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中:故事的結構性

故事除了講訴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故事的結構,故事稱之為故事的原因在于結構,接下來我們談談怎么用結構武器來講設計故事

一般而言所有的經典故事,包括神話、小說、傳記,大致都有一個經典結構:

目標 ?阻礙 ?努力 ?結果 ?意外 ?轉折 ?結局

這7個步驟,仔細觀察會發現其實就是為了達成目標的2輪重復。

目標 阻礙 努力 結果(第一輪) 意外 轉折 結果(第二輪)

只要問自己“七個問題”,就可以在三分鐘內,立刻說出一個“有開頭,有結尾,有沖突,有轉折”的完整故事。

問題一:主人公的”目標“是什么?

問題二:他的”阻礙“是什么?

問題三:他如何“努力”?

問題四:”結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結果)

問題五:如果結果不理想,代表努力無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變這一切嗎?

問題六:意外發生,情節如何”轉彎”?

問題七:最后的“結局“是什么?

把上面的七個問題簡化之后,就可以得到故事的公式:

1. ? ?目標→2.阻礙→3.努力→4.結果→5.意外→6.轉彎→7.結局

不管小說、電影,還是漫畫,只要它的核心是故事,大部分都有類似的戲劇結構。隱藏在故事里的內在邏輯,都有一張大同小異的相似臉孔。

現在我們把這個公式升級一下。

創造故事的過程并非無中生有,而是把我們腦子里,散亂的故事碎片,利用因果邏輯,一個一個串了起來。”七個問題“公式像一條線,它把我們腦中積累的故事碎片,重新組合起來。

1. ? ?目標=因為;2.阻礙=但是;3.努力+4.結果=所以;5.意外+6.轉折=但是;7.結局=所以。

七個問題其實是一個條邏輯的線。故事的公式其實就是兩次“因為、但是、所以“的重復操作。

現在,我們把七個問題的”1.目標“和”2.阻礙”改成”1.夢想”和“2.原罪”。兩者區別何在?“夢想”比較接近心靈的層次,“目標”則容易淪為表象的層級。一般而言,現有目標,隨后才相對產生阻礙。然而原罪正好相反----它本來就存在了,只是夢想出現時,它才被凸顯出來。

舉個例子:如果主人公的夢想是成為奧運游泳金牌得主,但他的原罪是天生沒有手。當主人公的夢想和原罪如此遙不可及時他,他就必須展開一場超乎常人的努力過程,再加上一個不可思議的意外,才有辦法扭轉命運。

最后送給大家一個小故事吧,“很久以前,有一塊大石頭被從深山開采出來,然后這塊大石頭被剖成了兩塊,其中一塊被雕刻成了一尊佛像,另外一塊被埋在佛像前,當成了一塊踏腳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踏腳石看著每天陸續不斷的善男信女踏在自己身上虔誠地對著佛像跪拜祈禱,心里極為不忿,終于有一天它忍不住了,于是就問佛像:‘佛像啊,咱們倆原本是同一塊石頭,可是為什么人們總是在我身上踩來踏去,卻對著你虔誠跪拜祈禱呢?’佛像笑了笑,答道:‘答案其實很簡單:我從一塊頑石變成一尊佛像,歷經了千刀萬剮、千錘百煉,而你成為踏腳石卻未經歷過任何的磨煉和捶打。’踏腳石聽完之后,無言以對!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