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時間管理學習一年多,積累了些經驗,也受到邀請來幫助其他剛入門的學員,對他們進行教練輔導。剛接到任務的時候,信心滿滿,準備把最好的內容全部交給我的學員。雖然講的時候大家都很起勁,可是發現事后很多伙伴,很快又回到了老路,聽過就忘了,沒有實質性的改變,感覺很受挫。這次讀到《高績效教練》,發現可以從一種全新的視角,幫助教練輔導學員,獲得高績效,解決困擾我的難題。
? ? ? 作者約翰惠特默爵士,是教練領域的先行者,因其在教練領域的杰出工作,獲得了國際教練聯合會授予的總裁獎,著有多部關于領導力和教練的暢銷書。本書是教練領域首屈一指的扛鼎之作,定義了教練專業,提出了教練的本質是提升學員的覺察力,責任感和自信心。特別是作者建立的GROW教練模型【目標 goal,現狀reality,選擇option,意愿will】成為了教練的基本模型,是最佳的學習教練的入門書籍。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提出21世紀管理學的挑戰,是如何將知識員工的生產力提高50倍。本書正是嘗試解決,擺在我們面前的21世紀難題,實現知識員工生產力的極速提升。
? ? ? 作者惠特默爵士是一個體育專家,曾經開設過一個俱樂部,機緣巧合,因為網球教練不足只能讓滑雪教練來教學員,令人驚訝的是,滑雪教練教出的學員比網球教練普遍成績更好。這引發了作者關于是否專業技術,并非是教練的必備因素的思考。
? ? ? 作者觀察發現滑雪教練教網球學員打球,由于不懂打球技術,所以并不評判球員打球的技術。他們不斷的讓球員關注打球的過程,找出那些令自己感到不舒服的動作,讓學員自我覺察,自我修正,反而取得了更好的成績。由此,作者對教練的本質和任務有了全新的理解。
? ? ? 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三點:一,教練技術可以有效開發學員潛能,獲得的高效平衡的理想狀態。二,教練技術為開發學員潛能,提供了GROW模型的工具。三,教練技術能夠開發學員潛能的原因。
一,教練技術可以獲得高績效。
? ? ? 教練技術可以幫助學員最大程度開發人們潛能和績效。教練,不僅僅是完成任務,而是能夠獲得超越他人預期,完成學員設定自己的最高目標。這是通過教練技術,自我覺察,自我承擔,自我相信,實現以快樂為動力,學習為支撐,績效為目的三位一體的高效成長狀態,具體可以期待獲得的理想狀態有:
? ? ? 1,快樂為動力
? ? ? 快樂主要來自于兩部分,一種是現實的體驗,即有身體的各個感官器官體驗事情的發生,而不是思考過去或未來。就像我們觀看體育比賽,特別喜歡看直播,因為只有直播更能調動我們的感官器官,而回播很多情況下讓我們思考比賽的結果,讓我們失去快樂的源泉。
? ? ? 另一種快樂是來自對潛能的充分發揮。比如我們完成了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像我們參與的拓展訓練,很多看似不可能的環節,在教練的支持下,卻被我們完成了,我們都會為此歡呼,這就是潛能充分發揮帶來的快樂。
? ? ? 通過教練技術,進行一系列的有效提問,一方面可以提升學員的覺察力,加強對現實的體驗,強化身體各感官的感受以帶來快樂,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員的潛能,進行有效的自我探索,自我承擔,自我糾正,達到對潛能的充分發揮以獲得快樂。由此可見,教練技術可以帶給學員巨大的快樂,快樂能為持續高效成長帶來動力。
? ? 2,學習為支撐
? ? ? 學習過程包含四階段,分別是第一階段“無意識無能力”,第二階段“有意識無能力”,第三階段“有意識有能力”,第四階段“無意識有能力”。
? ? ? 在我們通常的告知文化下,學員學習這個過程需要四個階段都經歷,不僅時間長,效率低,如果學員存在內心障礙,不一定能成功完成整個階段,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學不會。
? ? ? 美國游泳隊著名教練謝曼·查伏爾,他曾率隊74次打破奧運會紀錄和62次打破世界游泳紀錄,創造80次美國全國游泳紀錄,奪得16枚奧運會游泳項目金牌。在一次奧運會的慶祝場景下。當大家把他扔下泳池。發現他身體居然慢慢的在往下沉。這才發現神奇教練居然不會游泳。
? ? ? 由此我們可見,教練沒有高超的技術,自然不會教授具體的動作和方法,也就沒法在學員有意識的情況下,告知如何去做。教練技術采用有效提問,讓學員覺察目標,覺察問題,自我調整,直接從“有意識無能力”的階段,進入到了“無意識有能力”的階段,實現跳級學習,高效成長,為高績效做好支撐。
? ? 3,績效為目的
? ? ? 教練技術可以實現績效和生產力的大幅提高的目的。
? ? ? 作者提到2008年奧運會,英國自行車教練就是通過教練技術的支持和輔導,使選手獲得了巨大成功。尊氏威爾香腸負責人,拉爾夫斯特耶在公司成為協調者或者教練,通過門上貼著“問題即答案”等教練工具,確認員工的責任感,使員工成為學員,負責公司的大部分職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成員得到了做戰略決策的授權,不僅使整個企業氛圍充滿活力,而且銷售利潤非常好,達到了很多企業一直想做而沒有達到的理想狀態。
? ? ? 教練輔導,通過一些列的有效提問,激發學員的潛能,個人是明確自己的目標,團體則是協調出團體共同的目標;當明確目標后,讓學員自我覺察現狀與目標的差距,意識到問題所在;在明確問題后,通過讓窮盡學員的選擇,讓學員自我選擇最優的方案,自我責任承擔。選擇方案后,讓學員明確意愿落實執行。為自己的目標,自我覺察,自我擔當,自然動力更足,意愿更強,獲得高績效也就更容易理解。
? 二,開發學員潛能的工具——GROW模型
? ? ? 作者提出有效的問題,能夠激發學員的潛力,通過GROW模型,即目標(GOAL),現狀(Reality),選擇(Option)和意愿(Will)四個方面,這個工具涉及的內容如下:
? ? ? 1,目標。以學員為中心,幫助學員明確自己的目標。讓學員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有準備何時達成這樣的愿望?好處是既能突破學員內心的障礙,又能幫助學員,實現完成目標在大腦中的第一次構想。
? ? ? 2,現狀。我們確認學員定義好目標后, 我們需要澄清學員當前的現狀,通過一系列有效的問題,“現實的情況是什么樣子?”“你認為最影響,結果影響的因素是什么?”“你認為這件事相關的人有哪些?”“你認為現狀和目標差距在哪里?”
? ? ? 提出問題后,要求學員詳細而有重點的回答,迫使客戶思考,檢查、觀察,感覺,專注,獲得對現狀高質量的細節。整個問答過程,教練需要跟隨客戶的回答,不遠離主題,用描述的詞語而不進行判斷以獲得誠實而正確的答案,通過足夠質量和頻率的回答,獲得整個教練反饋循環。只有對現狀更清晰,目標才能更準確的聚焦或者更及時的調整。
? ? ? 3,選擇。這階段不是為了找到正確的答案,而是要用頭腦風暴,盡可能想出和列出多可選擇的方案。激發大腦搜集所有的選擇,激發出創造力。通過尋找廣泛而富有創造性的各種可能性,跳出具體的行動計劃,可以避免因為偏好,逃避,自我設限,或者急于求成,錯過好的潛在方案。
? ? ? 面對學員的負面假設,“我做不到”,“我們沒有時間”,我們可以用“如果……會怎么樣”,比如“如果不存在金錢上的限制,你會怎么做?”,“如果你知道答案,事情會是怎么樣的?”“如果那個障礙不存在,你會怎么做?”,
? ? ? 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暫時避開頭腦風暴中的限制,激發出更多創造性的想法。
? ? ? 當我們把所有的選擇都列出來,把每套方案的困難和可能獲得的好處列出來,這時我們可以讓學員分十個等級,標注他們對每個方案的的喜歡程度。
? ? ? 如果我們教練自己對當前的問題有獨到的見解,技巧或者經驗,而學員已經到了思路枯竭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我有一些可能的方法,你要聽聽看嗎?”。用這樣的問題,既提供了方法,又不破壞學員的主人翁意識。當然不管我們提出什么樣的建議,也必須認為與其他方案同等重要。
? ? ? 如果學員覺察到所有的選擇,并且非常清楚它們的好壞,那我們可以到決策時間了。
? ? ? 4,意愿。最后階段的目的是將討論轉入決策,將我們剛剛設定了可能的方案中選擇行成一個行動計劃,使我們清晰的目標獲得完成。我們可以嘗試用以下的問題,幫助學員形成行動計劃。
? ? ? (1)“你要做什么?”,清晰而堅定的語氣,能讓學員明白決策的時間到了。“你將選擇哪個方案付諸行動?”我們通過問問題,可以來澄清所選方案的細節了。
? ? ? (2)“你打算什么時候去做”,時間盡可能具體,學員可能會逃避這個問題,好的教練,一定會讓他做出抉擇的。
? ? (3)“這個行動會實現你的目標嗎”,及時檢查行為與目標是否有偏差,沒有這一步,很可能,學員發現問題時,已經偏離目標很遠了。
? ? (4) “可能遇到什么問題”,預先準備和管理可能阻礙行動完成的情況,可以避免學員找到不能完成的借口,讓承諾更加堅定。
? ? (5) “你需要獲得什么幫助來完成這個行動”,比如把目標分享給其他人,讓他人來監督和提醒你要堅持。“你準備什么時候,用什么方法獲得這些幫助”,明確獲得幫助的細節。
? ? (6) “還有什么其他考慮嗎?”,確認沒有任何問題了,可以減少客戶完不成的借口,提高責任感。
? ? (7)“你有幾分確定你會去執行我們達成的行動方案,從1到10分打分。”明確學員的意愿度,如果低于8分,意愿度不高,就不會去做。這時我們可以提問,“什么因素阻礙了你打十分”,通過降低難度或延長時間提高分數。
? ? ? 至此,教練的周期完成了,我們可以把達成一致的行動方案,和對所有問題的決策回答,交給學員閱讀,并確認那是真實的記錄,確認是他的行動計劃,確認他會堅定的落實他們。這會對今后的工作有幫助,也可以讓學員了解,如果他們需要我們,可以找到我們。階段性的我們也可以聯系下學員,了解一下進展,都會幫助學員感到自己很重要。如果客戶結束教練課程時自我感覺良好,對工作充滿信心,那么目標就容易達成。
? 三, 教練技術獲得高績效的原因
? ? ? 我們知道成績來自于行動,而根據行為認知理論,行動取決于認知,而認知又來自于人們對外界的反應。與霍金同著《時間簡史》的物理學家列納德·蒙洛迪諾,提出一個觀點,一個人的95%的反應是潛意識控制的,只有5%的反應是意識處理的反應。由此我們可以簡單推出,潛意識決定了我們大部分的行為,也決定了我們大部分的績效。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們70%的行為由潛意識控制,30%的行為由顯意識控制,也佐證潛意識對行為的影響。
? ? ? 作者在本書中提到一個觀點,即每個人蘊含著巨大的潛能,作者舉例職業體育競技中,人們經常迸發出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潛能,危難降臨時,人們表現出超乎尋常的潛力。我們也可以從其他方面進行佐證,從生物學角度來說,研究表明人的潛意識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意識的兩百萬倍,猶如一臺超級計算機;從哲學的角度來說,陽明心學提到,“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說明人人都擁有極大的智慧的潛能;從宗教學角度來說,佛家六祖曾經提到人類本性具足(一切都具備,絲毫都不缺),也表明了人人都有擁有一切的潛能。
? ? ? 潛意識決定了人類大部分行為, 潛意識的能力又是巨大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潛意識沒有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呢?是外部因素還是內部因素呢?本書認為是人們的內部因素占主導,也就是書中提到的內心障礙通常比外部的障礙更令人恐懼。哈佛教育學家高威說過“真正的對手不是比賽中的對手,而是自己頭腦中的對手”,應該就是這個道理。
? ? ? 究竟影響潛意識等內部因素是什么呢?作者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個雖然我們潛意識處理問題的能力很強,但前提是我們知道我們想要什么,現在的問題在哪里?第二個是發現了問題,我們是否愿意面對,是否愿意承擔,因為改變意味著失去原有的舒適和安逸?第三個是否足夠相信潛意識這個工具,相信自己能夠處理好,而不是遇到困難就放棄。“不知,不擔,不信”? 就是阻礙潛能的發揮三個內部因素。
? ? ? 解決“不知,不擔,不信”三個內部因素,就能發揮潛能,也就提高了學習能力,取得高績效。
? ? ? 針對以上三個內部因素,作者提出教練工具的GROW模型,就是在幫助學員提高覺察力,責任感,自信心。
? ? ? 1,覺察力。目標(GOAL)和現狀(Reality)可以提升覺察力,明白想要什么,現實與目標差距在哪里,有了明確的問題,潛意識這臺超級計算機就會獲得可能的解決辦法。
? ? ? 2,責任感。選擇Option和意愿Will,這兩部分在教練激發下,學員頭腦風暴,潛意識會窮盡大部分選項,這個環節可以避免后續學員遇到困難時,進行推諉,把責任歸到他人。當選擇是自己的時候,更能勇敢面對困難。意愿WILL是通過對達成的行動方案評價意愿度,通過降低難度或者調整因素,這進一步明確重點,提高責任感,更容易讓行動計劃得以落實。
? ? ? 3,自信心。信任學員的潛能作為前提,跟隨學員的問答作為過程,描述不評判學員,教練建議也僅僅與其他學員的看法平等,整個GROW模型的工具使用過程,教練就是在激勵和賦能學員。
? ? ? 通過一系列有效的問題,提升學員的自信,充分調動潛意識,激發潛能,解決可能遇到的挫折。
? ? ? 由此可見,GROW這個開發潛能的工具,就是通過提高學員的覺察力,責任感,自信心,解決了學員潛意識的“不知,不擔,不信”的內部障礙,讓潛意識高效運轉,實現高績效。
? ? ? 或者,我們可以更深入一步,之前提到的學習分為四個階段,“無意識無能力”,“有意識無能力”,“有意識有能力”,“無意識有能力”。通過教練輔導,我們直接可以從“有意識無能力”,進入到“無意識有能力”的階段,實現跳級學習。“無意識無能力”,可以認為是潛意識不知道問題是什么,自然無能力解決問題,“無意識有能力”,可以認為是潛意識知道問題是什么,愿意且可以解決問題。
? ? ? 這里提到的“愿意”,其實可以認為是愿意放棄馬斯洛需求理論中低層次的需求,或者說超過正常要求的低層次需求,比如我們身體對食物是有要求的,但如果對美食有過多的關注,每天為吃什么美食發愁,就是超出了正常的要求。對美食的過度關注就占據了潛意識的處理能力,讓我們失去了對馬斯洛理論高層次需求的關注。“愿意”,是主動在放棄超過原有正常要求的低層次需求,這種類似的失落我們就可以認為是內心障礙。
? ? ? 教練輔導提升學員的覺察力,責任心,自信心。我們可以認為,覺察力就是讓學員潛意識發現自己的高層次需求,如自信,自我實現;責任心就是學員潛意識愿意放棄超過正常要求的低層次需求,如對美食的過度關注,更多的追求高層次需求;自信心就是讓潛意識在失去低層次需求滿足的失落和未獲得高層次需求的雙重打擊下,依然相信自己,并能追求高層次需求。
? ? ? 教練技術讓學員潛意識發現問題,愿意解決問題,并相信能解決問題,直指本質,充分調動其關注內在的高層次需求,放棄超過正常要求的低層次需求,好鋼用在刀刃上,實現學員能力快速提升,也就幫助教練實現高績效。
總結
? ? ? 教練技術相信世界上不存在無能的人,通過有效的提問方式,提升學員的覺察力、責任感和自信心,激發學員潛能,讓潛意識的智慧更多用在追求自信,自我實現的高層次需求。教練猶如一種環境,能夠讓學員自己覺察問題是什么,愿意承擔解決問題過程帶來的失落,相信獲得解決問題結果帶來的滿足。只要整個過程不中斷,學員必定能獲得高層次需求的滿足,達到他的巔峰狀態,這是我們教練的高績效,也是我們的終極目標,而本書給出了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