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里,關于理想的歌最好聽的不是趙雷的《理想》,也不是陳鴻宇的《理想三旬》,而是小河(何國峰)的《森林里的一棵樹》。
第一次聽這首《森林里的一棵樹》是在寧波大毛“十一個人的理想”的民謠音樂節現場,小河是最后一位壓軸表演嘉賓,夜晚現場的人比白天少了一半,我票也不檢了,站到了離他最近的位置。小河一開始并沒有唱這首歌,而是唱了《飛的高的鳥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等兩三首之后才唱,中阮旋律響起的瞬間我鼻頭一酸,小河一開口我眼淚就止不住,從頭到尾安靜地聽安靜地哭,像一個落魄的小孩,也像成一條狗。
聽小河唱這首歌時,好像不是在聽歌,像是在和一個智慧的老者談話。這個智慧的老者坐在我的對面,他不急不躁,溫和堅定有力量,他一開口就告訴我:森林里的一棵樹,有葉子有花有果實,鳥兒來覓食,蜂兒來筑巢,小松鼠在葉子下睡覺。
聽到這句歌詞一樣的話,我泣不成聲。
“孩子,你就是森林里的一棵樹啊,你忘記了嗎?你五臟俱全本自具足,這一點很重要,不要再忘記了。”這就是我聽到的小河跟我說的話。我知道他跟我談的是什么,是理想!
我也知道小河想告訴我什么,他想告訴我:你不要遺棄你的理想!你雖然渺小雖然勢單力薄雖然是一個人!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你本自具足!只要你不遺棄不熄滅心里的火種!只要你把自己拋出去去行動!你早晚有一天會兌現它的!
只是我不知道,小河怎么知道我快要因為迫于生活和年齡而背棄自己的理想了呢。前段時間在one一個上看到一篇講三十歲的文章,評論里有一句話很契合我內心——想放棄而心有不甘,想折騰而又不敢。
后來,小河又告訴我,他說:“森林里的一棵樹,不需要知道自己是一棵樹”。當聽到這句話時,我哭到抽氣。對啊,我也是森林里的一棵樹,我不需要刻意去知道自己是一棵樹啊。
再后來,臺上臺下一起大合唱。民謠界說相聲的王青木唱的最好聽最響亮,那歌聲從耳朵傳入心坎里。只是不知道當晚一起聽歌的人里有多少和我一樣淚如雨下,與自己與理想對話的。那天晚上的每一個人都是森林里的一棵樹。
小河老師那天穿了一件深藍的毛衣,毛衣上繡著花草,這些花草在小河唱這首歌時,變得像一只只正在飛翔的仙鶴,仙鶴們跟著音樂中肆意遨游的小河老師一起肆意著自由著。當我們被生活被理想拒絕的時候,我們擁有藝術。
“十一個人的理想”結束的第二天,小河老師在微博上說了一段話,開頭第一句就直擊我心,給我力量——沒有“成熟的理想”這回事兒。生活中,當我們提到或理想或愿望之類的東西時,往往遭遇到的不是打擊就是揶揄,最好的情況也是不理解,而小河老師的這句話和前來義演助陣的其他音樂人們,以及以一己之力辦這次音樂節的大毛,讓我感受到也許可以再繼續堅持自我。
此后的每一天,我在心里刻六個字:不要背棄理想。
現在民謠界半壁江山的音樂人,大都是90年代中后期去到北京北漂,在酒吧唱歌的人,他們那時候20郎當歲,正值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小河老師就是其中之一。20年過去,還能在舞臺上看到唱歌的他們,這讓我很感動。他們沒有因為困難或現實問題而變道轉行背棄自己的理想。
他們是榜樣。因為放棄理想不容易,但比放棄更艱難的是堅持。
我最喜歡的創業者是錘子科技的CEO羅永浩,我欣賞他的果敢的性格和作風,他曾經說過一句話:通過干干凈凈地賺錢讓人相信干干凈凈地賺錢是可能的,通過實現理想讓人相信實現理想是可能的,通過改變世界讓人相信改變世界是可能的,即使是在中國。
我特別特別喜歡這句話,一直到現在都是。一直以來,我都希望做自己熱愛的事情能干干凈凈的掙錢,我所謂的干凈是指我手寫我心,可是我手寫我心的文字還不能掙到錢。當時在地產媒體的工作越來越軟性,自己的文字越來越沒有自己的脊梁骨時,我的內心備受煎熬。
前段時間,身邊一個朋友問:從兩年前認識我開始,我怎么就一直開心不起來呢?當時我只知道因被看見而哭泣,事后一直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問自己為什么,我得到的答案是不能夠擁有熱愛的事和沒有熱愛的人。我的生命就會暗淡無光。因為這是我人生價值觀的定位和標準,而不是金錢物質。
既然注定有一天牙齒會掉光,頭發會發白,視力會模糊,腿腳會不靈,皮膚會變皺,那為什么還要背棄自己的理想呢?不如就按郭旭唱的那樣吧——寒冷的季節要把理想暖在心里不說。嗯,先在心里暖過這個冬天,等來年春暖花開陪著它自然(或拼命)生長吧。
我的理想是什么?是做媒體做采訪,用我的筆桿記錄這個時代里有故事的人,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愁。通過做我喜歡熱愛且擅長的事把自己養活,能兼顧和照顧我的親人和愛我的人。
不要背棄,要心里始終懷著理想和春天,長成一個笑容里眼神里都有光的女人。
END.
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