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電影院看《妖貓傳》,黑壓壓一片人,上座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十足有賀歲檔的架勢。
陳凱歌從2008年至今10年,每隔兩年推出一部新片,分別是《梅蘭芳》、《趙氏孤兒》、《搜索》、《道士下山》、《妖貓傳》。
近十年來,網上對陳凱歌的評價大多是“半部神片,半部爛片”,其中《趙氏孤兒》最為明顯。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陳凱歌拍片“裝逼”,內容浮夸,表達主次不明,不知所云。
如果從畫面上來說,今天上映的《妖貓傳》,確實可以用“浮夸”二字形容。片中最為壯麗的莫過對長安城的再現,氣勢恢宏,星羅棋布,夜月笙歌,醉生夢死。晚唐詩人韋莊的一首《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不妨時空錯位借來描述電影中的畫面。
滿耳笙歌滿眼花,滿樓珠翠勝吳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間富貴家。
繡戶夜攢紅燭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卻愁宴罷青娥散,揚子江頭月半斜。
電影中的長安城是實實在在的,網上有一則資料展現了陳凱歌拍片的誠意。
“為了讓影片再現盛唐風貌,劇組專門組建美術團隊駐扎襄陽,于2011年開始按真實比例還原長安城。并以還原歷史感且避免造出假古董為原則,兩位美術指導帶領團隊翻閱大量古籍史料,耗時5年斥資17億元將襄陽的550多畝園地從藕荷沼澤變成了一座恢弘唐城。除了參照真實長安城的規制以外,一草一木也都特別注意透視關系,種植每一棵樹工作人員都要跑上至少兩萬步,去遠近測量它與建筑之間的位置”。
光是搭景就造了一座“長安”城,耗時5年,斥資17億,這種拍法國內怕是找不出第二人了。
電影中至少有兩段恢弘的大場面。其一:陳云樵伎樂,妖貓現身。對于“伎樂”的表達,當今國畫家謝振甌所繪《大唐伎樂圖》,再現了盛唐宮廷演出的奢華和繁復。雖然電影中伎樂場面發生在長安城最大的伎院之中,但是笙簫交錯,驚鴻翩翩一點也不少,就在跳舞唱歌的高潮之中,妖貓現身,揭開了探尋“楊貴妃”之死的序幕。
其二:極樂之宴。唐玄宗為了給“三千寵愛于一身”的楊貴妃過生日,宴請四方,奢華至極。用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的描寫是“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這里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對于“盛唐”的詩歌描述,怎樣轉化為視聽語言,陳凱歌在這個問題上的答案是“奇幻”。片中對于極樂之宴的場面展現,明顯不是事實,而是藝術升華,“奇幻的舞蹈”、“上天入海的吹笛者”、“兩只仙鶴”、“血紅的酒池”這一連串不可思議的景象在導演的鏡頭下相互轉換,構成一幅幅令人驚嘆的景觀,連接觀眾內心深處的“大唐盛世”之夢。
“大唐盛世”絕對是中國人最為驕傲也最為傷感的情愫,它代表著古代中國歷史所達到的最高水準。然而這一切,因為“安史之亂”徹底破碎,從此國運式微,雖然北宋也曾是全球經濟最發達的朝代,但卻少了大唐盛世的包容和多元。國人一說到詩就要說唐詩,一說唐詩就要說李白。這其中的邏輯,乃是大唐的包容才造就了李白浪漫、恢弘、天馬行空的詩歌風格。只有大唐才能孕育李白這樣的詩人,李白也只能活在大唐。他的清平調在描寫楊貴妃美貌上,把她比喻成仙人,展現了極致的浪漫氣息。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整個電影的故事,乃從倭國僧人“空海”入唐尋無上密法起始。唐德宗病重,“空海”入殿診治,不巧當晚唐德宗因“風邪”駕崩。在一旁的“起居郎”白居易專寫天子行止,認為天子另有死因,不肯書寫,隨而被罷官。此時陳云樵家中,有妖貓作祟,引起白居易和空海的注意,在一步步調查妖貓身世的途中,事情的矛頭漸漸指向三十年前的“楊貴妃”之死。
如果從探案的故事上來說,《妖貓傳》從一開始就沒有設置什么懸念,一步一步都走的很輕松,這當然不是陳凱歌所要表現的東西。縱觀整部電影我覺得,導演所要表達的東西有兩層。
第一:“大唐盛世”的夢回與夢醒。電影精心打造的實景“長安城”和奇幻的畫面,都在試圖將觀眾帶到絢麗多姿的大唐盛世,他讓我們見識到了有別于國畫、詩歌藝術所表達的二維圖畫與浪漫想象中的大唐。通過白居易和空海的所見所聞,我們能親身體驗大唐的瑰麗與壯美,夢幻與恢弘。丹龍再設極樂之宴,妖貓看到白龍的身體躺在楊貴妃的身旁時,有兩句對白頗值得玩味,大意如下。
妖貓(白龍):我不用那個身體好久了。
空海:楊貴妃不用那個身體也好久了。
這兩句對白至少可以從兩個層面解讀。第一:白龍入貓身,再不能為人。楊貴妃確實死了。第二:楊貴妃之死,大唐國破山河。國人對于大唐夢的熱衷確實可以醒過來了,歷史已經成為歷史,不可更改,就讓它隨夢隨風。
第二:對女人和愛情的尊重。“安史之亂”之后的大唐,杜甫有詩云:“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場大變革徹底改變了唐朝的命運,玄宗出逃,不料馬嵬兵變,陳玄禮及韋諤請求玄宗殺死楊貴妃。高力士勸說玄宗保軍心安定,殺死楊貴妃。中國古代的女人從來都沒有得到過真正的尊重,在皇權、父權、夫權甚至子權之下,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庸品,她們從來沒有獨立的精神更沒有自由。太平盛世,女人可貴為皇貴妃,一朝江山不保,女人便如草芥一般隨意被抹殺,是天下人對一個人的抹殺,可謂殘忍至極。電影揭示的楊貴妃之死的原因,且不說是否符合歷史事實,從文藝解構的角度來說,至少還原了楊貴妃死前的真實人性和情感。
電影最后,空海問白居易,你的《長恨歌》寫完了嗎?白居易說寫完了。空海再問,你之前不是怕你寫的是假的嗎?不改改嗎?白居易說一字不改,故事可能是假的,情感卻是真的。最后這段,恰如其分地解釋了陳凱歌這部奇幻的《妖貓傳》。《妖貓傳》的背景取材真實歷史,其中也有演繹的成分,電影的“奇幻”更是讓有些觀眾大呼“不知所云”,然而它要表達的東西卻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