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無吪!
有兔爰爰,雉離于罦。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后,逢此百憂。尚寐無覺!
有兔爰爰,雉離于罿。我生之初,尚無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兇。尚寐無聰!
這是一首感時傷懷之作。一說是沒落的貴族青年,懷念曾經沒有天災人禍的優游生活,借以逃避現實的自我安慰;一說是周朝衰微,小人當道,君子無用武之地的感慨;
第一節,“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無吪!”兔子自由自在,野雞卻掉進了羅網。我出生的時候,還沒有戰事動亂;我出生之后,煩心事兒不斷。還是不說算了!
爰(huǎn),“緩”的假借,慢慢,引申為逍遙自在。離,同“罹”,遭遇;遇難的人稱“罹難”。罹,還有“憂”之意;司馬遷解釋《離騷》詩名的含義:“‘離騷’者,猶罹憂也。” “逢此百罹”中的“罹”即是此意。羅,羅網。為,事,戰爭活著徭役。無吪(é),不想說話。
第二節,“有兔爰爰,雉離于罦。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后,逢此百憂。尚寐無覺!”兔子自由自在,野雞卻掉進了羅網。我出生的時候,還沒有戰爭徭役;我出生之后,憂心事兒不斷。還是不要醒來算了!
罦(fú),一種裝設機關的網,能自動掩捕鳥獸,又叫覆車網。造,同“為”。覺,清醒。
第三節,“有兔爰爰,雉離于罿。我生之初,尚無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兇。尚寐無聰!”兔子自由自在,野雞卻掉進了羅網。我出生的時候,還沒有戰爭徭役;我出生之后,倒霉事兒不斷。還是假裝聽不見算了!
罿(chōng),捕鳥獸的網。庸,勞役。聰,聽覺。
詩以自由的兔子和陷入羅網的野雞起興,交代主角的困境。他出生的時候,天下太平,沒有受過什么苦;可等他長大了,國家也陷入動亂,整天戰事徭役不斷。
試想一下,如果詩中的“我”自小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肯定是接受不了這樣的落差的。然而面對這樣的情況,他沒有抱怨,只是繼續自我欺騙:我不想說話、我不想清醒、我不想聽。他仍然選擇做一只鴕鳥,無視眼前的一切。
詩經專題第70篇,總第07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