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nèi)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
馳車千駟”,馳車,是輕車、戰(zhàn)車?!榜啞?,一輛車四匹馬拉,跑得快。
《司馬法》說,一車,車上配備甲士三人,跟著步卒七十二人,跟后來的坦克戰(zhàn)術(shù)差不多,步兵跟在戰(zhàn)車后面。
所以一輛戰(zhàn)車是七十五人,我們讀史常讀到“千乘之國”,就是有一千輛戰(zhàn)車,七萬五千人的部隊,這就是他的軍事實力。
革車千乘”。革車,是輜重車,裝糧食、戰(zhàn)具、炊具、衣服等物資的。
一千輛革車是兩萬五千人。
這加起來就是“帶甲十萬”,一千輛四匹馬拉的戰(zhàn)車,配備七萬五千人,一千輛輜重車,配備二萬五千人,加起來就是十萬人的軍隊。
這么大的部隊,還要“千里饋糧”
古代打仗,運糧是個大事,若遠征匈奴,出發(fā)時十車糧食,運到前線部隊只能給他兩車
《孫子兵法》第一篇講實力對比,風險評估,勝算幾何,第二篇就講費用預算,資源保障
其用戰(zhàn)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戰(zhàn)爭是為了獲利,如果打的時間太長,消耗太大,就得不償失了。
久暴師則國用不足”,長期征戰(zhàn),國家就拖垮了
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打仗拖得時間長了,后方和外交都會出問題。如果兵疲氣挫,力盡財竭,列國諸侯就會乘你的危機而起兵進攻。到那時,再有智謀的人,也束手無策,所以用兵只聽說過老老實實的速決,沒見過弄巧的持久。
“拙速”,曾國藩把它體會為“不疾而速”。從戰(zhàn)略來說,從人生道路來說,老老實實做事,踏踏實實積累,每天進步一點點,二十年你就超過所有人。功夫都在平時,都在基本面。
從打仗來說,拙速,就是準備要慢,動手要快
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能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
做任何事情先考慮失敗
任何事情都可能發(fā)生,我們不要一臉無辜:“怎么會這樣?”不能“成功了都是自己偉大,失敗了那是環(huán)境變化”。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于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于丘役。
“役不再籍”,就是一次征兵就解決問題,不要仗打了一半,人打沒了,又回國征兵。
“糧不三載”,這要求更高了?!安蝗d”,就是兩載。去的時候帶一次糧食,回來的時候再送一次糧食給軍隊路上吃。中間吃什么呢?“因糧于敵”,吃敵人的,能克敵拔城,得了他的儲積,就不用國內(nèi)運糧了。
一次把事情做對,一定搞定,不返工,就是最高效率??磥碜鋈魏问碌牡览矶家粯?。
國之貧于師則遠輸,遠輸則百姓貧
糧食是重物。要運糧食,就要人去運,牛拉車,則農(nóng)夫耕牛都離開了農(nóng)田,沒人耕地,百姓不得不貧。
管子說,運糧行程三百里,則一年的存糧沒了;行程四百里,則兩年的存糧沒了;五百里,則全國人民都要餓肚子。
近于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
部隊駐扎所在,一下子來了那么多人,周圍的物價“騰”地就飛漲上去了,特別是圍城。
物價飛漲,周圍的老百姓也得跟著忍受那么高的物價,他們的錢就不夠用了。
財竭則急于丘役。
“丘役”,是春秋時魯成公的丘甲制
古代征兵制度,按土地和人家來,《司馬法》說:“六尺為一步,一百步為一畝。一百畝為一夫,三夫為一屋,三屋為一井,四井為一邑,四邑為一丘,四丘為一甸?!?/p>
征兵役以甸為單位,每一個甸,出一輛戰(zhàn)車,也就是四匹戰(zhàn)馬,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還要出牛十六頭。
千乘之國,是有一千輛戰(zhàn)車,七萬五千人軍隊。根據(jù)征兵制度,就可算出他的地盤是一千甸,有一千個鎮(zhèn)子吧。
魯成公, 他一繼位,就推出“丘甲制度”,還是一輛戰(zhàn)車,四匹戰(zhàn)馬,甲士三人,七十二步卒,十六頭牛。但不是一個甸出這么多,是改為一個丘出這么多。四個丘才是一甸,這等于翻了四倍。
《孫子兵法》反復算這些賬,就是強調(diào)戰(zhàn)爭很貴,人很貴,馬很貴,牛很貴,糧很貴。戰(zhàn)爭成本很高
拿破侖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戰(zhàn)爭時代,叫人民戰(zhàn)爭。人民戰(zhàn)爭降低了哪項成本?主要是人命的成本,不怕死人,沒什么“役不再籍”之類考慮。不光是可以無限征兵,兒童團、婦女隊,全都可以投入戰(zhàn)爭。所以拿破侖得意洋洋地說:“現(xiàn)在人命比塵土還便宜!”并夸口他可以經(jīng)得起一個月犧牲三萬人的消耗。而歐洲其他各國君主的貴族軍隊和雇傭軍,成本就比他的人民軍隊高太多了。人民戰(zhàn)爭還降低了資源的成本,把國家的一切資源都投入戰(zhàn)爭。
力屈、財殫,中原內(nèi)虛于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胄矢弩,戟楯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萁(qí)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戰(zhàn)事拖久了,就力屈財竭,從政府到百姓都要破產(chǎn)了。原野之民要運糧輸餉,以財糧力役供軍之費,家產(chǎn)內(nèi)虛,十去其七。
政府要供應軍火物資,戰(zhàn)車戰(zhàn)馬、甲胄弓弩、戟和戈是一類,是殺敵的武器;“楯”和“蔽櫓”,都是可以遮住全身的大盾牌;“丘牛大車”,輜重車和拉大車的牛;這些物資,十去其六。
所以智將一定想到要吃敵人的。食敵一鐘,相當于自己的二十鐘。
一石,是十斗,張預注解說是一百二十斤,這么算一斗是十二斤。鐘,杜牧注解說六石四斗為一鐘,那就是七百七十八斤。
為什么食敵一鐘,相當于自己二十鐘呢?因為二十鐘,是我們運一鐘糧食到前線的成本!
漢武帝通西南夷,數(shù)萬人運糧,也是十幾鐘才能運上去一石,一百倍的成本。所以孫子說的二十倍,還只是春秋時期國家之間開仗,都是平地,已開發(fā)地區(qū)。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
殺敵靠憤怒,奪敵靠獎賞。
軍隊開出去,必須給士兵一個殺敵的理由,讓每個人都成為“激情殺人”的亡命徒
有兩種感情可以讓人忘記生命危險,一是憤怒,怒氣上來,就什么也不顧;二是貪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先講怒。
千萬人的軍隊,你要他們都恨同一個人、同一件事,所謂同仇敵愾,就要想辦法去激他。
再講賞。
曹操注解說:“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p>
軍紀好,秋毫無犯,那是有政治目的的。軍紀不好,燒殺搶掠奸淫,那是激勵機制
車戰(zhàn),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yǎng)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我們知道一輛車的編制是七十五人。陣車之法,五車為隊,設仆射一人,十車為官,設卒長一人。所以十車是一個七百七十人的戰(zhàn)斗編制。要把他們?nèi)斄耍曳酵度氲闹辽偕锨?。這一千人如果全部封賞,那濫賞無度,不能真正起到激勵作用,國家也沒那么多錢。
所以“賞其先得者”,就是奪得第一輛戰(zhàn)車的士卒。因為先得者,往往是倡謀者。他先發(fā)動,大家才跟著一哄而上。
奪了敵方戰(zhàn)車,馬上拔了他的軍旗,插上我方旗幟,混編到我們的車陣里投入戰(zhàn)斗。
俘虜了敵方士卒呢?孫子說卒善而養(yǎng)之,要對他們好,講清楚我們的政策,爭取他們加入我軍,為我所用。
兵貴勝,不貴久。
曹操注解說:“久則不利,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也
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司命”,是天上管人生死壽命的星宿。大將就管著人民的生死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