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快年底了,開年后金三銀四,各行各業又會新一輪人員遷徙,但當下似乎到處彌漫著互聯網經濟寒冬,裁員消息層出不迭,人心惶惶;也許寒冬會減少機會,對于當下我們卻不失是一個自我深度反思,蟄伏專注提升能力的機會;當外界過于喧囂躁動,似乎做何事都能賺大錢時,反而不利于靜下心來思考。
逆境中成長最快,我們會有時間思考:
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
當下最欠缺的能力?
未來3-5年的規劃?
如何保有危機意識?
如何培養可遷徙的能力?等等
之前有機會開個一場關于《3年職業生涯規劃》近2小時分享會
來講述從事UI工作以來,自己實際經驗所思所想。其中一塊內容,是分享一個面試小技巧:即把所有的面試題,都從過各方整理收集,編輯寫出有深度的答案;在面試過程中,不僅局限于被面試官主導回答,通過一個深度問題的思考,可以變被動成主動。
例如:當被詢問到2019或2018年設計趨勢?
你僅僅回答大字號設計,插畫設計的普遍運用,漸變色的流行等大眾熟知內容,并無法突出和他人的區別;
但假若通過這個問題,我們先回答當下的設計趨勢,順便引出去年設計趨勢,再來講述分析對比兩年趨勢的不同,為何會有這種變化,因為設計趨勢不同。
在自己實際項目中存在哪些運用,項目中設計風格哪些是對新趨勢的嘗試,嘗試后的結果如何,以及自己對當下各式各樣設計趨勢的看法。甚至還可以繼續深入,預測下一波趨勢,并分析原因。
是不是同樣一個問題,有面試官主導后,面試者反客為主的敘述,順帶帶出自己相關項目的思考過程;
?自己也曾擔任過面試官,最擔心的莫過于,我會提前準備面試問題,但過程中無論什么問題,對方都兩句話回答完,等候著下一個問題;
例如:講述一下這個界面設計的想法
對方便說:我根據信息重要性,優先級,以及不同字號大小,顏色深重,來區分信息層級;就完了,說的內容也沒錯的確是根據這些基本原則,但這個問題可以更深入探討,實際過程不僅如此簡單。
但是每個問題都三言兩語搞定,面試官也很頭疼要不斷搜刮腦海中面試題目,以延長面試時間,不辜負面試者辛苦來一趟.
可是這個效果給面試官的體驗是非常不好的。
那我們該如何準備面試題,如何深入思考看似簡單的面試問題呢?
這里便是:寫下來,不要相信大腦的自以為知道,和臨場發揮。
面試前便準備充分整理編輯完成,即使整理的問題不被問到,但仍可主動引導到自己準備的內容中。
因為UI設計面試,整個過程主要圍繞你的設計能力,設計想法,實際想法經驗,在你整理需要深入的答案之后,便會發現內容是互通互用的。
《UI面試的問題及解題思路》
http://www.lxweimin.com/p/88ecedf7664c
這篇文章是自己之前整理的一份關于常規面試題的答案,而接下來的內容,是自己面試時整理出更深度些的答案參考;
希望你能根據兩份文章題目,自己搜索閱讀分析出自己的答案,并寫出來再記背,也別直接拿我的答案,因為并非出自自己之手,便難以感同身受,深度記憶。
面試題案例,注重分析思考遷移
1.問:品牌色如何運用在界面中?
a.目的:簡化設計,突出內容,有效傳播;
b.原因:善于控制界面的顏色,顏色(一般顏色不超過3種)
c.方法:指導不同狀態顏色使用;同色系中微妙差異,使用漸變色,鄰近色
換種問法:
1.設計中不同狀態配色技巧? (B值增10%-20%為Hover狀態;B值減10%-20%為點擊狀態)
2.字體顏色的選擇思路?(避免設計含糊不清,層級明確;給予品牌色為基礎,設定字體配色)
2.問:文字排版時注意規則?或者你是如何做界面文字排版的?
我選擇字體的規則是:
a:常用字號大小(例如:一倍圖下10/12/14/16/18)
b:對文字信息層級區分(字體大小顏色)
c:預估信息呈現最大值
d:善于利于提示符
f:產品界面,用戶長時間使用時,減少顏色反差,多保持中性
同時帶出,選擇字體的一些方法
字體需要:端正勻稱,清晰可讀,筆畫嚴謹,風格現代
輕字體用法:配合大字號裝飾;加載歡迎引導頁;輔助說明類文案
重字體用法:引導操作控件文本;頁面大級別標題,主題標題文案
思路:可以揉合1和2問題,變成講敘下這個界面為何如此設計?(分別從品牌色,和字體講述)
3.問:界面是如何配色的?
a.先找尋主色,根據主色調配色
b.嘗試把HSB變整數,以10遞增
c.同色系,固定H B,調整S,以單一變量調整,同色系中有細微區別
d.注意留白,布局要舍得,加大呼吸感,上下銜接,自然過渡,
f.利用顏色,投影,營造視覺錯位和強化空間感
4.問:為什么要整理設計規范?
我制定規范目的:
a.保持平臺統一性,提升團隊效率,打磨細節體驗
b.分類合理,保持一致,排版易懂,定義清晰
c.描述準確,場景完備
同時還可以鍛煉我的:收集信息;歸納總結,全面思考,清晰表達的能力
方法:
我整理規范的準則是:
a.設計準則:掌控感,輕量,專注,系統,可靠,有指引性
b.設計風格:通過顏色,字體,圖標
c.框架布局:基本的布局,卡片布局,導航類型
d.組件設定:場景運用,控件的打包
5.問:設計的趨勢是什么?(建議找一篇完善有關趨勢文章,整理記錄編輯成自己的語言)
a.扁平化,極簡主義,更大更粗更多留白
b.卡片+投影的組合
c.icon的趨勢:線性轉面性;結果icon加動效;icon細節的刻畫
d.漸變色的流行
f.3D效果流行
g.插畫風格大趨勢:肌理插畫,手繪,2.5D,漸變,扁平,線性,剪紙
或者交互變得很重要,動態視頻的應用,UR/VR/VUI未來趨勢等
思考:未來5G網絡普及給設計會帶來什么影響,預測接下來的趨勢
6.問:如何評價一個APP?
a.頁面的氣質:主色系,字體,交互方式
b.吸引力:文案,字號,字間距,版式,層級關系
c.設計細節:加載動畫,icon,引導使用,分割線,音效
d.體現點:交互方式,產品思維,表現手法
換種問法:如何判斷一個頁面的好壞?
a.滿足用戶需求,減少用戶理解操作成本
b.讓用戶放心,捕獲用戶放心,有用性(易用性)
c.結構清晰,流程清晰,不需要思考
d.友好充滿感情
思路:以上兩個問題點,還可以回答《你是如何設計一個界面》,或者問答《說出你喜歡的APP,并說明理由》基本答案換湯不換藥,可以多個場景串用
7.問:如何做全鏈路設計師?或者作為設計師你的價值和挑戰是什么?
把蒼白的文字,數字變成直觀的設計稿,能夠鏈接各個不同的崗位
對信息資源整合,有宏觀視野
學會“借力”,明白大家想要什么,同一件事不同人不同說辭
學會“向外走一步”也許會遇到各種阻力障礙,便需要鍛煉我們時間管理和精力管理能力
自我成就感來源:設計和技術的沖突,權衡利弊,為各類矛盾尋找解決方案,糾結左右為難后提出最優解決辦法
關聯問題:設計對企業的價值
a.體驗上的價值,交互邏輯和視覺體驗
b.品牌價值,由始至終貫穿產品,長期利益
c.效益價值,讓設計提供變現的能力
d.功能價值,前期規劃和用研,中期根據市場反饋新增或優化功能
8.問:什么是流程化設計?
a.理解業務流程,例如:目標,資源,受限,商務限制
b.通過場景,體驗故事,找到用戶與任務所有接觸點;有多個場景多個接觸點時,找出第一個,和最后一個
c.梳理接觸點,尋找機會
思路:根據這個流程,尋找1-2個案例,結合著表達,可以用自己項目中,或者產品分析中找出相關案例
可演變的問題:講述一個你認為有挑戰的設計經驗,在設計中遇到哪些難忘的問題,如何被解決,便可拿出上述流程做問答
9.問:如何做競品分析?
a.證明/證偽已有的設計思路
b.尋找新的設計思路和靈感(別人都做的;別人的亮點;別人不好的,自己的突破口)
c. 確定分析的維度(你的產品通過什么方式吸引用戶和對手競爭,為什么會選擇使用你的)
思路:可以把這塊答案揉合到:關于如何完成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從開始到結束,你是如何參與的,做了哪些準備?
10.UI設計的步驟是什么?
a.了解產品的意圖
b.設計的重點是什么(尤其新功能從無到有,看時間是否需要“一步到位”“一鳴驚人”“與眾不同”依據情況而定,了解產品重點,次要功能,優化補充功能
c.產品經理,業務對于UI的建議,權衡多方位思考建議背后的邏輯原因
d.產品的氣質,并非一下子被找到,可以通過產品的創造者,創造產品氣質,討論所有的色系,符合想給用戶呈現的觀感體驗
產品的延續:圍繞產品氣質表達手法,包含icon細致度,圓角,圖文選擇
換種問法:改版產品設計的方法?
a.設計前:
價值定位:確定整個鏈路的位置和作用(關鍵匹配用戶預期值,匹配度越高越好)
設計推導:用某種策略給目標用戶帶來價值,以實現某種變現
b.設計中:
分屏設計:每屏定義1-3個核心需求,確定有效的匹配內容
內容設計:有效的體現設計價值觀
c.設計后
指標監控,分屏指導內容和框架優化,測量內容的吸引度,下游核心轉化率,繼續迭代優化
12.問:平板設計的注意點
a.點擊的愉悅感:巧妙使用空間,易于閱讀的文本
b.符合邏輯的交互線索,大尺寸的點擊目標
c.文本鏈接當用清晰,對比強烈的顏色
d.增加內容邊距,外邊距
踐行清單,百看不如一寫
以上問題,多個問題可互相串通回答,仔細分析內容是上下關聯,只是表達方式,詳細層度不同,甚至相同問題不同表達方法,我們該如何準備呢?
就如同分享會時所說: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針對自己的項目經驗,選擇其中一個答案,確定記背,別不在看其他相類似的答案,避免面試時腦袋迷亂各種答案,反而不知道說哪個好。
上圖是我自己記錄寫下的筆記。
上述所有,每一項并非固定內容固定答案,建議拿一個本子作為面試準備,全部手下下來,避免電腦編輯為了省事全靠復制,導致印象不深。
最后記住:每讀完一篇覺得有實用的文章,輸出踐行清單;當猶豫不覺不知如何取舍時,記得最重要事只有一件,先專注隨意選擇一件事行動下去。
我是糕小糕,一名視覺筆記導師。擁有【把一本書變成一幅畫】的能力。
目前已成功幫助22+學員,在1周的時間里,鍛煉出畫完不忘的記憶力、零基礎的視覺化表達力、4-5小時深度思考的專注力,以及每天吃透1本書的閱讀理解能力。
喜歡就留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