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轉,生活始終向前,冥冥中似乎已是上天注定,誰也握不住手中的流沙。我們總想著去挑戰命運,有時經歷了一些事才會發現命運有時是無法抗拒的,越掙扎,越遍體鱗傷。那無法挽回的舊時光,我忍不住去懷念;而那不可知的未來,則讓我滿懷期待。
在我目前為止的歷程中,最沒有憂慮的時光大抵還是幼時吧。因為幾乎沒有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所以對什么都充滿了好奇。從穿著開襠褲蹣跚學步,到和同齡的小孩兒四處撒野,我貪婪地允吸著獨屬小孩子的快樂。那已逝去的曾祖父則構成了我兒時最深刻的記憶。我懷念兒時的快樂,也懷念那時愛護我的人。
我的小學生活是在外婆家度過的,農村的童年應該都是相差不多的吧,讀書與農活是最主要的生活部分。我們白天上學,回來便幫著家人干活,然后晚上開始做作業,做完也就睡了。生活千篇一律,但我們也總能在忙碌中偷尋到屬于自己的時光。想得簡單,于是一草一木都可成為快樂的源泉,哪里有對平淡的概念啊。思無邪,故其樂無窮。
我曾不止一次地去過初中校園,只為體會下事隔經年后故地重游的感覺。初中是我最快活的時光,自主的意識、充滿活力的身體、不算繁雜的學習以及正常的心理叛逆讓我們擁有了足夠嘲笑世界的理由。這樣的日子如白駒過隙,一晃眼,我就錯過了時間的尾巴。于是,我只好把那些人和事鐫刻成記憶的烙印,存在心中。
憑借還算優異的成績,我上了一所國家級示范中學。一直沉浸在學習中的我從沒想過會暗戀一個女生三年,而一向活潑好動的姿態也逐漸脫去稚氣,變得沉淀而內斂。畢竟共同承受過高考的壓力,那份同學情誼終究耐過了時間的消磨,現在很大一部分朋友也都是高中時的同學。忙碌、壓力、學習、考試、焦慮和充實成了我高中生活的代名詞。
碧水瀟湘,風月琳瑯。在還未踏足社會的生活是幸福的,因為簡單、純粹,所以可以無所顧忌和無憂無慮,光想一些食飽飯足的事就夠了。勤奮一點的人會選擇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意志力稍微差點兒的就隨波逐流了。
等到大學結束時,我才清晰明白大學自由時光的可貴,但無論我怎樣去懷念,時光終究是不會回來了。我曾很多次對自己說,要是大學可以重來,我一定會倍加珍惜,而不是現在這樣,回想起來既沒有多少璀璨,也沒有多少黑暗。平平淡淡的,大學生活沒有泛起多少漣漪,雖然不曾浪費時間,但沒有多少起伏的生活還是讓人遺憾的吧。
如果說過去的時光已成定局,而未來的生活則可能讓我們無所適從,甚至是恐懼。我們恐懼,是因為未來的命運充滿了太多不確定性,或者說命運本身就是不確定性。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生活中充滿了太多不為人知的矛盾,而這些矛盾會以某種不可預見的方式阻礙我們的生活,并可能帶給我們無法彌補的傷害。這就是命運的真實面目。
我有懷念過多少次我的過去,就曾有多少次想過我的未來。而告別過去最好的方式,就是思考如何過好將來,舊時光里有快樂也好,有失落也罷,都已成了無法改變的歷史。真正可悲的應該不是過去如何凄慘,而是不去改變,然后在更遙遠的將來后悔現在。
總想著挑釁命運算不得是最明智的決定,但似乎被總被命運擺布更顯得悲哀,保羅?科埃略說:“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在人生的某一時刻,你失去了對生活的掌控,命運主宰了你的人生”。我們不得不思考,到底該是篤信命中注定,得過且過,還是不顧一切地去挑戰命運,然后被扇得滿地找牙。
誠然,我們還年輕,總覺得年輕便是資本,但其實年輕本身不是資本。我們真正的資源和優勢是勤奮、悟性、靈感與激情,如果不把這些優勢利用起來,我們將一無所有。
人天生就有惰性,喜歡安于當前,有時是沒有勇氣去改變,有時是不知道如何去做,于是就放任生活,順其自然了。如果是喜歡這樣的生活還好,要是不喜歡的話,想必會特別無奈吧。
生活真正的樣子應該就是,知道有些東西是無法改變的,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努力創造自己的價值。在大學就有過轉行的想法,但因為一直都不知道做什么,還是順著自然的發展選擇了本專業就業。哪怕我多少次想過要改變這樣的狀態,但還是無濟于事,最起碼現階段得實現了經濟獨立后才能有資格去選擇自己喜歡的了。
給自己遙遠的未來定一個目標,就算沒有,至少也要有一個方向。《萬萬沒想到》的作者萬維剛說,人不一定需要多么明確的目標,但大的方向一定要有,然后一點點去改變。迷茫、沒有清晰的目標對于年輕人來說很正常。有目標是幸福的,但是能擁抱和包容不確定性,也是一種智慧。
As time ?goes ?by , my ?desire ?for ?unknowable future ?will ?go ?on。
(時光流轉,我對未來的渴望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