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似乎成了最近一段時間的“常態”,想好了要做一件事情,狀態很好的時候,做的很出色,甚至能超出目標的完成工作,狀態不好的時候呢,似乎又像是停滯了一樣,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是否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文 ?| ?語輝
感覺“好久”沒有寫東西了,但是內心卻是非常想念的,很多時候想起一個主題,思緒就會被帶的很遠,像小宇宙爆發一般,一下子寫下很多的東西,自己也會因為這樣的“成就”而充滿幸福感。同樣也有些時候會變得毫無思緒,不知道從哪里著手,也完全不知道怎么才能寫下一篇好的文章。
當你寫下一篇文章
不要去期盼有多少人會閱讀你的文章,這樣會給你造成巨大的壓力,特別是你才剛開始的時候,你的每字每句都像是用盡一切才華才擠出來的一樣,讓你的寫作過程充滿著痛苦,毫無快樂可言。這樣,對你的寫作興趣造成的打擊太大,得不償失。所以,不要去期待當你寫下一篇文章,會收獲多少的閱讀量,因為相對來說,有更重要的東西需要你去關注。寫文章,既是對自己的反饋,又是對輸入的內容進行內化后的輸出成果。因此,輸出的內容代表的是你現在的水平和認知程度。更多的去關注你從中收獲的東西,你的感受、你的收獲在這個階段更重要一些。保持好對寫作的熱愛并能夠堅持不懈的學習提升,在不斷的練習和努力下,你的能力得到成長,而這個能力就能夠幫助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當你開始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
你決定要去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你會在一開始的時候充滿著熱情和渴望,你也會在一開始的時候不那么的在乎外在條件,有條件你會去做,沒有條件你也會創造條件去做。但是一段時間過后,你的熱情在減少,你的渴望在降低,但事情還是那件事情,它依舊充滿著意義,非常值得去做,有些甚至是必須要去做,因為它對你的成長幫助太大。不同的事,你開始變得懈怠、消極,從一開始的熱情滿滿變成了碌碌無為。你是否也經過過或正在經歷這樣的狀態?
當你開始做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你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把這件事情做成為自己的習慣,在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情,然后堅持不懈,一個月后,這件事情已經逐漸成為了你的習慣,之后習慣會告訴你此刻該做什么。 所以把你能量用在培養習慣上,習慣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把在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情養成習慣,你至少要養成一個好習慣,然后你看看這個習慣帶給你的好處,你或許就會感覺到習慣的力量。
找到你的節奏
有節奏就會感覺一切都在按照好的、合理的方向在進行,有節奏也讓人感到很舒服;節奏感強的音樂讓人們聽了就很興奮,相反節奏比較差的音樂聽了讓人渾身難受;在籃球比賽中,節奏感強的乙方,會在短短2分鐘內,打出20:0的小高潮,當節奏掌握在手中,得分也變得很容易。而沒有節奏的一方,一時間似乎毫無還手之力。同樣,你的生活也是有節奏的。有些人的節奏是按照計劃好的每日安排來進行的,有的人的節奏是依靠每天都這么過的習慣,你的節奏是什么樣的呢? 你是否在某個時間點想要做、習慣做某件事情。 比如每天早上起床、晚上睡覺這是習慣,我們需要找到的是從6點到晚上11點之間這段時間的節奏。工作的節奏是什么樣的,是上午用來專注的吃青蛙,下午用來處理零碎的事情的節奏,還是來什么處理什么的節奏;生活的節奏又是什么樣的? 是下班后2個小時用來玩耍,2個小時用來看書學習;還是毫無計劃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這些都主要看你的節奏,把握好自己的節奏,把你想要養成的習慣嵌入你的節奏,有節奏的生活,有節奏的成長,有節奏的進步。
教會別人是最好的學習
共享你的知識,你認為是在方便讓人,其實更大的幫助是你自己,你認為你學到的知識是這樣的,當你選擇教會被人,你會發現,原來自己對這個知識的掌握很有限,需要更深入的學習,分享會逼你更加認真的去掌握和學習知識。能教會別人的才算是真的明白,把知識藏起來,你以為自己知道這個知識,其實有點自欺欺人。共享你的知識,你以為是在幫助他人,其實是在幫助你更快的成長和進步,你在分享中,會有很多新的發現,會開始很多行動。而新發現和行動就是學習中重要的環節,你自己還沒行動的,你自己還沒發現的,分享會教你如何去創新,如何去行動。分享,魅力無窮。
反饋,反饋,反饋
反饋對個人的成長和學習,太重要了。想想對你來說,進步最大的時間,感覺學習最快的時間是什么時候,然后看一看反饋的力量,我們做了一件事情,做的好還是不好,我們都很關心,做的好的,繼續保持,精益求精;做的不好的通過反饋,及時的發現是哪里出問題,然后針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分享就可以獲得反饋,你分享出去你的產品,別人就會反饋給你你的產品如何如何,是好是壞,哪些需要改進。有反饋,你就能更好的前進,沒有反饋,就有點盲目的意思。
你的產品意識
產品是能直接產生利益和價值的。我們常常問自己我做的事情有沒有價值,為什么我做的事情不能為我帶來利益。其實很多都和產品有關。非常重要的一個意思就是,你做出來的東西就是你的產品,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這就是產品。比如一個人升職了,表面上看起來是因為他工作表現突出,能給公司帶來價值,其實本質上,是因為這個人做出來的工作成果(產品),被公司所需要。公司愿意為這個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我們應該有意識的將我們的東西產品化,因為只有產品才能產生價值。你的產品對別人由幫助,正好別別人需要,別人就愿意支付價錢來購買你的產品。現在的商店、公司(買什么產品)、微商如此,知識產品也是如此。為什么要分享你的知識,因為你得先讓別人知道你會什么,你能做什么,你擅長什么。把你的知識封裝成你的產品,別人才愿意為你的產品付費。共享你的知識,不讓讓它成為你自娛自樂的收藏品。或許你可以從在朋友圈分享你學習到的知識開始,你學到了一些東西,你把它總結好,分享在朋友圈里面,不過這個我自己還沒實踐,更貼合現狀的方式是,把學到的知識,整理成為一門課程,在員工內訓的平臺上,進行分享。以此來積累經驗。
重復、重復、重復
看了一本對你很有幫助的書,不是看一遍就行了,因為當你在看第二遍,你收獲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信息,第一遍你的關注點在這里,過一段時間再來看第二遍,你就能看到更多,根據吸引力法則,你會關注你現階段最關心的東西。重復不是一遍又一遍,而是過一段時間的間接性的重復。重復除了這個妙用之外,還有大用處,對我們有幫助的知識,看一遍就知道嗎? 未必!知道了就能用起來嗎? 未必。如果我們知識在追求讀書的量的話,我們就是在鍛煉我們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鍛煉我們學以致用的能力。所以,重復就是要把對我們最有用的知識不斷的沖擊我們的大腦,讓我們把知識用起來,而僅僅是存在腦海中。做到這些其實和上面的產品意識、反饋等等就聯通起來,這些知識會極大的促進你的進步。
做一個有節奏的人,當節奏開始建成,并與身邊的人達成共識和平衡,你的生活就會變得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