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達金服
股權激勵P K績效考核
這是一個非常敏感,很多人回避的問題,很多企業家在思考和糾結,那么,股權激勵和績效考核的區別在哪呢?
首先,做股權激勵的時候有個原則:能用績效和現金來解決的員工都不要用股權激勵,尤其是基層,如果用績效就能達到好的激勵效果,就沒必要用股權。
因為績效最多就是分點錢,即使今年的錢分錯了,分出去一個億,都沒關系,因為明年績效可以改,但是股權不一樣,今年一旦分錯了,是不可逆的,股權一共就100%,一旦分出去,想要收回來就很難,所以分股權一定要慎重!
一般來講,中基層看重薪酬,高管與短缺人才更看重股權。也就是說股權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給的,高管與短缺性的人才屬于公司的核心人員,這些核心人員是單純靠績效解決不了的。一方面,這些人員不能很好的監管,另外一方面,單純的績效和工資獎金已經滿足不了他們了。
從員工的收入來講,薪酬績效就是解決溫飽問題,員工的薪酬收入由當地同行業水平來決定,薪酬收入屬于公司的成本費用,員工與老板的關系是“勞資對抗”,員工收入和老板的收入之間是你多我少的關系,并且薪酬與工作價值掛鉤,員工很少考慮成本,股權與利潤掛鉤,員工自動控制成本
績效是老板對員工的要求,而股權激勵是核心人員對未來事業的追求。
你一年能給我100萬,別人就能給我120萬,為什么還要留在這里呢?因為不單單是為了錢,還有一份事業,還有一份股權!薪酬即使再高,員工從心理上也覺得是在打工,股權再少也是為自己干;薪酬只關注自己,股權更關注全局,因為公司“有我一份子”,薪酬讓人才更多的追求短期回報,股權讓人才更關注企業未來成長!
理論上講,能用績效解決的問題就不用給股權了,不能用績效解決的問題就需要股權,但是并不是給了股權就不用績效了,績效必須做為股權的約束,不然就是股權福利,不是股權激勵。
分了股權,如何才能達到合伙人的激勵效果呢?
合伙人也要出力,依然要用績效來約束,績效的1%和股權的1%,獲得的收益是不一樣的,并不是按照股權投資,按照同股同權來分紅,在分紅的時候是不對稱的。不要按照股權比例和股權數量來分,股權數量還要除以一個系數,這個系數就是績效考核系數,是與員工的工作表現息息相關的利益結果。
股權激勵和績效考核不是誰比誰更好的問題,在實際操作中這兩者都需要,要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目的,如果你的公司大部分的人都能用績效考核的話就不需要用股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