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分析:1:作者想向讀者說明一個心理學現象(或叫觀點),即:人們的決策通常會因“不確定性”前提條件的影響而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2:作者用某學生實驗和同事工作困惑兩個實例力證上述觀點
3:例證中引用了“量子態”概念
4:作者將空洞的概念融入在可感知的現實體驗實例中,娓娓道來讓讀者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
5.這就是我們在碎片化信息的汪洋中找尋到屬于我們要的那粒生物……
拆書法訓練營告一段落,拆書幫江湖卻風起云涌!
在快速變化迭代的職場,我們需要《拆出你的溝通力1-2》的系統型指導練習提升。
在自媒體越演越烈的當下,我們可以在《拆書幫》的庇護下讓自已的潛能拆出一片天地。
當然要想從淺薄到智慧,《拆書學院》是我們從O到一,精神慰藉的秘密花園。
這有點作廣告的嫌疑哈!不過趙周老師不認識我,我想認識他也還需假以萬日,從幾節課下來,應該會有一個共識:你不是集大成的牛人,你也辦不到,咋辦?我們總得懂得一個行當吧!你進攻這個細分的路上你少走彎路好嗎?講直白點,請趙周老師給你系統會診,你199都舍不得花嗎?又扯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