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全生醫術精湛,尤其擅長小兒科,十里八鄉都非常有名氣,每天來他這里看病求診的人絡繹不絕。往日白天里他只一門心思給人看病、配藥、輸液,晚上無事就捧本厚厚的醫書細細專研。他是個醫生,非常注重養生,不抽煙不喝酒、早睡早起、清心寡欲,輕易從不動怒。
只是近日遇到的事情,讓姚全生沒法再保持心緒平穩。一開始他大動肝火,后來仗義執言,最后只能“袖手旁觀”,姚全生說不清到底是他們錯了?還是自己跟不上時代,錯了?
1.架車拉來的枯槁老人
“‘要是你們能承認他沒兒子,看病的錢我一分也不要了!’當時我就這樣跟他幾個兒子說。真的太氣人,兒子嘛,四五個,都對老父親沒一點兒孝心,現在就連這點看病錢也要互相扯皮,讓誰能咽得下這口氣?”
村口小診所里,姚全生熟練地磕開藥瓶,用注射器吸出里面的液體,注入到另一個裝有粉狀藥劑的小瓶里,然后握緊拇指長的小藥瓶上下左右晃動,使藥粉完全溶于液體中,得空間隙跟屋里坐等看診的病人閑聊幾句。
時至今日,姚全生的口氣仍激憤難平,可見當時被氣得不輕。
事情還得從1個月前,一個女人用架車拉來一個老人說起。架車上的老頭雙腿蜷縮、形容枯槁,渾身散發出一股股惡臭,嘴里不住地痛苦呻吟。
倆人一到診所門口,所有人都避之不及。女人滿頭大汗,停穩架車后,就一屁股癱坐在地上,再也爬不起來了,口中不住地央求醫生趕快救人。
救命的事兒,容不得半分耽擱。姚全生立刻拿出兩個口罩和一副手套,一一戴好后,上前仔細查看病人。
一番檢查后,姚全生發現原來是老人的腿摔斷了,怪不得他很痛苦。而且老人的屁股下生了爛瘡,隱隱有小蟲子蠕動,這是長時間沒翻身,大小便都溺在身上導致的。
姚全生一直有潔癖,然而此刻他也顧不得許多,強忍作嘔的沖動,他盡力屏住呼吸,開始全神貫注地幫老人治腿、清理爛瘡。
拉車的女人坐在地上絮絮叨叨說起事情緣由,她是老人的大女兒,婆家離得遠,只能每月回娘家一次,探望老父親。今天回娘家發現老父親直挺挺躺在床上,嘴里有氣無力地哀叫。
“俺家鄰居看見我回來,立刻跑過來,說前兩日俺爹不小心絆倒,估計是摔斷了腿,身體動不了了。俺爹大聲呼救,可沒人聽得見,大冷天的一個人在冰涼的地上躺了很長時間。俺鄰居干活回來才聽到俺爹的呼喊聲,跑過來一看,趕緊出去叫來幾個人,他們一起才把俺爹抬到床上。然后立刻通知俺5個弟弟,可除了俺四弟晚飯時端來一碗飯,其他幾個弟弟們壓根都沒露面?!?/p>
“俺一聽,立刻親自跑去幾個弟弟家,可他們家家都關門閉戶。俺敲半天門都沒人理俺,沒辦法,俺只能自己借輛架車,把俺爹拉過來看病。那兒離這有十幾里地,為了讓俺爹少受點罪,俺是一路拉車小跑過來??砂寻忱鬯懒??!?/p>
女人胡亂一氣地述說,邊說邊用手背擦額頭上的汗珠,她頭發濕漉漉地,從頭頂向外散發出一團團霧氣。粗糙的臉上,眼睛鼻子都紅彤彤的。
坐等看病的那群人,有的搖頭嘆息:“那些兒子也太沒有人性了,怎么能不管老人哩?”
有的嗟嘆:“兒子生再多,關鍵時刻還是女兒靠得住啊!”
一時間,小診所里,議論聲紛紛四起。
姚全生絲毫沒受外界影響,他全神貫注地為老人清理污穢、清洗傷口,用鑷子夾住一大團的酒精棉簽,一遍遍擦拭傷口。接著為老人摔斷的腿打上石膏、系上繃帶,然后又為他打針、配藥、輸液。一切都有序不紊地進行。
女人坐在地上歇了一會兒,緩過勁后,去附近買來些吃食喂老人吃下,痛苦的哀叫聲才逐漸減輕。一瓶液輸完,老人退了燒,安穩睡下。
姚全生將今日回家要更換的吊瓶和吃的藥一一配好,用袋子裝起來,然后遞給女人,叮囑她該如何給老人吃藥,以及如何更換藥瓶。
中年女人有些木訥,說了好幾遍,她也記不住,姚全生索性拿只筆寫下來,貼在每個藥瓶上。可女人又說自己不識字,姚全生只得耐心地再教她幾遍。
臨走時,姚全生囑咐:“這吊瓶要連續掛一個星期,之后臥床靜養至少一個月,才能下地活動。每日都要幫老人家翻身,捏捏肌肉放松,防止肌肉壞死?!?/p>
聽女人說父親的家離這有十幾里地遠,為免來回折騰老人,姚全生提出放棄每日僅有的午休時間,騎自行車去老人家里為他打針、換藥。一切安排妥當后,女人拉起架車帶老父親回家。
此后姚全生每日吃過午飯,不顧冷風嚴寒,騎車二三十分鐘,去到老人家里為他打針、輸液,持續二十多天,從未有一日間斷,直到……老人病逝的前一周。
2.“餓……我餓……”
是的,老人去世了,誰也想不到一個簡單的骨折竟會要了老人的命。
從醫多年,姚全生救治過無數傷患,也見過很多人性的復雜,可要論毒惡,首屈一指數老人的5個兒子。每每提起這事,姚全生就有一團悶氣堵在嗓眼,吐不出來也咽不下去。
老人女兒的家離娘家很遠,她又有一大攤子需要照料,沒法天天守在老父親身旁,只能隔三差五抽空來一次,所以姚全生并不時常見到她。倒是老人的5個兒子兒媳,每次姚全生一去,他們就齊刷刷全來了。站在老人床前,眼神陰惻惻地,也不怎么開口說話,只是一味盯著醫生用藥。
有時老人的兒子走上前,拿起姚全生用過的藥盒,左看右看,閑扯一些有的沒的。起先姚全生并未在意,只當他們是純粹的無聊,也樂意同他們聊上幾句。只是他們每次東扯西拉后都要問到藥的價格,姚全生心里忽然就明白了,“哦,原來他們是怕我用貴的藥,多花冤枉錢?!?/p>
領悟到他們的想法后,再來給老人看病,不等兒子們開口,姚全生就提前拿出藥瓶一一擺開,跟他們介紹這藥是管什么用的,那藥是治什么的,分別都是什么價格。
兒子們臉上訕訕地,有些掛不住,可兒媳們卻連裝也懶得裝,每次見醫生拿出一堆的藥瓶,臉上陰沉的都能掐出水來。
姚全生懶得理那些人,他是醫生,治病救人是他的本職本分,他才不會去看任何人的臉色。
連續幾日治療后,老人的身體非但沒有明顯好轉,反而愈加瘦弱。姚全生百思不得其解,他一遍遍檢查所用的藥,并沒有發現什么不合適的地方。
這甚至讓姚全生一度對自己的醫術產生了懷疑,直到某次去,乘著老人清醒,姚全生問:“老人家,看您這身體越來越差了,是我用的藥讓你哪里不舒服了嗎?身體不得勁一定要說出來?!?/p>
老人家一雙眼睛凹陷,眼窩滲出兩行渾濁的淚水,死死地抓住姚全生的衣袖,嘴里小聲嚷嚷:“餓……我餓……”
姚全生的心像被巨石猛然砸中,中間赫然出現一個大窟窿,往里呼呼刮著烈風,他對自己口中呼之欲出的答案,不寒而栗。
幾個兒子兒媳立刻上前,用力掰開老人的手,滿臉堆笑地對姚全生說:“嗨,不怕您笑話,這人啊,越是年齡大,越跟個小孩兒一樣,總愛討零食吃。醫生您說說零食沒營養,咱們偶爾會給他一點吃,但不能總慣著他吧?”
轉頭佯裝責怪老人:“你是老糊涂了嗎?逮誰找誰要吃的,俺們每家輪流給你送來的飯菜不好吃嗎?”
姚全生看看床頭上的確有飯碗,從殘渣來看伙食還不錯,他也就沒太多留意,只當自己多疑心了,“老人可是他們的親生父親,難不成還能不給吃的?我真是想太多了?!?/p>
“可看老人的樣子也的確不像是裝出來的,再說老人這把年紀,哪里吃過什么零食,怎么可能向別人索要零食?”
越想越不對勁,姚全生借故支走兒子兒媳,俯身悄聲細問,這才知道其中緣由。原來他們的確會端來吃的給老人,可是每天就一頓飯,還只是一小碗,根本不夠吃。不光飯吃不飽,就連水也常常沒得喝。
看著眼前瘦骨伶仃的老人,姚全生的心里百般不是滋味,可他卻沒資格責備誰。這畢竟是別人的家事,他一個醫生,怎好管得太多?
況且現在顧著一點面子,兒子兒媳們還做做表面功夫。萬一捅破窗戶紙,他們索性撒起潑來,連表面功夫也不做了,老人的處境豈不更加糟糕嗎?
不說點什么,姚全生心里實在堵得慌,說點吧,他心里實在沒底,怕事情被自己越弄越糟糕。反復思量后,姚全生覺得自己還是不說為好。
臨走時面對兒子兒媳們一張張偽笑的面孔,姚全生如芒在背,如鯁在喉,最后實在忍不住,他一吐為快:“老人家年紀大了,活不了多長時間了。盡量給他吃好點,穿好點,畢竟一輩子也就這一個老父親。再說咱們都養兒育女,也都會有老的那一天……”
話還沒說完,其中一個兒媳立馬跳出來搶白道:“嗨呀,這些不用您說,俺們都知道哩。俺們各家每天輪流給他端吃的過來。不會虧待他的,您放心!”
“我放啥心哩!他是你們的老父親,對他好不好的你們心里最清楚,做人得要講良心!”
姚全生一時沖動,說出這句話,說完立馬就后悔了。他倒不是后悔自己會得罪人,而是擔心老人會因為自己的這句話,遭受更加悲慘的待遇。
兒子兒媳們臉色很難看,直到姚全生收拾完東西,騎車離開時,也沒人向他打招呼。
隔日姚全生照舊一吃過午飯,趕緊背上藥箱,騎自行車去老人家里治病。他知道那些人的臉色肯定不會好看,不過他管不了那么多,眼下救命要緊。
一去到,姚全生就抓緊配藥,給老人打針、輸液,這次兒子兒媳們看得很緊,生怕老人再“亂說”點什么。他們圍在一旁,七嘴八舌、彎彎繞繞,最后終于說到主題上:要給老人減少藥量,而且揀一般普通的藥用用就可以,沒必要用貴的藥。
接著又各自絮絮叨叨說起陳年往事,什么老頭年輕時,沒幫襯過他們,除了大兒子,剩下的幾房兒子都是靠自己的本事,娶妻成家,什么別的老人都盡心竭力幫襯兒子兒媳們過生活,不會給兒子兒媳們添麻煩……
姚全生只顧低頭做自己的事情,一直到走,都沒接任何話茬,仿佛聽不懂的樣子。兒媳們一思量:“這不行啊,醫生沒聽懂,俺們的話不都白說了嗎,趕緊又多補充幾句?!?/p>
騎上車,姚全生終于冷冷地回一句:“用什么藥我心里有數,盡管放心,絕不會讓你們多花一分冤枉錢。”
說完,揚長而去,他才不管那些人在背后怎樣嘀咕呢。
姚全生心中滿不是滋味,他不恥這些人的做法,更為老人的處境感到可憐。但他沒功夫傷懷太多,臨走時他將自己帶去的雞蛋、面包、牛奶,悄悄藏在老人的被窩里?,F在他只希望這些東西不要被老人的兒子兒媳們發現,對缺吃少喝的老人來說,這些東西多少能墊補一點肚子。
另外,姚全生又偷偷在吊瓶里加了些營養藥劑,對恢復身體大有好處。他心里早已打算好,這些營養劑的錢由自己出,算是他對老人的一點心意,他衷心期盼老人的身體早日康復。
3.短短一個星期,老人去世
隔日又去,車子還沒扎穩,兒子兒媳們霎時就圍了上來,毫不遮掩地說:“俺們幾家兄弟昨天商量過了,覺得老頭子的腿現在沒啥大毛病,他吃飯胃口也還行,可以不用再繼續打吊針。開點藥吃吃,躺在床上多養養就行了。反正打上繃帶,也就是躺床上養傷的事兒,哪里用得著天天輸液打針,那得多少錢喲?”
望著床上陷入昏迷,不過短短一兩個星期,整個人已瘦到脫相,只剩一把骨頭的老人,姚全生心里百般不是滋味。原本老人只是摔斷腿,身體并無大礙,輸液一個星期,再多養養也就差不多能痊愈了。只是后來長期饑餓,導致營養不良,身體出現多種并發癥,現在已然時日無多了。
姚全生思量很久,才緩緩開口說:“老人看起來也沒多少時間了,為了讓他走之前舒服點,我給他開點止疼藥,再輸幾天液,讓他少受點苦。后面這幾天藥錢算我的,你們看行嗎?”
其中一個兒媳一聽,立馬站起來,手指姚全生嚷嚷:“你看你說的這是什么話?啥叫后面幾天藥錢算你的?俺們說不給他治了嗎?俺們說不掏錢了嗎?你把俺們看成啥人了?倒是你,一直治、治、治,都小半個月了,人也沒見你治好。真不知道你到底是怎么看的?。俊?/p>
“我怎么看的病?就你們這么對他,就算是大羅神仙,也救不活他???飯不給吃飽,澡不給洗,他整日整日躺在床上,沒人幫他翻身,拉了尿了也沒人過來清理,就讓他一直漚著爛著,眼巴巴地等著他死。你們還好意思說我怎么治的?。俊?/p>
兒媳們不甘示弱,一個個跳出來,紛紛指責說姚全生就是為多賺錢,才故意拖著不給老人治好。爭吵的聲音越來越大,村里人都爭相跑過來圍觀。越吵越兇,最后驚動了村長。
村長趕過來后,看見女人們七嘴八舌地在屋里亂嚷亂叫,而姚全生站在老人床前,一張臉通紅,沒吭一聲?
村長素日深知這些兒子兒媳的人品:耍潑無賴,吝嗇小氣。在附近沒醫生愿意為他家老人看病,大家都不愿和他們打交道。正是因為在本村附近請不到醫生,所以老人的女兒才舍近求遠,大老遠跑到外村,找不知情的醫生過來治病。
圍觀的人群里一層外一層,女人們的聲音一個比一個刺耳,場面很混亂,村長清清嗓子,大吼一聲,總算暫時鎮住了場面。不一會兒,女人們又開始在底下小聲嘀咕。村長厲聲說道:“人家姚全生是十里八鄉有名的醫生,他的診所里哪天沒有人去看病?人家會大老遠的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過來給你家老人看病,就為多掙你家那幾個小錢?”
這話一出,老人的兒媳們才終于識趣地閉上嘴。
村長又兩邊各自安撫幾句,眾人的怨氣才消散一些,人群漸漸散去,一場風波就這樣平淡地過去。
但已然撕破臉,姚全生沒法再繼續給老人看病,況且臨走時,老人的兒子兒媳們也明確說要給老人換個醫生。
縱使有心,姚全生也不能再堅持。醫患關系歷來就很緊張,他不能為此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雖說不再給老人看病,可姚全生心里仍惦念老人的身體情況,每每有那個村子附近的人過來看病,姚全生就必得向他們打探消息。
不過短短一個星期,姚全生就愕然聽到老人去世的消息。
初聽到這個消息時,姚全生心里咯噔一下,登時鼻子一酸,眼睛發熱,滾出兩行熱淚。一旁的老伴見狀,立刻安慰:“人走了也就算了,他家里人待他那個樣子,早走早解脫。你之前不是也說過,他最多活不過一個月?!?/p>
“那也不能才一個星期,人就沒了??!”
姚全生摘掉眼鏡,揩掉臉上的淚水,情緒平穩后,繼續捧起剛才的醫書看。忽然,他大力將書合上,“啪”地一聲,憤怒地將書摔到地上。然后雙手攤在后腦勺上,使勁往沙發上一躺,出口長氣。
老伴憐惜地責備:“嗨,你看你,這是干啥哩?干嘛跟自己置氣呢?你已經盡力了,也是沒法子的事兒。兒子兒媳們對他那個樣子,說不定老人家自己心里想走呢,省得活著干受罪。想開點,你已經盡最大能力幫他了?!?/p>
4.并不值得同情
后來某次姚全生跟來這里看病的人說起這事,語氣仍滿是激憤痛心:
“他有5個兒子啊,腿摔斷了,躺床上好幾天,愣是沒一個兒子送他來看病。還是他女兒碰巧回來看見,才把他送來。你們說說,這算怎么回事兒?兒子要的再多,有啥用?”
“老頭子躺床上不能動彈,我每天騎車去給他輸液,他幾個兒子媳婦看見我,臉上都沒喜色?!?/p>
“我也不管,該看病看病,該吃藥吃藥,該輸液輸液。”
“最后幾天我去給他打吊針,老頭子就剩一把骨頭了,都不給他吃的,那老頭有多一半是餓死的。”
“老頭子去世后,他們草草安葬了事,遲遲不來過結算醫藥費。我又親自跑過去結算之前看病花銷的錢,幾家兒子又開始互相扯皮。你說你的理,我說我的難處。嗨,把我氣得 ,看病這么多年,像他們家那些人,我還真是頭一次見,簡直了?!?/p>
“最后我就說了一句,只要你們承認老人家沒有兒子,看病的那些錢我一分都不要了?!?/p>
現在說起這些姚全生仍然十分激動,他是個醫生,非常注重養生,輕易也從不動怒。從小到大,他很少有這樣情緒波動的時候。
可見當時被氣得不輕。
姚全生是個孤兒,四歲時,父母因病雙雙撒手人寰,此后他被本家叔叔收養。雖沒上過幾天學,他卻對學醫頗感興趣,跟著鄰村一個赤腳醫生,從幫人拎藥箱開始,到后來能獨擋一面給人看病。當上醫生賺了錢,又去自費讀了個醫學??疲〉昧酸t師從業資格證。
他從沒享受過父母之愛,將他拉扯大的叔叔是個不善言辭的木訥老人。姚全生一直感念叔叔恩情,在當上醫生有能力賺錢后,他一直贍養叔叔,并為他養老送終。叔叔病逝后,他又不辭辛苦為叔叔唯一身患殘疾的兒子謀得一份工作,這么多年來對堂弟一直悉心照顧。
在姚全生心中,一直認為孝乃人之根本,他從沒覺得贍養老人是累贅,“父母養我們大,我們養他們老,那不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可遍觀身邊,像他這樣想法的人實在是太少。他感到可悲,為那些正在遭苦的老人,也為那些給予老人痛苦的子女。
某日在小診所里,姚全生偶然得知,他曾經竭力救治的那個老人,其實并不值得太多同情。
原來年輕時他一連生下三個女兒,為生兒子,二女兒一生下來就被送人,三女兒生下來,一看不是帶把的,本打算立刻溺死,結果被老婆死命護住,最后艱難留下一命。他動輒對老婆毒打,罵她生不出兒子。他老婆也是個有氣性的女人,最后一口氣連續給他連生下5個兒子。
老頭對5個兒子極其溺愛,而對待自己的老父老母,儼然就是他那些兒子的翻版。
“所以說,’事情有因即有果’,他也沒什么好值得同情。”
聽到這些話,姚全生當即傻掉,整個人如木頭一般杵在原地,嘴巴久久無法合攏。他忽然覺得自己看起來真像是一個笑話。
5.極端對立的諷刺
農村是個魔幻現實的存在,很多事情都極端對立,充滿了無盡的諷刺。
父母一輩年輕時瘋狂追求生兒子,經常是暗地里較勁,比誰家生了兒子,比誰家生的兒子多,一旦生不出兒子,就會始終感覺低人一頭。兒子于他們而言,只是炫耀般的存在,所謂的言傳身教、受良好教育根本不存在。年老時卻被自己視若珍寶的兒子厭惡、嫌棄。
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說的就是他們吧?
恍然意識到這個事實后,姚全生開始重新審視每天來往這里的中老年人,發現他們有個通性,那就是:“對下無盡寵愛,對上無限厭煩?!?/p>
為兒孫,他們能拼盡自己最后一絲力氣,榨干最后一滴鮮血,哪怕不吃不喝,也要給兒孫掙份家產。可對老父老母,他們卻極其吝嗇,就算吃喝剩下的,也不舍得拿出一些分給老人。待至晚年,他們的子孫有樣學樣,也會這般對待他們。
這像是一個輪回的怪圈,誰也逃不掉。
后來每每見到帶兒孫輩看病的人,他們對待子女晚輩,滿臉笑容,極盡寵愛。而同樣的這群人,對待家里生病的老父老母,極其苛刻,動輒吵罵。
姚全生心里五味雜陳,只是他不再像當初那般義憤填膺,有時心底竟會隱隱生出一絲嘲諷:“現在你們對子孫極盡卑躬屈膝般寵愛,對家里的老人全無半分真心。你們想過沒有,這些受疼愛的晚輩們,在你們行將朽木的時候又會如何對待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