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江西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花如海,人如潮,鐘鼓合鳴。四海義門陳齊聚車橋,隆重舉行聲勢浩大的2018年世界"義門陳"首屆文化節暨"擊鼓傳餐,回家吃飯"大會。
28曰上午,秋高氣爽,陽光明媚,來自五湖四海的"義門陳"子孫,長途跋涉,不遠千里,齊聚義門村,拜謁義門先祖。弘揚義門堅韌不拔,披荊斬棘,團結友愛,忠義治家的“義門陳"文化。
"義門陳",在陳旺帶領下,以孝道治家,撰家法,立家范,辦書院…聚聯同居,同鍋共灶,財產公有,共同勞動,三百三十余年不分家,歷十五代,人口達3900余口。
長愛小,小敬老,團結孝順,和睦友愛。繁衍綿綿,生生不息。擄外蠻,抗強敵,為國不惜捐軀,為家忠孝仁義。為此,百姓感德,天皇賜恩,唐僖宗皇帝為陳氏家族特親書匾額:"義門陳氏”。
受過唐、五代十國、宋三朝九位君主的御賜旌表的陳氏家族,族居最長,團結最緊,男耕女織,忠義傳家。為此,欽差大臣內侍裴愈奉旨賜書:“天下第一家“。
宋太宗趙光義為"義門陳",嚴守家法,孝義治家,耕讀傳家,又人才濟濟,無不為"義門陳"所贊嘆,并賜聯"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無雙”。
盛世的陳氏家族人丁興旺,不斷壯大。
相傳皇帝,受奸臣誘耳:“義門陳養的犬,投食時,一狗因腳疾未到,百狗不食,等到殘疾狗到來時,方一起吃起來,狗亦如此,人心更堅。如此團結的大家族,一旦舉旗造反,招架不住,皇族難保。不如將陳氏家族分莊,化眾為小,驅散分居。只有把他分散,分小了,才能枕無憂,遠無慮。"
如是,就有了將陳氏世代同吃一鍋飯的"鍋",懸于義事的祠堂高樑上,自由下砸。由包丞親自督辦,霎間將鍋摔成碎片291片,分291莊,由陳氏族長各取一片,連夜帶子孫奔赴千里迢迢的五湖四海。
義門陳的族長們懷揣鍋片,分散居住于世界各地。分居是痛苦的,但"義門陳"的家訓,家風得以五湖傳播,四海薪種。
今天,先祖陳旺公的后裔,秉承祖志,凝聚情感,弘揚先德,從四面八方,再聚車橋。
不忘先祖,品習公德。弘揚義門陳氏世家勤勞與智慧。”義們陳”實踐了儒家文化精髓的"大同世界”,實現了西方烏托邦的設想,世界做不到,唯有殃殃大中華,實現了世人垂行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古代家族的"和諧社會"。
車橋鎮的人以純樸,熱情,身穿“千年夢,義門情"的紅色唐裝,敲鑼打鼓,彩旗飄飄,笑迎天下義門陳回家,回家尋根問祖。
"參天樹木,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追本溯源,拜謁先祖。是義門陳每個子孫共同的心愿。
根在何方,始祖何人,有何名人,郡望何方,緣何聚散,尋微追源,和義門陳千千萬萬子孫一樣,大家滿懷激情,心潮澎湃,開始了2018年首個文化節的盛會。
活動開始了。上午,我們乘大巴進入陳氏公堂廣場,紅色的海洋,人山人海,“義門陳"家風習俗剪彩儀式在大公堂舉行。
有國有家,國盛家正。“家風"的正氣,是家族興旺發達的本源。義門陳的先祖給我們傳下了"團結和睦,忠孝友愛,勤勞果敢,樸實厚道"的家風,薪火相傳,是義門陳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寶貴精神食糧。
祭祖盛典開始,鼓樂振天,彩旗漫舞,萬人身著紅色唐裝,似紅色的海洋。
主持人宣布"義門陳”文化活動開始,舞臺上載歌載舞,節目紛呈展多彩,"義門陳"之歌,高昂洪亮,《流浪之歌》娓婉感人,拉近了所有宗親的距離,宗族首善陳光標即興高歌二首,臺下歡欣鼓舞,吶喊陣陣。
主題活動"擊鼓傳餐,回家吃飯"開始了。槌手一聲擊鼓,高喊一聲:
"開飯啰,回家吃飯!"
臺下萬人齊答:
"回來啦!"
聲音響徹云霄,久久回蕩在山谷間。
家是心靈的歸宿,家是夢想的樂園,家是駐泊的港灣,"義們陳"無論身居何處,無論貧富貴賤,但深深置于內心的永遠不變的是"義門陳”的"仁義,和諧,互愛,大同"的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