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時一位作者朋友在朋友圈發了這樣的一段話,他說——
友好換來的大多都是沒有禮貌,客氣換來的大多是不自知,耐心換來的大多是無節制。禮節、品德、甚至連一些婉約,似乎都已經看不到了。做自己這仨字兒真的害了一代人。
我沒有去問他這段話是否有所指,但我感同身受,將這條朋友圈截圖保存了下來,一直想以做自己寫點文章,可終究思量是一個深度探討的方式,估計還得罪人。
為什么我和這位朋友一樣,都覺得做自己害苦了一代人?
因為很多人,對做自己這三個字的含義,誤會大了!
1
「做自己」從何時起源。
從我個人角度出發,做自己是個新詞。
小的時候我們要求向好學生學習,要做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凡事爭取第一,之后又顧著報社團入黨應付學業論文和談戀愛,做那個別人期待的自己,忙的不亦樂乎。
我認真想了想,在我踏入職場前,從來沒有人和我說過,你要做自己。
那做自己這個詞是何時興起的呢?
我查找了很久做自己起源的關鍵詞,被淹沒在浩瀚的網絡中無法找到。但卻給予了我一個靈感,就是做自己,源于網絡的興起。
準確來說,是網絡開始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時,當我們都能在上面自由發言隨意討論時,很多可能被忽視的一些話語和現象開始受到重視。
做自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理論,而是在網絡上發揚和迅速普及,隨后被各位作者拿來做文章選題,成為正能量的典范之一,形成了社會影響,最終被深深植入到我們心里。
我們從小的教育是向優秀的學習,向好的前進,要爭取優秀要光榮,可父母沒有教育過我,你不用向別人看齊,你就是你自己。
而當現在的許多文章里,都可以看到做自己這樣的話,我其實有點沮喪。
我沮喪的不是做自己本身的問題,而是有些擔心,擔心看到這些正能量的讀者,不能完全理解做自己的真正意義。
2
「做自己」不是單純為自己。
曾經有人問我,為什么大家之前都如此詬病90后群體呢?
不用多談,看看廣大網友之前給他們提取的關鍵詞就可見一斑:非主流、不負責、不靠譜、太任性,甚至還有毀掉的一代,腦殘等等詞匯。
我看到這些詞心里的第一個念頭是,這不是曾經批判我們80后的詞么?
所以,我回答說,就因為網絡太發達了,在80后成長的末期,加上90后的快速突圍成為主力軍,兩股勢力的對抗就勢必帶來抗爭。
這是表面的解答,而更深層的原因,是網絡的時效和擴散性,讓還未長大的90后太早知曉了這個社會,也被網絡夸大了自己的缺點。
他們的不負責、不靠譜、無擔當,不是單單90后的錯,也是我們年輕時共有的問題,但因為網絡的普及,讓90后獨獨背了這個鍋。
恰好在同一個時間段,網絡上開始流行起了做自己。
做自己的核心理論是人不要為別人而活,要讓自己開心順意最重要。
本身它的理論基礎和對于初心的定義都很準確且正能量,但在網絡上就漸漸地就失去了原本的意味。
以為做自己就是放任自己,以為做自己就是為所欲為,想說什么說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因為他們可以信誓旦旦地說:是你們教的,我只是在做我自己。
3
「做自己」不是你推脫的借口。
剛才拿90后群體舉例,是它們最特殊,也最無辜。80后回歸家庭結婚生子,多半退出歷史舞臺,90后是現在網絡主力軍。
可要知道00后的孩子年長的也十六歲了,可你又何時見過大規模批判00后群體呢?
一個時代造就一種環境,一種環境會影響無數人,做自己被大肆宣揚甚至扭曲,其實體現的是我們社會中人性的扭曲。
我們為了那一時之快或想要獲得名利,跟風大談是在做自己。又因為做自己,變得自私、粗魯、刻薄、世俗,統統只是這樣一個理由。
把做自己當成一種偽裝哲學,在自己的面具上赤裸裸地寫著:這就是真正的我。
如果一個人能真的做自己,不用刻意去彰顯,正是那些心虛的人,才會在各種場合虛張聲勢,做出一副大家都瞧我再做自己的作態。
通常這樣的人,一般都是自我認知失敗之后的自負,知道自己反正一事無成,索性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度混世,反正我還有做自己這最后一根稻草。
做自己,成為了許多人不管何時何地,都可以使用的最沒有反駁能力的借口。
我某一天成功了,我說我是做自己堅持來得,某一天我失敗了,我說做自己只在意享受過程,我得罪了人覺得做自己別人要理解,我傷害了對方覺得我做自己別人也要寬容。
只要別人一提到:我只是在做自己啊。
曾經我想可能是你真的有難言之隱,但我現在真的只想說:閉嘴吧,你不是做自己,你只是為自己做錯的事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
4
「做自己」不是你排外的理由。
善于用做自己為借口的人,還有一種態度,就是任何反對他們的人,都是假的,都是作死,都是虛偽。
捫心自問,在你日常的人際交往中,你有幾時幾刻真正在做自己?
太多人用做自己為借口,放棄了原本可以更進一步的可能性,并且一旦從內心里認定自己的正確,就有將所有外來的反對意見,都視為是異類,是不允許做自己的原則性問題。
過于強調自我的正確,排斥別人的意見,甚至對忠言逆耳無動于衷,這一點真的就是做自己嗎?
從什么時候,做自己變成了一葉障目,變成了虛偽矯情,變成了盲目自信,甚至是自負。
只在談自己的行為,忽略了別人的引導,試圖用單一的借口來掩蓋問題百出的真相,渴望用一句話就可以搪塞。
坦白說,我真的覺得你進這個社會,還是too young too naive。
哪怕自己真的做錯了,也要承認錯得心甘情愿,哪怕走了彎路,也不愿意聽從別人的建議改正,理由只有一個,做自己。
因為改正了,就不是自己了。說實話,我沒辦法理解這樣的價值觀。
5
「做自己」是做那個更好的自己。
做自己,其實是你人生價值當中的一個很小部分,它是進入社會后的一個起點和原則,是一個值得去追尋的事情,是我們對自我理想主義的一種映射。
小時有自己的遠大夢想,后來被繁重的學業壓迫,只想拿到好成績,進入大學后猛然松懈,人生目標沒有確立,想做自己又不知還如何做。
等到做時,經驗不夠,魚龍混雜,就很容易誤入歧途,進入了自我的放縱里。
但你要明白,做自己,和任意妄為、自我放縱、一意孤行,是兩碼事。
有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是:做自己有一條后路,就是你實在不知道怎樣做自己時,就去做你想成為的那個樣子。
你想擁有哪種品質,想獲得什么認同,就去勇敢去追求,而當那些你曾經想要的品質都來到你身上時,自然而然也是做你自己。
但是放縱自我,卻是在知道想成為什么人后,依然由著自己性子去懶散,甚至不屑一顧,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公之于眾,還不自知。
做自己,一個核心是自己,一個動詞是做,其實還有一個隱形的形容詞叫好的,一個隱形的定語是自制。
既然人無完人,那自己肯定有好壞兩方面,把好的方面真實地做出來,把壞的方面隱藏克制直至改正,完成自我的成長和蛻變,這才是做自己的完整詮釋。
別再把你身上的那些戾氣、無理、粗魯以做自己為借口都表現出來,真的,沒有幾個人喜歡這樣的你。
做自己,是保持清醒和自制,做那個更好的自己。