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一部《大魚海棠》在我的眼里,看出了至少以下幾個元素:客家文化(土樓、服飾)、魚(海魚)、神話傳說;但是這幾樣東西從歷史上說,并沒有多少聯系,因此,我給他的定位是“文化混搭風”。這么寫估計會被很多人罵吧,且先看看唄。
一、客家
1、土樓
2、地理環境
《大魚海棠》中的椿的村莊,依山而建,四周皆山。
客家人大多生活在山區,房子依山而建,四周環山。
看看圖片,大家就會知道大魚海棠和客家土樓的關系了,除此之外,里面人物的服飾舞蹈也存在著明細的客家文化的影子。我一開始看到這邊的時候,我會覺得這是一個客家傳奇故事,但是我只猜到了開頭,沒有猜到結尾。因為后來在這個故事里出現的傳說、魚的這個載體都不是客家文化里有的東西,于是便有了我的說法-“文化混搭風”。
二、魚和傳說
這邊的魚有兩種魚,一個是獨立于人神的第三類人,在成年的時候要去人間歷練7天,是以魚的樣子出現在人間的海洋里,觀察由他們掌管的人間的萬事萬物。他們通過湫奶奶開天門,通過一個漩渦通道,通往人間的海洋。第二個是善良人的靈魂,死后會變成一條魚,被一條大魚(靈婆)所看管,決定他們以后的去向。
這里至少存在兩個地方是與前面提到的客家文化不融合的東西,客家人依山而存,不會有海,那就更不會有海豚了。
這先說一個關于海豚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神之子違反神界禁忌,與凡界少女相戀,不見容于神界與凡界,兩人走遍天涯海角,竟尋不到容身之處,只有住在森林最深處的精靈女王同情他們的處境,送給這對戀人一對靈性的銅戒.這對銅戒保護他們安然渡海,然而嫉妒之神發現了銅戒的秘密,一把取走,扔進海里.失去銅戒庇護的戀人也因此被大浪沖散了.即使如此,他們仍全心搜尋彼此的身影到最后一刻.黎明將至,眼看兩人就要化為泡沫,這段愛情感動了善良的海豚,在晨曦將現的?那,銜著銅戒躍出海面,讓這對戀人重新擁有精靈女王的祝福得以長相廝守.就在第一道曙光照在白色沙灘的瞬間,整片沙灘頓成幸福的粉紅色,而海豚也一躍上天空,成為守護愛情的海豚座.從此,每年初秋的星空,在海豚座現身星空的早晨,這片沙灘就閃著粉紅色的光,只要靜心傾聽,便能聽到海豚在唱歌.只要眺望遠方,便能看到海豚正銜著銅戒而來,所以海豚便成了愛情的守護。
由此延伸出來,海豚變成了:堅持、守護、善良的代名詞。
往深處挖,籠統的說海豚是“魚”的一種,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最早的時候是汪洋一片,世界上最早的生物便是“魚”了,中國傳統魚紋圖案是中國歷史上發展歷史最長,應用最廣,并承載著些許吉祥寓意的傳統紋樣,比如連年有魚等,更有民族將魚奉為自己民族的始祖和吉祥物。在水族,魚是水族最為重要的崇尚之物,魚在水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重大影響,魚圖騰是水族血緣親屬、是祖先、是保護神、是子孫后裔等等,水族的人認為,自己的生命是從魚開始的,死后也會變成一條魚。這似乎給《大魚海棠》中-“善良的人死后的靈魂會變成一條魚,當魚從此岸,游到彼岸的時候,就代表著這個人的一生走到了盡頭。從一條魚開始這個生命,到變成一條魚結束這個生命?!碧峁┝宋幕囊罁?。在跟朋友聊到這個話題的時候,他問我,那為什么不直接用魚,而用海豚呢?其實我出來我常說的理由,我也實在是想不出什么理由了?!耙驗楹k嗫蓯郯?!形象美??!寓意好啊!”想想,如果是一直草魚、鯉魚、鯽魚會怎么樣?哈哈哈,畫面太美,我不忍看!
說到這邊,大概也就表達了我要表達的想法:客家文化和水族文化的沖突。
客家(英文:Hakka,客語白話字:Hak-ka或Khak-ka,客語拼音:Hag5-ga1或Kag5-ga1)是中國南方廣東、江西、福建、廣西、臺灣等本地族群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上分布范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漢族民系。水族,自稱rensui即sui人,主要聚居于貴州省南部及東南部地區的三都水族自治縣、獨山縣、荔波縣、都勻市、榕江縣、雷山縣、從江縣、丹寨縣、福泉市等,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融安縣、南丹、宜山、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來賓市,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古敢水族鄉、江西省吉安有少量水族人居住。(引自百度百科)從地域看來,貌似是沒啥關系的兩個群體。那把這兩個文化放在一起,是不是有想過會有些許的不和諧。
不過這其實也算是一種文化的創新,只不過我個人還是會執著的認為,既然是根據文化來寫的劇,最好還是要深究其文化根本,否則經不起推敲,會有頭重腳輕根底淺的嫌疑。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出發,其實沒關系,因為沒什么人會深究。
于是,又12點了,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