了是回顧過去事情的經過外,更重要的是要進行一種全面的分析,包括當初的目標制定是不是合理,環境是不是發生了改變,環境如果改變了那我們的行動該如何進行調整。
所以大家只管放心,復盤不會讓我們“低頭拉車”,反而會有利于我們“抬頭看路”。
在我們知道了總結、后悔、復盤他人都不是正確的復盤外,我們就需要看看正確的復盤到底長啥樣了?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如何才能進行正確地復盤。
復盤有四個操作步驟:回顧目標、評估結果、分析原因、總結經驗。
這四個步驟是目前公認的最科學的復盤步驟,只要按部就班跟著這四步來,就不會出現跑偏的情況。
1、回顧目標
復盤始于對預期目標的回顧。在這一步驟中,我們需要回答幾個主要的問題:
當初行動的目的是什么?
行動要達到的目標是什么?
預先制定的計劃是什么?
事先設想要發生的事情是什么?
在這個步驟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目標不清楚。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的目標是籠統的,最典型的就是用形容詞來形容目標,比如“這一次我一定要做得更好”,那么問題來了,什么就叫“好”?怎樣才算是“更好”?標準是什么?這就是一個不清楚的目標。
要想讓自己的目標清晰起來,可以參考軍隊的目標設定方法,軍隊中的任務通常包含三個要素:關鍵的任務、執行任務時需要的條件和可接受的成功標準。
明確的任務的一個最大特點,那就是可量化。如果你擔心自己的目標是不清楚的,那就盡量用數字說話吧!
2、評估結果
明確目標之后,就要回顧實際發生了什么。只有建立在對目標與事實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大家才能深入探討成敗原因以及利弊得失。
在這一步我們也要回答幾個問題,比如:
實際上發生了什么事?
在什么情況下、如何發生的?
與目標相比,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未達到預期?
在“評估結果”這個步驟中,最難做到的就是“還原事實”了。你可能會覺得不就是客觀描述一下當時發生了什么嗎,這有何難?其實還真沒你想的那么簡單。
因為在真實情況下,尤其是在一些復雜事件中,“發生了什么”并不是我們看到的那么淺顯和簡單,就像盲人摸象的故事里講的一樣,每個人可能只是看到了完整事實的一部分,卻自認為看到了全部。
那么如何克服這個困難,真正看清楚事實呢?作者為我們提供了兩種切實可行的方法,要么借助錄像機等機器記錄整個過程,因為機器是不會說謊的,要么就進行集體研討,把每個人看到的那一小部分整合成一個完整的事實。
3、分析原因
一旦事實確定下來,就可以分析存在差異的原因了。這一階段的目標是找出導致成功或失敗的根本原因。這一步要回答:
實際狀況與預期有沒有差異?
如果有,為什么會發生這些差異?是哪些因素造成了沒有達成預期目標?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如果沒有,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在這個步驟中,人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一味地分析缺點、錯誤和不足,不總結優點和長處,反思自己當然是十分可貴的,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復盤的核心價值包括兩方面,一是鞏固成功,二是改正錯誤,這兩者同等重要,都要關注。
4、總結經驗
復盤的核心目的是從行動中學到經驗教訓,然后將經驗付諸到后續的工作生活中。因此,確定導致成敗的原因,找出解決方案是復盤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這一步也有幾個要回答的問題,它們分別是:
我們從中學到了什么新東西?
如果有人要進行同樣的行動,我們會給他什么建議?
接下來我們該做些什么?哪些是我們可直接行動的?哪些是其它層級才能處理的?是否要向上呈報?
在“總結經驗”這個步驟中,人們常常會把偶然性的結論當作是普遍適用的規律。因為復盤是針對具體的事情進行討論的,所以得出的結論也有可能存在局限性,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刻舟求劍,把一時一地的認知當作是規律。
那么如何判斷復盤的結果是偶然的規律還是普遍的結論呢?
如果得出的復盤結論是指向事而不是指向人,那么這個結論有可能是靠譜的。另外如果得出的這個結論能經過3次以上“為什么”的追問,就證明結論是涉及根本性問題的,這樣的結論更可能是普遍的規律。
掌握復盤的四個步驟,只能說明我們會復盤了,但若想通過復盤得到很大的提升還需要不斷復盤,養成復盤的習慣。要想更快地養成復盤的習慣,你可以試著建立一些強化復盤的獎勵機制。但一定要注意,獎勵的目的是讓復盤真正起作用,而不是為了批評和懲罰。如果在復盤中得到的是痛苦,那就很難養成復盤的習慣了。
除此之外,你還要學會充分利用團隊的力量。復盤本質上是一個團隊學習的過程。因此,不僅要鼓勵團隊成員進行復盤,在管理團隊層面上,也要定期組織復盤,交流復盤的經驗和心得。這樣做,可以讓團隊成員學到更多經驗,增強復盤的信念。
只有將復盤變成一種習慣,復盤才能真正發揮出持續的力量。
總結
隨著環境的日趨多變和復雜,不管是個人還是組織,都需要更快更有效地進行學習,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復盤是一種結構化方法,它滿足了快速學習的要求,也是有效進行知識萃取和共享的機制。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誰的學習能力強,誰的適應能力強,誰就能脫穎而出,而復盤能幫我們把過去的成與敗轉化為能力,來更好地應對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所帶來的挑戰。
當復盤不再只是一種方法,而成為一項修煉、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才是復盤發揮最大作用的時候。
最后,我們要謹記《復盤+》金句: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如何獲得成功,而是如何避免失敗。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共讀By 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