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唐朝最偉大的詩人是誰?我的回答一定是:“李白。”只要認字的人,都會背幾句李白的詩,從小學就開始朗朗上口的“床頭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到后來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
如果問宋朝最偉大的詞人是誰?我的回答一定是:“蘇東坡。”無論是豪氣沖天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還是深情款款的悼念亡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在剛剛讀完的林語堂先生《蘇東坡傳》一書中,作者用26萬字的篇幅詳盡地描敘了蘇東坡的一生。他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于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逝世——是金人征服北宋的二十五年之前。他是在北宋最好的皇帝(仁宗)當政年間長大,在一個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神宗)在位期間做官,在一個十八歲的呆子(哲宗)榮登王位之時遭受貶謫。讀這位偉大詞人的傳記,同時也就是宋朝因朋黨之爭而衰微,終于導致國力耗竭,小人當政。
蘇東坡出生在四川眉州的眉山鎮,這座小鎮以當地一個杰出的文學世家出名。這一家便是蘇家,父親蘇洵,長子蘇軾(字子瞻,號東坡),次子蘇轍(字子由)。父子三人占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席之地。蘇家家境殷實,父親蘇洵一直進京趕考,卻直到四十七歲那年與兩個兒子一同考上。母親在家管教兒子,在蘇東坡幼年時期,母親給他講《后漢書》:后漢時朝政不修,政權落入閹宦之后,地方官為了榮華富貴淪為太監的走狗小人。忠貞廉正之士和太學生,竟不惜冒生命之險,上書彈劾奸黨。當時學者與太學生輩,或遭皮肉之苦,或遭迫害折磨,或謀殺喪命。在這群學者中,有一個勇敢無畏的青年,名叫范滂。年幼的蘇東坡對母親說:“母親,我長大后若做范滂這樣的人,您愿不愿意?“母親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難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親嗎?“
蘇東坡成年后的經歷,他也確實做到了以范滂為榜樣,憂國憂民,為百姓請愿,甚至不惜犧牲自已的仕途。蘇東坡童年這一段經歷,讓我想到了明朝的于謙。這個指揮北京保衛戰,對明朝有再造之功的人,童年的偶像就是南宋抗元名將文天祥。于謙的《石灰吟》:“渾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蘇東坡的第一任妻子是王弗,她是一個精明而平實的女人。而蘇東坡很直率,認為“天下無壞人”。他的弟弟子由也曾經對他說過:”你要了解你說話的對方,有的人你可以推心置腹,有的不可以。“蘇東坡與來訪的客人談話之時,王弗總是躲在屏風后屏息靜聽。一天,客人走后,她問丈夫:“你費那么多功夫跟他說話干什么?他只是留心聽你要說什么,好說話迎合你的意思。”她多次提醒丈夫:“提防那些人,速成的交情靠不住。“可王弗只陪伴了蘇東坡十一年,二十六歲那年她就病逝了,留有一子蘇邁。在妻死后的第十周年,蘇東坡寫下了: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鬃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妻子死后次年四月老父病逝,蘇東坡居喪期滿在回京時,已是神宗熙寧二年。從那年起,中國則在政潮洶涌中卷入新社會的實驗里,而此一政治波浪所引起的沖擊震蕩不絕,直到北宋滅亡。蘇東坡反對王安石變法,一直上奏折請求廢除。他的直言敢諫也為他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貶官流放。從京城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在神宗元豐二年(1069年八月至十二月),他還因為“烏臺詩案“受了四個月的牢獄之災。要不是一些舊友的抵死上書,遇上國喪大赦,他才揀回了一條命。
”烏臺詩案“后,蘇東坡的流放之地更回偏遠,黃州、常州、登州等地,只有在哲宗元祐間太后攝政(1086年到1093年)時期,在京城為官(1091年到1093年)。在兩年之中,蘇東城以其強烈的名士本色、坦直無畏的言論,得罪了很多人,其中包括朔黨、洛黨,也有王安石余黨的眼中釘、肉中刺。在太后去世的第二年(1094年),王安石被貶官至廣東惠州,此時他已五十七歲,但他依然樂天知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可朝延當時的宰相一心不想讓蘇東坡安度晚年,借朝延的名義又頒布了新貶謫的命令,將六十歲的蘇東城流放到了海南雷州。他人生最后的幾年光景是在海南島度過的,陪伴他的是兒子蘇過。衣食住行方面的困難,他們并不覺得苦,真正讓他覺得苦惱的卻是無好紙筆。貧寒清苦的歲月,兩父子相依為命,以讀書制墨為趣。
蘇東坡曾寫道”:處貧賤易,處富貴難。安勞苦晚,安閑散難。忍痛易,忍癢難。人能安閑散,耐富貴,忍癢,真有道之士也。“他這一生,無論是在京城身居高位也好,還是流放海南身處陋室也罷,他都是一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真名士,既不持才自傲,也不妄自菲薄。
一千年后的今天,總是能夠通過這位詞人的作品來想起他,品讀他。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是公認的最好的中秋詞。每年的中秋佳節全家團聚時,吟頌此詞,便會覺得是這位詞人留給后人最好的禮物,并且將一直流傳下去。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