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平常的午后,兒子在沙灘上玩得不亦樂乎:建城堡,挖小溪,做沙雕……眼看著紅日西沉,我對兒子說:“嘉嘉,該回家了。”
“知道啦,媽媽,我再玩一會兒。”兒子頭也不抬,忙著向一只塑料瓶里裝沙子;那只瓶子,大約十厘米見方。裝滿沙子后,兒子用手壓了壓,又往里裝,直到沙子冒出瓶口,他才想到去蓋蓋子。但沙子太多了,瓶蓋根本擰不上去,兒子又是用拳頭捶又是用腳踩,最后總算把瓶蓋弄妥當了……
不知不覺地,夕陽已收起了最后一縷余輝,再不回家天就黑了,我再一次催促兒子。
“好的好的!”兒子麻利地收拾起自己的小玩具:鏟子、杯子、小桶……最后,沙灘上只剩下那只裝滿沙子的塑料瓶子。兒子伸出手去,想把瓶蓋擰開將沙子倒出來,但無論他怎么用力,瓶蓋始終紋絲不動。
“媽媽,我打不開。”兒子求救似地望著我。
我伸出右手,放在瓶蓋上,用力左旋,瓶蓋卻一動不動;再試,瓶蓋依然如故。
這可怎么辦?左右一望,不遠處正好有個膀大腰圓的男青年,于是,我們請他幫忙,他很爽快地答應了。
然而,當男青年用粗壯的大手按住瓶蓋使勁轉動時,瓶蓋仍舊一動不動。看來,瓶口的螺紋里塞滿了沙子,瓶蓋根本無法轉動了。盡管男青年一試再試,瓶蓋卻始終未曾松開來,最后他抱歉地離去了。
望著那個沉甸甸的塑料瓶子,我很無奈地說:“算了吧,嘉嘉,瓶子不要了。”
“那不行,我喜歡它。”兒子望著瓶子出神。
“可誰能拿回家啊?”那么重的瓶子,我可沒本事一路提到家里。
“有了!”兒子忽然驚喜地叫出聲來。只見他彎下腰抱起瓶子,用力向身旁的水泥臺階上摔去。
一下、兩下、三下……瓶蓋始終緊緊地釘在瓶子上。
“嘉嘉,別費力氣了,摔不開的。”我勸道。
兒子沒理我,繼續摔著那只瓶子,一下又一下,一下又一下……
突然,瓶蓋從臺階上滾了下來,瓶子里的沙子也瀉了出來。
“這下好啦。”兒子說著,抱起瓶子將里面的沙子全都倒了出來。他的平靜,真的讓我意外。
那一天,拉著兒子的小手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感到一種特別的力量自那只小手傳過來……
這些年來,我一直覺得自己既是孩子的母親,也是孩子的老師。我教他說話教他走路教他和人打招呼;我引導他鼓勵他批評他……作為老師,我理所當然地擁有教誨他的資格。然而,我沒有想到,這個五歲多的小男孩,卻用自己的行動給我上了一堂課。面對那只已被我放棄的塑料瓶子,他卻是那樣的執著那樣的自信,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他,最終真的如愿以償。坦白地說,那一刻,我從孩子的身上,看到了一種自己不曾擁有的力量。
我知道,從此以后,我要用全新的目光,來看待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小男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