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愛喝酒,我陪她宿醉。她想摘星星,我為她搭天梯。不嫌她癡心妄想,不嗔她放縱沉淪。因為在決定愛她之前,已經率先懂得她。愛是心有靈犀,愛是投其所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寫在前面
/01/
七夕那天表妹來家里住,女孩子在一起,免不了要談論感情。妹妹問我:“姐,我記得之前你的一個男朋友對你挺好的啊,為什么分手?”
這個問題,他曾經也問過我,其實答案還蠻抽象的。和一個好人分手是一件很殘忍的事,尤其當我沒辦法把理由解釋給他聽的時候。
兩個人在一起,性格不同,愛好不同都沒關系,付出也的確會讓人感動,但相愛的前提,是要彼此了解,懂得。
/02/
我愛寫作,欣喜地將寫好的影評拿給他看的時候,他滿臉疑惑,“這是你寫的嗎?你怎么能寫出這樣的話?這電影是咱倆一起看的啊……”
我學翻譯,要去上海參加考試,從準備的時候他就一臉舊社會,最后終于開口,“是不是你以后就要到上海發展了,然后我們怎么辦。”
我在Ktv玩嗨了吼著唱歌,他上綱上線地說“你本來唱歌還行,但你不好好唱,以后會越來越難聽。”
為了這些瑣事我們爭吵過無數次,念著他待我的好,我也妥協了無數次。以至于后來,為了避免產生矛盾,我再不與他談論任何私密的小事,我擅長的我喜歡的,都藏匿起來,試著與他不溫不火地相愛。但這感覺很不爽。
我愛玩,他讓我收斂。我有夢想,他讓我平凡。所有令我興奮的事情,他都一盆涼水澆下來而且不自知,這不是說話方式的問題,也不是他心懷惡意,而是這個人根本不懂我的快樂。
就像電影《春嬌與志明》里面,張志明喜歡在馬桶里放些干冰,然后蹲在旁邊看煙霧繚繞,他的前女友卻覺得很惡趣味,她不懂為什么一個大男人這么幼稚,但是春嬌懂,春嬌能同他一起歡樂。所以他們怎么也分不開,哪怕后來志明又遇到人好又漂亮的悠悠,也終究是除卻巫山不是云,因為在悠悠身上再難尋他和春嬌之間的那份默契。
/03/
還沒有談戀愛的時候總聽人說,懂得比愛重要。當時還覺得這句話純粹是一些文藝女青年為自己的矯情找的幌子,她們就愛折騰老實人,有人愛就已經很好了,還要什么自行車。可是親身經歷了這段感情之后,我才意識到我被當年的想法打臉了。
我們分開的時候,他聲淚俱下地舉了許多他愛我的事例,試圖挽留我。我很奇怪,我們吵過那么多次架,但他好像從來都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人和人之間想要保持長久舒適的關系,靠的是懂得和吸引,而不是壓迫、捆綁、付出以及道德式的自我感動。”所以,當他問我為什么分手的時候,我并沒有做過多解釋,因為在一個不懂你的人面前,說出來只會讓他更糾纏。
我不否認我們也曾短暫地相愛過,可是人這一輩子,遇見愛,遇見性都不稀奇,稀奇的是遇見了解。我很清楚,只有懂得,能讓兩個人長久。
/04/
我的爺爺和奶奶堪稱相互懂得的典范,事實上,他們的的確確心意相通的走過一生。
奶奶年輕的時候愛打麻將,但爺爺從不沾賭,聽見搓麻將的聲音就心煩。有一次過年,奶奶玩了一夜,把爸爸給她的錢都輸光了。大正月的回到家里難過的連飯都吃不下,爺爺于是偷偷把自己的錢塞給她。我問爺爺:“你不怕她再輸了啊?”爺爺說:“你奶奶這輩子就這么一個愛好,這么多年我從沒攔著過,讓她玩吧,她高興……”
前幾年,爺爺忽然病重,總愛打開窗子看屋后的樹,嘴里還念叨著哪棵結實哪棵粗壯,一次被奶奶聽了去,立馬把爺爺安置到別的房間。我問她為什么,奶奶淚眼婆娑地說,“這老鬼是覺得自己這病好不了了,琢磨著砍下幾棵樹做棺材呢。”我心中震驚,忙問奶奶怎么知道。奶奶抹抹眼淚答道:“我跟你爺爺過了一輩子,他要干嘛我還會不懂。”
后來爺爺去世,爸爸和姑姑為了讓奶奶寬心,帶她去了好多地方,但我仍然見她在夜里偷偷抹眼淚。這就是了,因為懂得所以相愛,因為相愛所以相思。
/05/
這份所謂的懂得并不是刻意逢迎,也不靠時間維系,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吸引和親近。有的人相看一眼已經心有靈犀,接下來一輩子都情投意合。有的人過一輩子都難成默契,最后連看都不想看對方一眼。
每個人都只有一個人生,不要慷慨贈與不懂自己的人。縱然知音難覓,也總好過話不投機終身蹉跎,所以,窮其一生去找一個懂得自己的人相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