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該死的拖延癥,年終總結寫著寫著又拖到了2017。
跨年要有儀式感,今晚就通宵一次吧,反正自己也已經習以為常了。
此刻桌面右下角的數字已經變成了2017年,我有些不習慣,我對2017這個數字感到陌生而惶恐,還沒有調整好自己成一個最合適的狀態去迎接2017的如約而至,就已經和它不期而遇了。
回首2016,我沒有多少可以值得紀念的,完成畢設嗎?順利畢業嗎?找到工作嗎?通過轉正嗎?如果是過去的自己,在每一年年終的時候,我會把自己的履歷全部梳理一遍,談一談每個時間點發生的事,聊一聊這一年接觸的有趣的人,嗯,這樣寫起來好像確實做了很多事情嘛,不過只是用這些陳芝麻爛谷子麻醉自己罷了,陶醉于虛假繁榮不能自拔,真是個不折不扣的傻X。
當然現在的我也聰明不到哪里去,以我淺陋的認知來看,2016的身上發生的種種事情只是一個個路標而已。那些標簽式的東西和我兩便士關系都沒有,刨除我所有的身份,所有的標簽,我迫切地希望看清楚我是誰,我在做什么,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最喜歡的一個哲學小故事是關于王陽明的,有一年春天,王陽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間游玩。朋友指著巖石間一朵花問王陽明說:“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王陽明的回答很有意思:“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這是我臨近畢業的時候聽到的故事,我深受這個故事影響,開始關注去自己的內心,開始去探索大學真正給了我什么,有一種比較有逼格的說法,叫大學是塑造每個人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或許是可以叫做獨立人格的東東吧,我也在很多作家的書中看到自由主義者的說法。我承認我并不能完全理解獨立人格和自由主義者的含義,但每次聽到關乎獨立、自由的詞語,都會愣那么一下,隨之便滿含淚水。然后回過頭卻發現,自己已經處在名為一個社會的萬丈深淵中,被暗黑的恐怖所支配裹挾。
不知道以上關于王陽明先生心學思想的解讀有沒有斷章取義,2017話我會繼續研讀王陽明的著作。過去的我常常太心浮氣躁,總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用“妄想癥”來形容那時的我不為過。有時候,在一成不變的生活穩定生活并不是一件好事,溫水煮青蛙只會更加迷失自己,所以我很感謝我的畢業,把我從天上拽到了地上,我發現自己其實什么也不是,什么都不會,我成了社會上最無力的那波人中的一員,這種絕望一度讓我恐懼,是我每天懷著一顆惴惴不安的心茍活于世。
工作后來到陌生的城市,我成了孤單一人,開始了一場名為“尋找自我”的旅途,《一代宗師》里面的一句臺詞講“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如果連自己是誰都不清楚,還怎么去認知這個世界呢?后來發生了一連串的事情,不知道是機緣巧合還是時機已至,我很有幸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并在其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樂趣,我也有了自己喜歡的作家,有自己崇拜的人,也尋找到努力的方向。那些崇拜的大牛們對世界的領悟,不斷地沖擊著我的認知,刷新著我的三觀,影響著我的決斷。
于是,當面對自己的無知無能和對世界的無力時,我給自己的解決方法很簡單——做時間的朋友。堅持做有價值的事情,等待時間給你的回報,任何事情加上時間這個維度都會變得很奇妙,真的。
2016年10月開始,我堅持每天寫作,去體驗那種被歲月沖刷的感覺。我并不能明確說出這樣做的意義,我只想在變化的生活中保持一些不變的東西,能夠每天去直面自己的內心,與自己對話一次。為了每天都能輸出一篇千字文,我開始去大量閱讀,思考,現在,基本已成習慣。如今,我每日“三省吾身”,每天編程編到痛不欲生了嗎?每天讀書讀到熱淚盈眶了嗎?每天寫作寫到怦然心動了嗎?
2016年的下半年,我的生活很簡單,基本上就是這三者的無限循環。至于2016年的上半年,我就呵呵了,往事不堪回首。
今晚羅胖的跨年演講,他說了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創業者的世界里只有兩樣東西:有待解決的問題,正在嘗試的方法。”雖然羅胖是再一次為創業者發聲,私以為,人生亦是如此,受母校“學術獨立、思想自由”的精神影響,我一度傲慢地認為上大學就是要追求真理,可是世界上哪存在什么絕對的真理,都是落到實處,遇到具體問題,再去解決問題罷了。
海德格爾曾把尋找真理的過程中比作在一片森林中行走:真理好比整個森林,我們雖然看不到整片森林,但在林中觀察,尋找的過程是愉悅的。確實,我們沒有必要去找到所謂的那個終極答案,用心學的觀點來看,所謂“心即理也”,我們能夠在森林里尋找到心里的那片光明之所就行,這個尋找的過程也即是“事上練”,我們經歷過、體驗過,那人生也就值得過了。
(我也不確定海德格爾有沒有說過這樣的話,對,我就是這么隨意)
這篇文章很凌亂,當然是寫給自己的,這篇文章沒有任何構思,幾乎是一氣呵成,公眾號讀者不多,我可以允許自己稍微任性一點。另外2016歌單和2016書單是寫給讀者們的,都是良心推薦,也是一次自我總結和學習。
現在想想,當堅持每日記錄已經成為了日常之后,我不太在意年終總結究竟寫了啥東西,既然選擇了每日記錄當然要期待自己要比昨天能有所長進,每個嶄新的一天對我來說應該都是重獲新生,何苦等到新年才開始寄希望于未來呢?
愿2017年能改掉拖延癥,一個不自律的人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自律是一個很可貴的品質,2017年,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12/30
在可能與不可能之間尋找屬于自己的確定性。
今天下班了,即將迎來三天假期,上班黨表示特別激動!上班有一個好處,尤其是對于一個不自律的人說,這個好處尤為明顯,那就是讓你置身于社會關系體之中,因為受到約束和利益追逐,才會激發你對于自由的渴望,對獨立人格的追求。
這一周的工作感覺很迷茫,面對一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項目,我不知所措,效率低下。但至少,周五的加班我實現了一個困擾了我很久的功能,這個元旦可以稍微放肆地讀書寫作內省了。
看書真的會讓心靈變得柔軟,思想變得開闊,你看現在接近三點,我還是文思泉涌,雖然算不上文思,但有一股傾訴的欲望,這就是寫作的源動力啊!
總之今晚感謝大學時的好朋友小劃,他讓我見識了另一種不設限的非凡人生,讓我對每一個充滿未知的明天滿懷期待。
既然文思不能抑止,何不讓其持續噴發。
當我想投身于世界時,卻發現,自己原來手無寸鐵,對世俗智慧保持警惕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經只剩一副軀殼了。
這一年,實際是在無邊曠野上,手里托著一個名為“自我”的東西,在漫無目的地前行罷了。
12/27
此刻的我,漫步在寫字樓下,身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路燈別致又明亮,很美。
這兩天接到了一個新任務,前不著天,后不著地,一頭霧水,直接導致工作效率的低下,未來幾天又是瘋狂加班的命了。
孤獨一個人走在路上,與世界的格格不入讓我越來越封閉,對于馬太效應的恐懼激發了我對時間的渴望,在黑暗中掙扎著笑出聲來,在冷風中強裝著堅強。
12/25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發現我的音樂觀有所改變,過去的我特別迷戀民謠,仿佛能從民謠中看到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心靈能夠和民謠歌共振,那時候,馬頔、宋冬野、堯十三、趙雷……都聽,但現在,我發現我已經不再聽那些民謠歌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是宋冬野吸毒嗎?還是我自己的審美改變了?覺得有些民謠歌無病呻吟,甚至會讓我感到惡心,感覺聽民謠歌像是在用硫酸腐蝕我的城墻一樣。
12/24
這是一個不斷熵增的世界,主要特征如下:
- 我們每個人越來越離散,越來越以獨立的個體形式而存在
- 社會高度發達,高度復雜,個人存在感會越來越低
- 世界不確定度增加,越來越難以探測、預言未來
12/23
最近的思想比較匱乏,難道是書讀少了編程多了,導致思維定勢疆化了嗎?有種感覺,寫作對我,就像速效救心丸一樣,一天不寫作,就渾身不適應,,深深的罪惡感,每天按時完成寫作,才會感覺心情舒暢,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脈一般,最近落了好幾篇文章,是時候去惡補了。
12/21
今天午覺醒來,我的腦子里全是未來我的樣子,而且無比的清晰。比如簡書文字突破100萬,2017年5月27號我一篇公眾號文章紅遍朋友圈,婚禮上感謝所有幫助我的人。也許這些是繁忙我工作擠壓著我脆弱的神經所產生的幻想吧,好了,不想了,回去工作吧。
12/20
最近的思想比較貧瘠,沒有很多新東西產出,工作進步也不大,整個人很焦慮。
想快點到2017,因為這樣就可以結束2016年的計劃任務,開始新一年的旅程。
如果哪一天,我在計算機領域成名,要給自己起一個代號的話,我會給自己取名叫“海盜”,終日在比特海穿梭的我,不斷地在盜用別人的比特,征途是星辰大海,無邊無際,就像世界沒有終點一樣。
12/16
我的思想境界之低真的令人發指。
12/15
難得今天晚上9點鐘下班,在地鐵上一個人默默地看書,突然一個小女孩說:“他臉上為什么長痘痘。”她媽媽連忙制止她,下次不可以這么說。
那一刻,心頭萬只草泥馬奔騰,雖說童言無忌,但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12/14
一個舊友做公眾號,排版很糟糕,但他仍然一意孤行,我想是因為沒人提醒他,是啊,誰會有這樣的功夫呢?
所以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你不會知道現在的自己是有多么傻逼。
每次去跑步總能收獲很多靈感,仿佛游蕩的靈魂把他們的思想注進了我的腦子。
12/10
繼上一次的夢中編程之后,今天我又收獲新技能——夢中debug
12/07
我特別喜歡一些能指出我個人毛病的朋友,個人臉皮薄,不感直接問別人我有哪些毛病,今天有個朋友說我自控力差,我就很開心,非常感激他。
如果哪天沒有為編程而痛苦過,就說明你沒有脫離舒適區,沒有學習到新東西,在“成物”方面就是失敗的。
如果哪天沒有為讀書而感動過,就說明你的靈魂沒有增值,在“成人”方面就是失敗的。
很多時候我發現自己對許多事情沒有觀點,所有的觀點都是吸納別人的成為自己的,而原創的東西很少。所以要成為一個自由主義者,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早年的經歷讓我中毒太深,要把我從思維定勢和集體主義的牢籠里解放出來,于我是多么困難的一件事。
12/06
今天看阮一峰的《如何變得有思想》,里面說所謂沒有思想,無非是下面的情況之一:i缺乏足夠的事實,或者你沒有明確的個人價值觀,或者你的邏輯分析能力不夠。
我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要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有思想的人,而檢驗的標準,就是我能不能以正確的觀念看待我手上的這份工作,并且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做出更好的規劃。
12/05
我夢想著成為一個妙筆生花的作家,能帶給世界溫暖和光明。
我夢想著成為一個web全棧工程師,能在比特海中自在遨游。
12/04
我現在發覺我自己對待一些事物的邏輯很扯淡,比如今天想推一篇李健的文章,可是從中午開始一直有磨洋工。一方面到處找材料,有種刻意為之的感覺,另一方面自己也找不到好的切入口,遲遲動不了筆。
不懂章法和套路,又迫切地想推出一篇好文章,這樣的矛盾導致了我基本又荒廢一天。
寫文章當然需要積淀和靈感,現在兩者都缺失的我,想憑空創造一篇好文,試問憑什么。
當初選擇寫作,是為了記錄,是為了保持獨立思考,去認知自己。最近有點急了,不能忘了出發的路啊。
所以說,未來還是要每天在簡書上發布點有種、有趣、有料的新東西,重點不在字數,而在自己與知識的交互,能融進新的東西。
厚積薄發,先提升自己,未來微信公眾號上一定會出現更多的好文的。
12/02
我覺得我本身不是一個適合做科研的人,因為如果長時間沒有反饋,我會為自己的自卑心理所湮沒。相反,之所以選擇寫程序來,就是因為它為我提供了無數個反饋,無論是正反饋還是負反饋,都激勵我把程序寫得更好,而當我上了這條遍布“激勵”和“響應”的軌道,我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質感。
12/01
做一個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