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像開了掛一樣,動不動3天一本書,一年100本書的速度閱讀,難道他們都有一目十行的超能力嗎?
那肯定是電腦,24核48線程處理器,100T硬盤,外加人工智能軟件狗,1天100本書都沒有問題的。
但,我是人類啊,要用人類的方式來閱讀和學習,這些年的閱讀和研究終于在5天內研究出一個閱讀方法了。它不是為速度而設計的,它可以適合所有閱讀場景,比如聽書、看直播、看書、看文章、看段子、聽故事、和朋友聊天等都非常的實用和有效。
閱讀是小白通往大師的第一步(一碗濃濃的雞湯),最近聽讀了很多讀書方法類的書籍,“如何閱讀一本書” “如何高效閱讀” “如何高效學習”,從閱讀方法的角度看內容還是很有用的,但現實情況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都是利用碎片時間來閱讀的,很少有整片時間閱讀整本書,在信息多樣性的環境下,這就非常考驗讀者的知識管理能力了。
包括我自己也遇到這樣的問題,每天聽得到,喜馬拉雅,看文章,看朋友圈,處理日常事物,有什么方法可以高效地管理接受到的知識?
于是我有了一個關于創新閱讀的想法,把編程行業的模塊化和閱讀結合起來叫:模塊化閱讀
首先看一個模型:
如果一個人想掌握一個技能,首先從閱讀開始。
通常叫它"輸入"。
模塊化閱讀
模塊化閱讀就是化整為零,把復雜的問題拆分成多個模塊,在思考的環節再化零為整,這樣的方式非常適合碎片化學習。它的特點就是把信息碎片化,閱讀者只需要記住每個模塊的信息。
這種閱讀方式是簡單的且容易記住的,大腦喜歡這種有規律性的信息,所以模塊化的閱讀是非常非常適合當下這個閱讀環境的。
比如這樣閱讀:文章 ( 故事類 )
我就比較喜歡閱讀咪蒙公眾號的文章,她寫的故事我都很喜歡,比如這篇:
PS:模塊可100%自定義,也可以叫分類。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整理,就像整理你的衣櫥)。
模塊化的作用不只是容易記憶,在思考階段也是非常好調用和鏈接的。
思考:改編一個故事
如果改編一個故事,需要非常清晰和簡單的思路,那只要把模塊內容變更和重組,就可以以全新的故事呈現了。
例: 把角色替換成自己,我。
問:你堅持最久的工作是幾年?
我:幾年?開玩笑....
17- 28歲之間,我以一年換3個工作的速度而自豪。(動作)
最長的“工作”可能是上學,從小學到初中,我耗盡了我所有腦細胞。(意外)
我不是要放棄學業,和為我家族爭光的機會,是因為我想為國家省點課本。(轉折)
我終于領悟到一個道理:如果沒有想明白為什么堅持,還不如去多嘗試。(邏輯)
所以,計較時間,還不如和時間做朋友。(有道理)
寫故事的同時,也是調用輸出的過程。用模塊化來寫作更清晰,清晰地知道每一句要寫什么,需要調用那個模塊的信息。
比如:計較時間,還不如XXXXXXX ...?? ,
這里需要調用那個模塊?
有道理? 轉折? 邏輯? 情緒? 動作?
最后我選擇【有道理】模塊的信息:和時間做朋友(李笑來的書名)結束。
閱讀,是通往大師之路的鑰匙。
你,準備好閱讀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