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不少茨威格的小說,而印象最深的當屬《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小說不長,故事也很簡單。一個步入中年的小說家,收到一封沒有署名的長信,信里講述了一個女人從13歲起對他的愛戀,以及之后與他有過的兩次交集,她的一生從認識他開始,到他們的孩子死去而結束,這個女人最終死了,而小說家呢,對他來說,這一切僅僅是夢而已,這個女人對他來說猶如遠方的音樂。
1、男人
? ? ? 這個男人見證了一個小女孩,從小姑娘到女人,從過去到現在,但卻對她一點也想不起來。男人是瀟灑的、多情的,是溫柔的、健忘的,又是體貼的、禮貌的,他生活很有規律,有自己的方式,對每個女人負責任,又對每個女人都不負責任。他在讀完整封信以后,是這樣的:“某種回憶浮現在他的心頭,他想起了一個鄰居的小孩,想起一位姑娘,想起夜總會的一個女人,但是這些回憶模模糊糊,朦朧不清,宛如一塊石頭,在流水底下閃爍不定,飄忽無形。影子涌過來,退出去,可是總構不成畫面。他感覺到了一些藕斷絲連的感情,卻又想不起來。他覺得,所有這些形象仿佛都夢見過,常常在深沉的夢里見到過,然而僅僅是夢見而已。”
? ? ? 對他來說,有關這個女人的回憶只是水底朦朧不清的石頭,不必太在意的。女人生來死去,都與他無關,唯一有影響的就是生日的這一天桌上的花瓶里沒有了花,而且是再也不會有了。這讓男人有點失落,對那個看不見的女人有點思念……小說的最后是這樣描寫的:“他的目光落到了他面前書桌上的那只藍花瓶上。花瓶是空的,多年來在他過生日的時候第一次是空的。他全身觳觫一怔:他覺得,仿佛一扇看不見的門突然打開了,股股穿堂冷風從另一世界嗖嗖吹進他安靜的屋子。他感覺到一次死亡,感覺到不朽的愛情:一時間他的心里百感交集,他思念起那個看不見的女人,沒有實體,充滿激情,猶如遠方的音樂。”
? ? ? ?遠方的音樂是什么概念,與他自己的現實生活毫無關系啊!茨威格太厲害了,比喻用的多么到位!女人一生的愛,換來的只是男人片刻的感性而已,等他回過神來,還是會照常過自己的生活,甚至不會在生日的時候給自己買一只花,而這是女人唯一的要求啊!或者只是在生日的時候給自己買一只花,這是他對女人全部的思念,一個他不記得的、已經死去的女人。女人像一個真正的人那樣愛著他,他卻像木偶一樣游戲,他沒有完成從物到人的認識與過程,他是可憐的、可悲的,他是平庸的、鄙俗的,他是一個幼稚的、不成熟的男人。
? ? ? ?突然想起曹雪芹在《紅樓夢》里的那一句: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
2、女人
? ? ? ?從女人在生命最后書寫的信里,我們知道,一個純潔的少女,她初遇男人的剎那,對男人一見鐘情,她不可救藥地愛上了這個風流倜儻的小說家。這種愛是致命的,似乎也是一種宿命。她懷著宗教般的虔誠對待著自己的情感,她制造機會委身于這位小說家,并且有了孩子,而后他們共同的孩子夭折了……這一切表面上訴說的如行云流水,卻寫出了她對男人深沉的愛。毋庸置疑,她是懂愛的。“你從來就沒有認識過我。” 這句話在信中被多次提起,卻又不是埋怨,這只是一種無可奈何。從一開始她就知道這個男人是個什么樣的人,可是如她所說,她的生命就是從第一次見到這個男人開始的,“和你在一起的一年仿佛是我的一生。” “離開你的日子里,我生命的時鐘也停止了。”他就是她的一切,她的過去、她的現在都與他息息相關,怎能與他無關呢?!
? ? ? ?她是個聰明的女子,她明白她已經得到了他所能給她的極限,那一瞬間、一片刻的愛之于她就是一生一世的愛。她又是多么的孤傲,她要的是純粹的、純潔的愛,像極了小說中那瓶中的白玫瑰: 很美,卻獨特、冷艷、寧靜。
? ? ? ?她是自尊心很強的女人,她尊重著自己的意愿,尊重著男人的選擇,她沒有向他人或者世俗妥協,她就那樣任由自己愛著這個男人,不受男人花心的影響,不受其他女人的影響,更加不受世俗的影響。
? ? ? 她的經歷是痛苦的,卻又是無比幸福的,是沒有意義的,卻又意義非凡。她高貴而強烈的情感,她對愛情的守護與付出,她在信中表達出來的些許憤怒,以及她最后的絕望,都與這個男人有關,卻又與他無關。
? ? ? 其實她寫這樣一封信,只是想說:我愛你,與你無關。
3、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1881-1942)
? ? ? 奧地利著名作家、文藝評論家。生于維也納一個富裕的猶太工廠主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1904年后任《新自由報》編輯。后去西歐、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歷。在法國結識維爾哈倫、羅曼·羅蘭、羅丹等人,受到他們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后,發表反戰劇本《耶雷米亞》。在瑞士與羅曼·羅蘭等人一起從事反戰活動,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1938年流亡英國,并加入英國國籍。1941年到達巴西。他的文學成就主要有傳記文學《三位大師》、《羅曼·羅蘭》、《三個描摹自己生活的詩人》;中短篇小說集《最初的經歷》、《馬來狂人》、《恐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情感的迷惘》和《象棋的故事》;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是《愛與同情》;回憶錄《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
? ? ? ?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說和傳記的特點是對于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深刻細致,善于從心理角度再現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遭遇,特別擅長刻畫女性心理,塑造女性形。因此有“心理現實主義大師”、“靈魂的獵手”之稱。
4、電影
? ? ? ?1948年美國環球影片公司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拍成電影,講述的是14歲的麗莎暗戀鋼琴家鄰居的故事,這部電影里女主角生下兒子后嫁人了,男主角最后與其丈夫進行了決斗。該片由馬克斯·奧菲爾斯/Max Ophüls導演,Howard Koch編劇。
? ? ? ?2005年老徐又將其拍成了電影,故事的發生地來到了中國,男主人公也變成了姜文,除此之外,都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小說的內容。我覺得徐靜蕾的版本演繹得更容易讓人接受,情感表達得極有分寸。有激情四溢的酣暢,也有點到為止的節制。 “女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 徐靜蕾這樣評價自己的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她憑借此片獲得導演獎。
5、其他
? ? ? ?還有一部小說是我非常喜歡的,描寫的愛情也是非常感人的,即杰克·倫敦的自傳體小說《馬丁·伊登》。
? ? ? ?小說里,年輕的水手馬丁·伊登偶然結識了上流社會的羅絲小姐,并愛上了她。受她的啟發,發憤自學,開始了艱苦的創作生涯。稿件不停地退回來,他仍不停地寫,沒有食物,沒有人理解,沒有朋友,到最后,羅絲也離開而去……后來他突然時來運轉,以前被退回的稿件紛紛得到發表,成為一名真正的作家。而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都爭先恐后地回來請他吃飯,連已和他決裂的羅絲也主動前來投懷送抱。所有這些使他看清了這個世態炎涼的社會,對愛情所抱的美妙幻想也徹底破滅。
? ? ? ?無論是馬丁在艱難時期的堅持,還是對愛情的付出與幻滅,都非常感人。最后,他像當初沒有向困難妥協一樣,沒有向虛偽和卑鄙妥協,他也是懂得愛情的人,是個非常值得敬佩的人。
? ? ? ?遇到什么人?愛上什么人?是否愛下去?堅持到哪里?看了小說你會后發現任何語言在這為愛奉獻一切的女人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而每個人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感受并不相同,有人羨慕男主人公的瀟灑與各種艷遇,有人佩服女主人公的獨立與自尊的人格,你呢?
? ? ? ?不管怎么樣,《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絕對值得推薦,茨威格的小說絕對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